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商科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2019-10-21张如勇罗金凤
张如勇 罗金凤
摘 要:在职业教育“双高计划”背景下,作为与本科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具有独特的类型特色教育, 面对不同的生源结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实际问题,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学校德育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为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能创新、懂经营的技能技术人才,学校创建“仁智合一”大学生素质养成体系,并系统设计了思政、实践、文化、环境等“项目化” 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实践体系,效果初见成效。
关键词:新时代;商科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探索
2019年《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相继印发,这为落实习总书记提出教育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供了具体抓手,也为进一步坚持立德树人,更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的行动指南。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第一类( A档)的院校,在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增强德育工作时效方面具有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深入研究,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立德”是根本,“树人”是核心,积极探索一套相对完备的具有商科特色的大学生德育养成体系。
一、 构建“仁智合一”商科特色大学生德育养成体系
学校坚持“立德”是根本,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践行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回答“铸什么魂”“育什么人”“如何铸魂育人”时代问题。根据我校商科特色,努力探索构建符合我校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的尝试,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別是鲁商文化的精神内涵,总结形成“仁智合一”商科特色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体系。它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设计以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人文素质、商务素质等8种核心素质为内容“模块化”课程体系。该体系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开展素质“模块”培养,将学校德育工作划分为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项目化“要素组合有机聚合的育人体系。
二、 项目化品牌推进德育实效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并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文化、环境、网络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整合育人要素,以“项目化”“模块化”活动持续稳步增强德育实效,完善育人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形成“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
1.课程育人
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①学校通过加强统筹规划与组织实施,把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来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在切实加强“思政课程”建设之外,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融合,发挥育人合力。通过开展通识类“课程思政”和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发挥通识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形成了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
2.实践育人
学校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将“学生放在正中央”,把实践育人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途径,通过专题设计连接“校内”和“校外”实践育人基地,打造实践育人品牌,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形成了以课程专题实践、校内课外实践、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联动互促机制, 逐步形成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内-校外”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学校既重视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又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学生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学术活动等校内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校外活动,持续开展自强不息、励志成才为主题的“筑梦青春”系列活动,以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爱国精神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以宣传企业文化,培育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等。
3.文化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学校结合“商科”特色,凝练“三风”,形成涵盖校训、校风等精神层面又校徽、校歌等实体层面,又融入时代精神、区域文化、职业文化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利用节点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教育、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色革命文化等宣贯活动,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结合融入到办学治校、教学育人全过程,让大学生在多彩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提升素质涵养。
学校依托鲁商文化博物馆为载体,开展以 “弘扬鲁商文化,构筑文化育人高地”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持续推进 “中华老字号进校园”、“尚德论坛”、“国学大讲堂”、“孔子学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依托重大节日开展节点教育,以阶段性开展专题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新生才艺大赛”、“心理健康节”、“问道”励志成才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月”等文化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商科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项目。 鲁商文化博物馆获批 “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被纳入省委宣传部规范管理体系。
4.环境育人
马克思就曾指出: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 列宁提出了“生活教育着人们”的观点。毛泽东则在《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中,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环境育人的作用机理,运用社会学”场域“理论能很好的解释。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在完善校园“硬”环境前提下,加强“软”环境建设,充实商文化标志, 先后建成商鼎广场、鼎信励志广场、鲁商文化博物馆、校史馆、纪玉生艺术馆、中华商圣雕塑群、青创社区等, 形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商文化的人文景观和思想育人场所,建成以“商文化”为核心,传承红色文化、 融入企业文化、塑造品牌文化、促进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拔尖人才成长的园林式校园环境。
在学校核心文化的影响下,学校积极打造校园环境的功能分区,形成分区清晰、功能明确、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的场域文化, 如“深思、善问、切磋”的教室文化、“友爱、有序”的学生社区文化、 “敢为人先、企业家精神” 的创新创业文化、“读书明志、宁静淡泊”的图书馆文化、“生命在于运动”的体育馆文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餐厅文化等。它们增强了校园环境育人功能,通过全时空、全过程培养人、 陶冶人。
5.网络育人
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 ”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网络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好用好管好校园网络媒体,发挥网络育人作用,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成为职业院校加强和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注重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积极发挥校园网、台、报、屏、栏等传统宣传渠道的作用,还要创新发挥”两微一端一抖“等新媒体的思想教育功能,有效推动传统德育教育方式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第一时间将主流信息、社会关注等信息及时发布,以满足师生员工、社会公众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知情的需求。针对校园网建、网监、网管、网评等工作,建立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组建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开展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
三、德育成效
学校秉承“尚德蕴能,日精日新”的校训,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德育成效等方面得到社会的一直好评。
1.学校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质量好,综合发展能力强,得到学生、企业、社会高度认可。 在校生、毕业生对学校学生管理满意度达99%以上,就业率连续8年超过96%,对口就业率达7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2.学生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2008年以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赛、国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各类技能大赛共计1100多项,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6项,二等奖16项,金牌总数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2016年至今连续四年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2项、银奖2项.
3.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和荣誉。学校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过程中先后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仁智合一:鲁商历史与文化》、《上午素质导论》等著作,并获得《高职院校“学思践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与实践》、《“仁智合一”商科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等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搞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将学生放在正中央”,将“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 立足实际,遵循教育规律,通过持续化、常态化、项目化的活动、课程,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铸魂”“补钙”的功能,努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积累经验, 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断努力,用实际行动完成好新时代商科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答卷,为教育强国宏伟目标的达成夯实基础、积蓄能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让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N].2016.12.
[2] “‘仁智合一商科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报告(要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3] 沈苏林等.高职商科人才”3343”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05)
[4] 徐付生,路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商科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探究[J].职教通讯.2018(14)
[5] 陈珏.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学生商务素养养成教育的培养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 2017(09)
[6] 骆清.后现代视域中德育生态环境的优化[J].当代教育论坛. 2017(03)
[7] 李航.新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路径探析[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8] 康倩.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J].现代交际. 2019(12)
[9] 李宁、王涛.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 2018(4)
[10] 吴永伟.论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德育路径[J]. 教育现代化. 2018(5)
作者简介:张如勇(1985-);性别:男;籍贯(具体到市):山東省德州市;民族:汉;最高学历:研究生;目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罗金凤(1966—),女,山东聊城,汉,研究生,研究员,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探索研究(191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