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运用探究
2019-10-21王春丽
王春丽
十九大中明确指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年青一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对国家未来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效能,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应用可谓势在必行。前者是适应当前现状和学生观念培养规律的核心观念与思维模式,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所应用正规的指导思想,融入思政教育环节内,深刻性和时代性特征尽显,会不断促进学生未来成长和进步,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力量形成,那么国家的思想力量才能得以夯实和完善,现在需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这是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准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核心方式。基于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在中国梦指导思想引领下,我国发展方式出现了创新变革,在未来建设道路上必定会越走越远。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运用正确思想和方法,可以针对性的处理和解决多类问题,辅导完善价值观的同时,助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综合品质,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价值提升。
1 科学发展观要义分析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成就可谓硕果累累,科学发展观在其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效能和作用,从科学理论内涵角度进行分析和阐释,与高校思政工作需求结合起来,这是持续促进学生内心塑造工作走向科学发展轨道的前提条件之一。思想教育培育工作,总的来说,就是对学生思想状态和政治取向的培养,作用目标便是广大高校學生,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改变学生本体,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不动摇是必须要做的一份工作。基于以人为本的规范化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彰显学生主体性,不仅如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学生人格完善和良好习惯养成。
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建设和我国整体发展规划工作之间存在共同性,影响因素都是十分繁杂的,解决相关事务过程中务必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建设所涉要素繁多,涵盖了经济和军事以及民生等诸多环节,发展最终目标旨在循序渐进强化我们的国力,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囊括了爱国内容和奉献内容以及追求内容等,此时只有将所有细节要点统筹协调到位,方可由点及面的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践行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思想。
2 科学发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运用方案分析
2.1 大力研究,深度自觉
第一,需要深入分析科学发展的内涵和精神。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发展观,主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首当其冲的便是发展,核心点在于以人为本,基础性诉求便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在于统筹兼顾。上述内容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且相互区分,均以独有的含义和要求存在,汇总后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面貌和形态。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核心点所在,是处理中国整体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握住关键点,方可彰显出人民意愿,夯实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巩固我党执政地位,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了解到,以人为本便是将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将人民的利益和民众全面发展视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以人为本的含义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人民为本,其次是个体为本,人民为本突出人民整体利益和未来发展,个体为本突出社会成员个人权益维护。全面协调可持续,突出的是处理发展阶段内的相关矛盾,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长久发展、和谐共进。统筹兼顾突出的是发展均衡性特质,根据发展要求标准,对轻重主次加以区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提升操作效率和质量。使用科学发展观进行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武装学生头脑,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综合深入掌握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实质内容,基于此,分析且把握好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在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上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此类要求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导向,引导学生树立较为正确的三观,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达成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个人努力和奋斗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达成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完美统一。此为高校思政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条件。
第二,需要侧重研究科学发展观逻辑结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发展观内在逻辑结构,此时可以总结为一个逻辑起点和四大理论支柱以及三大逻辑层次。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国家实际情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以及方法等作为主要运用手段,处理当代中国发展问题,而后将此作为逻辑起点,将全面协调可持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推动全球和谐建设视为理论支柱,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路线和发展道路以及发展阶段、战略、动力等作为主要范畴,之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正规化、独特性的理论结构。第一个层面上,要从世界观角度和方法论角度把握科学发展观,换个角度而言,便是科学发展观总论,主要对主题和动力以及目标等实施哲学之上的总结、概括,这是核心纲领;第二个层面上,从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提出推进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化我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全球和谐建设的战略思想;第三个层面是理论和实践相联,前者指导后者,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各项事业领域中的建设阶段,使用针对性方针政策来日渐开展,这是科学发展实践操作的细化,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中之重。
归结来讲,务必要深入研究可续发展观对诸多理论和思想的对应继承、发展关系,大力探索发现国内外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异同点,吸取一定经验教训,深入分析科学发展观对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和达成华夏复兴的深刻意蕴,诸多重大问题及事宜都要考虑完备。只有熟悉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理论,那么高校大学生理论教育工作才会变得收放自如,透彻彰显出理论教育应用功能和魅力,只有掌握了理论,群众物质力量便会变得愈加强劲。理论说服人民,方可掌握群众,理论务必要彻底且能够说服人民。
2.2 作用认知,夯实根基
第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发展眼光看待问题,对学生头脑予以武装和丰实。科学发展观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后来中国梦的理论思想的实现,在概念和内容以及理论方面,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后续丰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我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度认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上升到了崭新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主要是坚持社会主义理论结构体系,科学发展观缺失,便不会处理好各项激化矛盾和尖锐问题。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阶段,需要透彻彰显出诸多现实服务效力,期间,要认真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这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有条不紊发展的关键所在,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让其成为高校思政教育重要理论基础。还有就是,高校思政教育目标便是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理论,对世界形势和国家情况等“了如指掌”,需要准确把握国家历史发展定位,务必坚定本体理想和自我信念,在思政教育中细化科学发展观,以此为指导,统摄思政教育工作。
第二,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确定,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核心点在于以人为本,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要素,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始夙愿,为经济社会发展达成物质-人本过程转化的理论基础。高校思政教育阶段,应该更好更优的彰显出服务社会效力和引领社会不断前行发展的效力,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调,将经济社会发展核心价值作为导向,确定思政价值目标,和当前社会发展价值予以统一联合。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十分重要,需要将学生视为教育主体,思政教师要密切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深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本体潜能,挖掘其学习兴趣,克服发展阶段内的片面性问题产生,之后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第三,做到统筹兼顾,提升最终思政教育成效。广义之上的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模式。这是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高校思政教育阶段内,需要积极的借鉴和使用,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不断去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政教育务必要从实际角度出发,不断开拓教育视野和眼界,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特别是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基本思路,在全局上进行思政教育工作谋划。统筹,将思政教育各方关系统一起来,然后将思政教育和各类教育之间达成衔接,处理好各方关系的同时,让这些关系问题间相互作用影响、补充协调,最大限度上发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效益、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兼顾便是基于统筹,时刻关注易被忽略掉的问题,不同专业背景和阶段下,学生发展需求不同,统筹兼顾,二者缺一不可,汇总集合方可针对思政教育情况、环节、任务、重难点等不同问题实施处理,将其迎刃而解。
2.3 渠道探索,实效强化
第一,高校一方要大力探索科学发展观怎样从理论体系转化为正规课程体系,也就是分析怎样凭借科学设计和科学设置,将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日渐渗透在思政课程教育体系内部,构建较为正规的科学发展观知识结构体系。主要处理进教材相关问题,之后在此基础上为科学发展观教育提供教材依托。
第二,大力探索怎樣课程体系怎样转化为教学体系,也就是分析怎样教学科学发展观知识结构体系,合理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体系,借助有效教学过程,深度推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目标达成,此处主要处理的是进课堂的问题,与此同时,也是教学方法衍生的一个过程。
第三,大力探索将教学体系转化为素质教育结构体系,简而言之,就是分析怎样使用不同教学要素,将科学发展观教学知识内容合理转化为学生知识和学生本体信念以及自身品格等,随之让学生由心而发接受科学发展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促进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方法生成,期间需要通过大力研究,深度自觉、作用认知,夯实根基、渠道探索,实效强化不断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和效率,未来促进大学生不断发展和进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