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9-10-21先瑞宏
先瑞宏
摘 要:随着新课标进程的持续深入推进,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基于综合素质的学科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教授学生基础数学知识,对学生养成和发展用于实际的计算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认清小学数学学科贴近实际生活的特点和培养学生拥有用于实际生活的数学能力的教学目标。以计算能力的培养为途径和教学重点,在教授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综合能力的基础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助力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素质。首先应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的计算技巧训练。最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计算思维深入学生的脑海之中,从而扎实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
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是学生发展自身计算能力的基础。如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乘法口诀的记忆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的速率和质量。学生在没有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之前,如果盲目地进行计算训练,不仅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计算,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有所打击,更不利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所以数学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甚至实践之前就能彻底理解数学知识,对于不需要深入理解的数学知识,也要对其计算有深刻的记忆,如此才能在计算的时候快速得出正确的结果,为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在教学九九乘法表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针对九九乘法表進行了一一验证。让学生在对九九乘法表中的任意一个乘式进行加法运算验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教师还引导学生针对九九乘法表中的每一项进行了两数位置互换进行乘法计算的运算,让学生真正接受了九九乘法表的正确性以及理解了其运算性质。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九九乘法表的背诵,让学生在之后的乘法、除法以及方程的学习和运算的过程中,更好地利用九九乘法表作为帮助学生计算的思路基础。
二、强化学生的计算技巧训练
数学是一门需要灵活思维的学科,在数学的不同计算模式中,计算思路是相互关联的。如除法运算就是乘法运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一题目可以一题多解,不同题目的问题解决也可以一法多用;而且基于一位数以上的乘法运算也能依靠快速运算方法,让学生不必打草稿也能快速得出正确答案。这些都是基于数学计算的技巧。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注重数学算法的灵活性,强化对学生计算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依照教师传授的计算技巧,感受算法的灵活性,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在进行提升学生的乘法训练能力训练时,教师针对两位数的乘法运算对学生进行了快速得到答案的技巧传授。如:两位数相乘,同尾互补,首位乘以大一数,尾数之积后面接。即两位数进行乘法运算,第一个数的第二位与第二个数的第二位进行相乘,此项运算也是对九九乘法表的练习,然后第一位数的首位加一在进行与第二个数的首位数相乘,最后将第一次运算得出的结果放在第二次运算得出的结果之后,得出正确答案。这项技巧的教授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技巧意识,帮助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升。再如,教师教授方程时,教师为培养学生解答方程的技巧,在方程解答练习之后,和学生一起,针对其他应用题,进行了方程的列式和解答技巧的寻找,让学生在与教师一起寻找根据题目中条件列方程式的过程中,理解了方程式就是利用题目中已知条件,找出相等的关系式,然后进行“方程式”的解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方程式的列式和解答能力。
三、帮助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打草稿运算过程中的工整字迹和工整的乘式,计算过程中的细心谨慎态度。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减少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犯下不必要的、过多的错误,因为影响到学生对自身计算能力提升的信心而影响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一直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步骤,让学生用心进行计算题目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细心、验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加之教师的正确教导,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提升,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和数学综合素养提升的基础重要性。根据教材给出的教学内容指引,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强化学生的计算技巧训练,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皓蕾,刘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83.
[2]魏利娜.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