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途径
2019-10-21杜凯歌
杜凯歌
【摘 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此时应当培养学生有思考的、探究性的阅读。在组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标题开始分析、把握分析文章主线、把握阅读重点、掌握不同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展开拓展等,全面促成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意识
阅读,就小的范围而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输入环节;就大范围而言,是学生学习生涯,乃至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在组织推进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到对学生探究意识的构建,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与探究,与文本进行自主的交流,而非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收知识。
一、从标题开始思考与质疑
一篇文章的标题,通常是一篇文章的“文眼”,代表了文章的文题,通常能够揭露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精神内涵等。同时,文题一般短小精悍,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会有一定的理解障碍,带有明显的抽象性。在组织教学中,从标题开始展开探究,启发学生去思考与探索。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到语文阅读内容的标题和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设置丰富的问题。也许教师随意的一个提问,将题目内涵点化出来,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思考,引入趣味思考。带有趣味的思考,是小学阶段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能够将稍有抽象的阅读内容转化为具有趣味性、思考性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冲动等。
二、把握文章主线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始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及探究文章时,应当尝试引导学生关注到阅读文章的主线,能够自主理清文章脉络,梳理文章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教学生每篇文章由不同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属于自己的中心句、核心词等,并且引导学生去阅读与独立的思考。把握文章主线,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寻找主线中,更应当引导和启发学生将这条主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阐释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展示出来。一篇文章在理清脉络之后再做进一步的精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阅读。最后,把握文章的主线,这一环节的重点就在于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去主动地探究与发现,以推动学生探寻阅读中的逻辑,进而实现成长。
三、把握阅读的重点
不同文体的文章,拥有不同的阅读重点,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到不同文体的表达重点。例如,以人物为中心的记叙文,应当先关注到文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等的描述,再逐层深入,去分析人物的心理,找到与文章中主人公的“对话”。在描写景色的阅读文章中,不仅要找到文章作者的方位感,还要找到其中蕴藏的人文情感,使得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握文章的重点阅读内容,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之后,这也意味着学生此时已经对阅读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更应当进一步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本身思考的习惯尚未形成,社会认知也较为单纯,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需要逐层递进,引导学生更为主动地去思考。此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阅读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去讨论与探索,进而找到丰富的内容。
四、掌握不同的阅读方式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是要教学生认识文体,更要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促成学生因时、因文体而选择阅读方式。常见的阅读方式有浏览、精读、泛读、朗读等。浏览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文章内容过一遍,形成第一印象;泛读相较于浏览更细致一些,也能借此扫清阅读障碍,如文字,进而达成发展。朗读是指在阅读中找到阅读的思路所在,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全面的铺垫。最后是精读,认真细致地分析文章,找到文章的核心重点内容,将每句话吃透。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读书形式去把握课文,掌握对文章的理解。探究式的阅读,应当是基于对阅读文章的理解的,也正因如此,组织教学工作,需要教师更多地去引导与尝试,鼓励学生做出更为丰富的阅读。
五、从生活中找到探究点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中,想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找到相应的探究点,就要引发学生的共鸣。尽管小学阶段学生生活阅历还比较浅,但是找到生活中的探究点仍然十分关键,需要更多地关注到如何实现发展,如何展开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之前,应当关注到如何找寻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阅读,完成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阅读了《丑小鸭》一课,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生活中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探究是一种交流,是与文本的交流,也是与生活的交流,只有不断地思考与学习,才可能进一步成长。
阅读是一场有灵魂的活动,读者、文本、作者、环境,构成的四要素,也成为推动阅读的关键。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等的限制,学生对于文本的独立思考与解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但是思考与探究的意识,却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教学生分辨文体的特征、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教学生扎实的阅读习惯,与教学生如何思考,都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善娟.培养质疑能力强化探究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6(4):67—68.
[2]葛敏蕓.发现、梳理、破解、生成问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J].基础教育参考,2011,13(4):65—66.
[3]张岩.当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