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路径探究
2019-10-21周晶
周晶
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从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出发,探讨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程的路径,希望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有效提高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不同场合都作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这说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当前形势下如何发扬传统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针政策。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府,高校在人才的思想政治培育和塑造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传承和创造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肩负着重大责任。但是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和魅力,在学习中不断创新进步,达到文化自信,也是高校在思政教育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出发,分析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具体路径,希望促进思政教育课程的发展。
1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1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的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提出、凝结了我国人民长久发展中沉淀出来的优秀品质,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会同步提升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思政教育的重点就是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责任感,二者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1.2 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哲理,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高的教育价值。在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其与思政知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
1.3 有效提升思政工作的粘着力和渗透力
中华文化包罗万象,和而不同,拥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很多时候都是寓教于乐,通过一些人物传记、神话故事等方式,以精彩有趣的内容表达一些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引入传统文化后,可以有效改善原来课堂枯燥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变得活跃、生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教育方式也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它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理论认识,还能提升实践认知能力,进而增强思政教育课程的黏着力和渗透力。所以说,在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会让大学生的成长更加迅速。
1.4 有助于面对其他文化的冲击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家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不同思想和文化的碰撞交流也非常活跃,社会观念变得多元化。高等院校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不同文化的融合吸收更为繁杂,不同国籍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非常频繁。但是大学生的思想体系还处在建设中,多元文化的发展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冲击。所以说,在思政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学生抵抗住不良思想的侵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终生。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大学生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现今社会网络无处不在,让快餐阅读在高校中变得流行起来。大学生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特征,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广泛地接触各种知识,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 有关数据表明,很多学生利用网络并没有开展有意义的文化学习,而是玩游戏、看网络小说、八卦新闻。一方面的原因是和娱乐信息相比,传统文化内容显得枯燥难懂,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另外一点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缺乏对于传统文化足够的认同感。比如在各国的不同节日特色中,很多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诸如重阳节、端午节的兴趣平平,并不主动了解相关历史文化;但是对于外国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却是非常热衷。在电影和音乐方面,国外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也远远超出国内作品。这种文化的倾向,反映出大学生认为其他国家文化优于我国文化,说明很多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这给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课堂带来了难度。
2.2 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缺位
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和校园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当前在传统文化的推广中还不尽如人意。首先,当前很多学校的建设商业化严重,建筑风格模式化,和一些国际传统名校相比,校园里缺少文化氛围。第二,在高校疯狂扩大教学规模,增加校区面积时,缺乏对于校园建设的长远规划,有的学校甚至拆除了一些老旧、但是具有学校历史意义的老建筑,让校区的建设没有特色,学生没有归属感。第三,学校在傳统文化的培养力度上不够。有些高校虽让经常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相比于其他活动来讲,参加的学生数目不够,说明该类活动的数量和影响范围有限,没有在高校中产生较大的改善。第四,很多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准确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流于表面,没有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教育体系。
2.3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课堂中缺失
在课程开展上,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但是重视程度显然不足。很多高校只是把传统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完成度相对简单,这导致很多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即使没有付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仍然可以通过课程考试。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轻视。在教学内容上,思政教育用书中会编写一部分传统文化内容,但是与别的内容相比份额不足,内容也不够全面,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而且,很多老师往往把传统和当下割裂开来,没有处理好传统和现实的关系,让传统文化很难融入到学生现在的生活当中去。另外,老师的职业素养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很多老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都存在不足,对于教育学生就更吃力。综上,高校课堂中的传统文化缺失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3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3.1 完善思政课程建设,促进传统文化融入
思政教育课程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渠道,是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平台。想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思政教育中去,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需要高校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思维方式提炼出来,结合现实情况,以古今融合的方式讲述出来。让思政教育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育形式更加新颖,真正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关注度,提高课堂效率。二者结合,不但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还能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3.2 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教”是老师能力的展示,“学”是学生接受的程度。所以说,要想提升教学质量,需要老师自身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以及老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不满意。学生反映思政课程老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体系把握不深,无法有效和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另外,专职的思政教育辅导员就更加缺乏传统文化知识。这就说明高校对于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时,缺乏对于老师的培训。今后,高校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思政教育老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让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体验,从而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3.3 搭建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活动载体
高校应该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教学方法的优势,把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拓展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开通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传统文化的内容,并鼓励学生们多多讨论交流。学校还可以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地开展讲座、举办展览,及时向同学们展示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进步和创新。此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传统文化的乐和思政教育的深融合起来,实现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