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2019-10-21梁勤
摘 要:本文对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思考,从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出发,分析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从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体系、拓展教学空间增强教学实效、创新教学载体提升育人效果等方面提出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教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必须发挥文化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他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四个讲清楚系列讲话"精神,也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深人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积极探索如何把民族传统文化融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有效措施。
一、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内涵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南宁是一座美丽的绿城。桂西南地区,即南宁以西至中越边境之间的区域,包括崇左市各县及周边靖西县、那坡县、上思县等,主要由汉族、壮族、京族、苗族等民族聚居,其中以壮族居多,具有老、少、边、穷的特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该地区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地域性、独特性、边境性、多元化、传承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同时与边境的邻国长期保存通商、通婚、互通往来的联系,促进两国友好往来的同时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播。
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源于各民族的历史实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支撑。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包括发展过程中从生产、生活到信仰的各个方面,这里的民族能歌善舞,因此桂西南地区也曾被称为“歌的海洋”。人们喜欢利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契机,通过对歌、织锦、弹奏、蜡染绣等民俗活动、体育竞技方式表达相互之间的情谊,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精神,体现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认同与民族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该以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为基点,做好传承创新工作。
二、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一)高校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待提升。目前,我国高校较大程度的出现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现象,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方面涉及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特别是经济发展快速的城市所在的高校,学生较少能接触到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知识,学校不注重民族教育内容的设置,教师不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学生更加无法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
(二)思政课教学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较少,融入民族精神与优秀思想教育不到位。高校的思政課与民族文化相融合方面有极大的空间有待挖掘, 思政课课程设置较少的涉及民族文化和素养的内容,没有将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少数新时代的大学生甚至不懂礼义廉耻。
(三)思政课教学形式单一,教育成效不明显。由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基本都是公共基础课,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层出不穷,教学过程往往仅限于教室课堂上完成,传统模式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没有创新突破,导致教学成效不突出,学生极易产生懈怠情绪。
(四)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课堂与实践联动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思政课教师的主体责任和职责,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术研究,自我提升教学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新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网络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的速度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
三、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思政课教学体系,增设民族传统文化课程。高校思政课应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等章节内容,或者开设《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课程,以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为依托,以团队教学和辅导员参与教育为手段,训练一只懂得民族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人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元素和文化基因,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更完善。
(二)拓展教学空间,搭建教学平台,增强体验式教学实效。新时代下思政课教学应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将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更好更多地融入学习、生活、实践各环节。高校应加强与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可以利用红色资源、校企合作、社区服务、暑期三下乡等资源搭建实习实践育人基地,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实践性体验采风活动、文创旅游主题实践活动、民族村官兼职锻炼等,让思政课“接地气",将传统课堂授课单一的模式拓展到社区和村寨,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更进一步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创新教学载体,以第二课堂为依托,提升以文化人效果。第二课堂是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延伸,高校应通过第二课堂辅助的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话动,激发学生学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源动力。例如开展“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才艺大比拼"、“我是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小建设者”、“歌传家乡情”、“桂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展”等活动,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潜移默化的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 最终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桂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美德,促进民族精神与优秀思想的教育进一步转化,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黄丽名,梁栋,蒋凌昊.桂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与转化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4).
[2] 段超,舒斯强.对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3).
[3] 葛岩.广西高校思政课对本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思考[J].智库时代,2018(11).
[4] 陈高锋.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深入开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7(24).
[5] 王晓军.全球化背景下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
作者简介:梁勤,女,1981.08- ,满族,广西桂林人,讲师,研究生学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