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的策略研究
2019-10-21陈朝兵
陈朝兵
摘 要: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全面地回答“如何进行德育管理”问题,是小学教育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两个方面,加强小学德育队伍的建设工作、探索德育教育多元化教育渗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德育管理质量,从而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管理;队伍建设;策略探索
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们教育人的终极目标。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处于提升孩子们思想道德品质的最前沿,担负的使命重大,学校的德育工作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学校工作的重头戏,一所学校的德育管理无处不在地渗透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如何改良和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策略性,是小学教育实践德育管理中重要的教学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探索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做到有效保证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养成的健康性、可持续性。
一、加强小学德育队伍的建设工作
1.提升评价方式的有效性。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在传统功利因素的影响下,学校无论是“三好学生”的评选,还是“优秀干部”的评选,均以学生素质作为评价的首要条件,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现实学校教育的实际教育成效距离理想的素质教育目标仍旧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以评价促教育的策略实施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改变传统闭卷考试的评定方式,补充传统重视知识能力考核的单一标准,落实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的弹性考核标准。通过增加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定方式,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度,有效落实综合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充分对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学业发展、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多元化、科学性评价,并且建立学生成长手册档案,记录一到六年级学生的成长趋势发展情况,这对于学校德育管理质量、教师科学合理评价、学生健康成长而言,都起到非常好的积极作用,从而促使学校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学生,由此保证德育管理的有机性、系统化[1]。
2.强化教师自身道德建设。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校教育的传播者,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有策略、有质量推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首先,加强教师群体的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如定期举办德育工作交流主题会、邀请德育专家到校讲座、鼓励教师外出学习等,达到提升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目的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教育目的。最后,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会一类的活动,鼓励全体教师相互推荐德育管理类书籍,并且附上推荐的理由。这样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能够有效带动教师的学习主动性,长久如此,全体教师的专业能力定会得到快速提升。
3.突出班主任德育作用性。班级是学生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班主任日常管理过程中贯穿德育管理理念,即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衡量学校德育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学校德育管理层面应该重视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突出优势,提倡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班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质量。如,歌唱比赛,通过“红色歌曲”的集体大合唱,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演讲比赛,针对班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或学习拖拉等问题,可以进行“我的理想”“一个习惯”“学习的魅力”等主题的演讲活动,通过比赛的氛围激发学生好胜心,进而在不同主题的演讲下潜移默化学生自身不良价值观,从而达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德育目的[2]。此外,学校德育管理中要强调:班主任实施德育活动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和空间性,不能形成被动化教育形式,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成长摸索中、过失问题反思中,一步步发展变化中,推动学生人格的逐步完善和三观健康化的形成,促使班主任改变传统观点,深刻理解学生“成长”是不可代替的,作为班主任更多的应该在鼓励策略、引导方法、组织能力上做苦工、多实践。
二、探索德育教育多元化教育渗透
1.重视榜样力量的德育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榜样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德育榜样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生活中榜样的挖掘和推广下,能够为德育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巧妙运用每周的升国旗活动,让孩子们在升旗仪式中感受到祖国强大的自豪,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孩子们在“国旗下讲话”活动中懂得感恩,从聆听“历史上的今天”等故事中获得努力学习的动力,“榜样”引领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不仅有效加强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渗透,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榜样示范教育非常容易推动学生的模仿与追随。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板报等形式,报道学校、社会、国家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以宣传先进模范人物,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榜样为媒介推动德育管理质量再提升的目的。
2.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理念的科学性和家长言传身教的合理性,都会直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性影响。因此,学校德育管理的顺利开展必须需要统一家长群体的教育立场,提升家长群体的教育理念,促使与学校德育教育相互一致,形成良性互动。只有如此,学校德育教育管理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首先,由于不同学生住址不集中,教师群体逐一家访学生家庭是不现实,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提升沟通质量。学校可以提倡教师通过“远程家访”的方式,以打电话、网上沟通等主要方式,实现家校双方对学生情况做到基本掌握。如,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在不同学情情况下教师做好与家庭教育的协同教育,从而才能保证德育实施策略的针对性和务实性。再如,搭建“家长俱乐部”模式,以家校德育目标一致性、家庭教育合理性、疑难问题解决性,建立一个家校协同的交流平台,既有家长到校的组织了解校方的德育目标,也要家长群体之间的育儿交流会等,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效能感,进而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的基本情况,也不断提升家长群体对德育的認识度,从而实现家校合作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3.开发学科教学过程德育性。任课教师不仅需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在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积极结合德育教育要求,充分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圆”这一概念,可以通过“圆”是生活中大量圆形物体的概括、抽象得出的,而不是一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这一过程不仅对“圆”概念有深刻的认识,也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这一观点,学生会慢慢形成尊重实践、尊重实际的学习观。再如,“圆、圆心、半径、对称轴”这一类知识,都具有内在的联系。从圆、圆心、半径、对称轴这些知识点的讲述中让孩子们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并非独立存在的,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因此,学校层面通过推动任课教师开发教学内容的德育性,不仅保证学生德育发展的全面性,也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深化性功能。
三、结语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工作。尤其在当前“德育首位”的教育指导思想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赋予更重的使命感,而实现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再度提升,必然需要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德育教育的规范化、系列化、制度化、具体化才能真正有了实践的落脚点,从而才能避免少走德育实践探索的“弯路”。
参考文献
[1] 黄世福. 学校德育管理的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4):5.
[2] 徐慧. 小学德育管理做到以人为本的途径[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44.
[3] 韩雪,景宏云. 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