基于有效教学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2019-10-21吴璐瑶
吴璐瑶
摘 要: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以被动式的静态教学为主,教师们主要偏重于文章写作结构以及中心思想等客观、表面内容的讲解,从而忽视了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和探讨,仅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激发学生的思考。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采取新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初中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增加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细致的讲解
在课堂中,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指点,单向地对学生进行灌输,也有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时,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一味地对学生采取整体讲法,过多地重视知识内容讲解,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性讲解。这种方式带来的弊端就是,学生虽然能够记住一些常规的文章写作手法、内容结构和简单的中心思想,却对文章深层次的内涵没有足够的理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进行自主深入地思考,难以突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流于形式,缺乏“生本”核心理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阅读教学较为僵化,“生本”理念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地落实。在初中教育阶段,以中考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容易让阅读教学流于形式,过分强调做题技巧与考试内容,从而削弱了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应试教育过多的阻碍,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成为教师采取一切教学方法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了课堂主体,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实际情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
(三)缺乏延伸拓展训练,灵活性较差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没有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容易使学生对学过的文章一知半解,没有更多的支撑点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更多的了解和看法,从而在语文阅读当中难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更甚至会使学生失去对阅读的热情。此外,这种“重课内、轻课外”的教学方式灵活性差,无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充分落实“生本”理念,进行开放式阅读教学
“生本”理念的践行刻不容缓,当前紧迫的任务就是,将静态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的动态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适当地进行留白,提出开放式的学习任务,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表达自我。例如,在朱自清《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读后感。在开放式的表达下,不仅能够使学生自由地发挥,同时也能够更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二)加强教师指导,促进学生思考
对于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而言,其相较于小学生阅读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表面的写作手法等内容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还要注重开发初中生的阅读心境和感受,并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表达。从初中生有限的人生经历来看,要从作者的内心出发,体会和理解其心情及文中蕴藏的哲理和内涵,毕竟是有些难度的。因此,教师的激发和引导对学生的思考有着积极的作用,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主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并提出一定的鼓励建议。这些对营造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生思考兴趣十分关键。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倡个性化阅读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发挥无限的能量,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和实践的课题。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过程,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强化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能动性,对提高课堂效果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进行情境互动,通过对课堂节奏的掌握以及对学生情绪的把握,灵活地组织教学,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或预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或通过游戏、辩论等形式强化语文阅读内容。此外,鼓励个性阅读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思考,符合中學生处在个性发展中特殊时期的情感需要,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也为语文阅读教学培育出良好的土壤。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同时也需要有一颗平静的心,避免在情绪浮躁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尽量调整自我心情。其次,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做笔记是提高语文阅读素养的良好方法,写读后感也是进行自我阅读总结的有效手段。最后,鼓励学生发问,提出问题也是思考的一种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强化、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必须主动贯彻落实“生本”的教学理念,不落于口号,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秋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10).
[2]曹学莉.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