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图发展多方合力赢未来
2019-10-21卢红伟
卢红伟
家校共育是新时代倡导的家庭和学校双向沟通、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育人的完美教育。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我们经过两年的探索,成功构建了师情、学情、家情、校情、社情相结合的共生共长、五位一体的家校共育体系,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坚持把家长定义为“合伙人”,与家长建立“伙伴关系”,家校双方平等交流,合作育人,构建了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家庭与社区的立体网格,畅通了纸质、网络沟通渠道,营造了发展一起思考、标准一起制定、过程一起监督、学习一起研究、问题一起解决、困难一起克服、矛盾一起化解、活动一起参与、评价一起商榷的共育氛围,涵养了教师、家长与孩子习惯同养、能力同升、发展同步的共育常态,深化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铺就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大道。
一、家长融入学校,涵养生态,架构立体服务网
家庭教育是根,我们创新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讲师团、家长体验队等形式,整合家校资源,让家长走近教育,走进校园,走上讲台,架构立体服务网。
(一)三级家长委员会,引领教育风向标。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校级家长委员会,三级家长委员会的成立,打造了心态开放、思路开阔、行动多维的教育共同体。
制度共定,开门纳谏增品质。制度共定就是以民主姿态,集纳家长建议,留足生发智慧的空间,使学校政策及各项体制逐年优化,届届相传。这样定出的制度,具有更大的民主性、更强的操作性、更广的公平性。
课程共建,智慧协作样态多。课程是家校共同探索攻坚的核心阵地。我们结合班级资源、家长意愿、年段特点、当期重点,与家长共同规划体验式德育课程。这样的课程共建,开发了学生的成长空间,提升了体验式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和时效性。
分项共抓,顶层设计促成长。学校筹建了五类家长委员会,分别是立德树人委员会、全面发展委员会、营养膳食委员会、教师发展委员会、教育评价委员会。
(二)百行家长讲师团,设置生涯导航仪。东南西北中,工农商学兵,家长职业资源是很好的生涯规划教材。我们成立了百行家长讲师团,适时邀请家长中的行业翘楚为学生作专题讲座,用行业故事展现职业风范,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家长讲师团,拓宽了学生受教育的渠道,从专业的角度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千名家长体验队,常照教育反思镜。我们定期开展“家长当一天学生”活动,受邀的家长端坐在教室里,和孩子们一样,拿起书本,听讲,做题,举手发言,共同完成从自学、合作、探究到当堂测试的过程,老师们还要给家长批阅当堂测试答卷。因为有了切身的体验,家长们能以孩子、专家、教师、家长等多重角色的多维视角来审视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
二、父母不辍学习,提升境界,编织科学育儿袋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我们开展父母学堂的学习培训活动,旨在提升家长的教育境界和行动力,培养专家型父母,从而实现对孩子的良好教育。
(一)专家引领,前沿理念入脑。司马光在《家范》里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他指出了爱而不教是家庭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家长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自我升级,才可以成为现代合格的父母。参加培训的家长最终达成共识:父母最深沉的爱一定伴随着理智,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严而有格,爱而有度,用专业知识护航孩子成长。
(二)专项培训,科学认知入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说理念的引领让家长对于教育有了战略洞察能力,那专项培训就是提高家长准确理解力和正确操作力的不二法则。为此,我们开展了多项专题培训。
(三)专心交流,靶向经验入行。立德树人、需求导向、家长尽责、政府主导、创新发展,是家庭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五项基本原则。我们始终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努力通过各种措施来帮助家长积累教育经验,丰富教育方法。如坚持问题导向,精心筹划菜单式交流会;开展主题研讨,适时发动微信群聊话题等。
三、多元互动参与,开拓思路,铺就多彩成长路
家校共育的关键是学校主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跟学生有关的事务,都应该听取他们自己的意见。在家校共育中,课题组尊重家长的意见建议,重视儿童的参与和评价,形成了开放、协同、多元、互动的家校共育体。
(一)主题教育,全景式参与。主题活动是培养和谐共进学生群体的重要载体。课题组相继开展了合作、自控、感恩、友善等主题教育活动。
比如,我们围绕教育主题“友善”,以“知善明理”“修善明志”“责善至美”“弘善立德”等为关键词,开展讲故事、演讲、征文、书法等活动;开展专题日倡议:微笑日传递微笑、关爱日日行一善、文明日谦恭得礼、收获日盘点得失。开展“我把友善带回家”幸福传递活动,让各位家长倾情助力,给孩子以微笑和关爱,陪孩子讲故事、背名言,与孩子讲文明、论友善,看孩子做家务、谈收获,家校一齐携手,把美德植根于孩子心中。
(二)海读博览,全程式伴读。“海读博览大漂流,书山诗海任我游”是我校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学校设立了每天一节的阅读课,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赏诗词,读经典,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整个校园浸润着人文书香。在阅读课上,学生四人一组,读完自己的书后就可以借阅组内其他成员的书,这样就让图书在学生中“漂流”起来,学生的阅读量也因此至少提高了三倍。新课标规定初中三年的阅读量为260万字,学生朝赏千篇,暮读万卷,身边有书相携,手边有书相随,枕边有书相伴,每年的阅读量能达到300万字以上,这也使他们知识更加丰实,见地更加卓越,思想更加超拔,心胸更加豁达。
(三)诗意生活,全员式互动。美丽的诗文承载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老的精神家园。我们致力于叩开诗意生活的柴扉,唤醒生命意识,丰富生命内涵,提升生命质量。开学初,校委会和家委会在多次商榷的基础上,共同确定了校园生活的三驾马车——高效课堂、诗意生活、合作成长。与诗结缘,便由此开始,这改变了学生、老师、家长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让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多姿多彩。
(四)开放作业,指导性帮扶。“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开放性作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能引导学生从学科走向生活,从学科走向社会,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设置作业时,注重家校协作,齐抓共管,建构家长、孩子平等参与、合作探究、情感体验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作业管理网格。
学校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个性化分层、广阔性视野、拓展性活动、层级式批阅。利用网络、小组为单位群,组员将完成的作业拍照片发到群里,组长统计并根据作业情况评比量化;组长与各科老师又组合一个单位群,组长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向老师汇报作業督管情况;老师和组长会将完成最好的作业发到群里,以供他人观摩学习,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如果出现不完美的情况,组长就会打电话或发微信联系家长,交流家庭学习的情况。对此做法,从家长的反馈来看,效能是积极乐观的,是如学校、家庭、学生所愿的。
(五)优秀家庭,幸福度评比。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变得越来越知书达理,越来越心气平和,越来越热爱学习。学生有了转变,只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将学校教育的成果延伸到家庭中,扩散到社会上。
我们定期组织优秀家庭评选。学生化身家庭形象代言人,个人写自荐词,班级小组交流。回到家中,父母填写家长修改完善的自荐词,报名参加亲子演讲竞选。最终投票评选出学生公认的“优秀家庭”。在学生主持的隆重的颁奖典礼上,学生宣读颁奖词,学生给家长颁奖。这样的活动,是亲子成长的舞台,是家长见证孩子成长过程的平台,也成为融洽亲子关系的有力推手,为实现家校共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学校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学校一方面能独自胜任的,必须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校共育的成功是教育的成功。我们的诸多实践验证了师生家校社五位一体、共生共长的家校共育模式是成功的,它让教育者告别了孤独求索的困境,由独行变为众行。独行快而众行远,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定能在家校共育的道路上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