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
2019-10-21张红翠
张红翠
初中语文教学是为了给学生传递和教授一些具有重要学习价值的文章和诗词,以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不乏国家从古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如今学生们所学习到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华,值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学习。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将这些传统文化不断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受到传统文化渗透的影响,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并且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因此,本文将重点论述的是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體措施。
1 引言
在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有在教学中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能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被渗透进学生的语文教育中进行传承,其中包含着一些优秀的人物品质和英烈的英雄事迹等都值得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是对于语文教育内容的扩充,也是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传统文化,能够将这一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世代地流传下去。
2 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2.1 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传统文化底蕴相契合
到了初中时期的语文教学,不再是小学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字词的教学,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认知能力,对于课文的选择应该是具备一定难度和理解力的文章。初中语文课文的选择更加倾向于现代文和古诗词、文言文的比例,其中古诗词和文言文就代表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文章的翻译,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异同点。例如,在学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等文言文时,学生对于《咏雪》中描写谢太傅让儿女们比赛用诗句比喻下雪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中对于景物比喻的重要性,其中蕴含的寓情于景的特点需要学生学习。在《陈太丘与友期》中学生可以学习到重要的诚信精神,这些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语文教育的目的相融合。
2.2 传统文化渗透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传统文化的教学加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环节,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使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更多的优秀内容可以传授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获得巨大的知识和精神财富。例如,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学生不仅能对于古代的优秀作品《论语》进行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对于文言文的翻译,通过翻译对于文章的大意有所理解,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给学生进行翻译教学,如某个字词和现代文意思的教学,以及一些古代倒装句的使用等,还需要针对《论语》中所提及的一些优秀的人生哲理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化,通过学习“吾日三省吾身”,老师要教导学生每天都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保留好的习惯,改掉不好的行为。
3 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3.1 将传统文化知识作为课外延伸内容给学生进行普及
老师可以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再进行一些传统文化教学的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之上,对于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发扬传统文化优秀的一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自身的理解,将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进行课外有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融合历史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等,使学生能够在学有余力的时候多进行一些知识的积累,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形成体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不断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3.2 开展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辅助语文教学
老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老师在课堂上所教学的内容是对语文教学的深化,能够在课堂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对于一些语文课文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对于语文教育环节进行渗透和融合,使语文教学成为更加具备文化内涵的课程。例如,在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等课文时,老师不仅在对于文章的内容进行讲解,还要对于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行挖掘,给学生呈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陋室铭》中,通过对于作者对于自己所居房屋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对于世间的纷纷扰扰不在意,这就给文章蒙上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要学习这种淡泊名利的潇洒姿态,将这种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地吸收。在《爱莲说》中,作者更是营造了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形象,这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写作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3.3 老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涵养,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这对于老师的文化修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积累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若是老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深入或者不透彻,那么就很难给学生形成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也难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更加深度的传统文化的延伸。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课余时间也要经常看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在学习《出师表》时,老师不但要给学生进行翻译的教学,还要对于诸葛亮写下《出师表》的历史背景进行普及,使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些深入的了解,还要通过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进行课文中传统文化底蕴的挖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传统文化的特点。
4 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对于传统文化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可以看出,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来说,传统文化的学习尤其非常重要的价值,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使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目的与传统文化的底蕴相融合,还有助于语文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语文学习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所赋予学生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文化的渗透,将讲课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提升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同时老师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滨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