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为中心”理念下《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10-21朱元秀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心规划旅游

朱元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一场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教学模式改革。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协作性、创新性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以学为中心”的改革背景下,建议《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理论教学和综合实习为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案例讨论和实践参与为主,确立学习的中心地位;以师生转变观念为基础、以相关配套调整为保障,持续推进改革。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学为中心”的本科教學范式改革正席卷而来。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传统教学范式下培养的旅游人才与旅游业岗位相脱节现象比较突出。因此,推进“以学为中心”的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为例,探讨“以学为中心”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以期为全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贡献力量。

一、“以学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他指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灌输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多成为无主见、缺乏创新性的个体;而“以学生为中心”则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负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盛行,同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促使“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演化为“以学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中的“学”内涵更为丰富,包含“学生”和“学习”两个方面,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突出学习的核心任务,认为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能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应占据主要的教学时间和空间。“以学为中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反映了教育学的内在规律,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但能够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还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等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在“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符合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我国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课程特点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体系,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掌握旅游规划的编制程序、方法和要点。该课程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综合性强

该课程知识涉及面非常广阔,兼具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地理、管理、规划、文化、历史、营销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实践方面则要求学生熟悉旅游规划、旅游项目策划的基本程序与方法,能够合作完成简单的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任务。庞杂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广泛阅读;实践技能培养则需要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和实践学习实现。

(二)协作性强

综合的旅游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面广。一个成功、科学的综合旅游规划必须立足于全局和长远,加强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协调,同时依赖旅游、管理、文化、历史、营销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共同协作完成。因此,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而这种培养仅通过传统的课堂说教无法实现,必须通过学生合作完成具体项目或实践来达成。

(三)创新性强

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不同,旅游规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意。各旅游景区或旅游目的地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必须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原则,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该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思维碰撞,为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三、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现状

受传统教学理念、实验设备、教学经费、学时安排等方面因素限制,国内开设《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高校大多仍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仍以教师为中心,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旅游规划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得不到提升,学习效果不理想。对照“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当前该课程教学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理论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参与讨论少

根据笔者的教学调研和同行交流,目前国内该课程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很多教师也在积极尝试教学改革,但大多只是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局部尝试,整体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改革效果都不太显著。该课程要求教师课堂教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也会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但是一般教师未将课堂讨论发言纳入考核体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担任该课程教学多年,在教学改革前,每次备课都精心挑选案例、设计问题,在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但收效甚微。在多数情况下,学生主动发言表达的观点很少,被老师点名后就随便说几句应付一下,无法达到理想的讨论效果。

(二)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未能主动建构课程知识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境薄弱。有关调查显示,仅68.2%的院校制定了课程实践教学大纲;36.4%的院校建有《旅游规划》课程实验室;以景区短期见习代替该课程实践教学的院校占比为46.3%,能进入旅游规划所或其他规划单位接触或参与旅游规划业务的教学单位仅占22.6%,其他皆以“校内实验室或模拟任务方式+景区短期见习”方式实现实践教学。这些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教学,并没有提供给学生真正应用理论知识、建构课程知识体系的机会。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仍以课堂灌输式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多流于形式,学习的中心地位没有受到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尚未确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未能主动建构课程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能力。

四、“以学为中心”理念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呼吁着高校本科教学范式改革。训练大脑而非制造水桶,用科学的方式培养未来的学生,反映了“以学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在此背景下,《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必须适应形势,以“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加强教学改革,具体对策如下。

(一)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理论教学和综合实习为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该课程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协作性要求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和实践探索,因此,项目化教学可作为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旅游规划的内容和程序展开,主要有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旅游规划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旅游地形象策划、旅游项目创意设计、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设计等模块。教师根据培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这些内容拟定设计与相对应的项目模块,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保证项目化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加强项目开始前的理论讲解和项目结束后的及时汇报总结。在项目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引导学生认识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框架,明确知晓项目训练目标;在项目完成后,组织学生及时汇报交流,教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点评和全面总结,帮助学生真正构建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重新审视项目设计,进行反思和改进(图1)。

项目化教学偏重实践,但以“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等一个个项目完成为目标,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因此,该课程教学还应该安排学生进入旅游规划企事业单位进行综合实习,让学生熟悉旅游规划的市场现状和运作流程。但是由于旅游规划项目的周期性较长,学生实习时间有限,一般难以参与规划实践,因此,综合实习偏重认知实习,但能为学生认识旅游规划实践提供更感性的认识,为以后进入相关企事业单位奠定基础。

(二)以案例讨论和实践参与为主,确立学习的中心地位

在以上项目化教学思路框架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但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调动和监督,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散漫敷衍,学习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还需进一步通过有效的方法,确保“学习”的中心地位,让学生真正自主、能动、合作、探究学习,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切实提升综合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在项目实施之间的理论教学,学生仍是主体,必须以案例分析和讨论为主,通过成功或失败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理解理论要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确定后,从信息收集、方案策划、设计与调整,到项目实施,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提供引导帮助,和学生平等沟通,关注团队成员的个体差异,倡导合作,确保每个同学有效参与,及时关注和监督项目进展;项目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汇报,引导学生讨论辩论,让不同团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评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碰撞交流,融会贯通;教师要做好项目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不足、反思并改进。在以上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和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并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三)以师生转变观念为基础、以相关配套调整为保障,持续推进改革

首先,师生必须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由传授者转为引导者,鼓励学生思考、发现和解決问题,并及时提供指导;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建构者,通过项目完成和综合实习,真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主动建构课程知识体系,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协作精神。观念转变是一个过程,需要师生持续的共同努力。其次,必须配套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乃至专业培养计划,为持续改革提供保障。调整课程教学大纲,明确目标要求、学时安排、项目化教学的内容及组织、实习要求与管理等;同时,改革考核大纲,改变传统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方式,应以项目化教学考核为主、课外实习考核为辅、理论考试为参考的综合考核体系,重点完善项目化教学的考核,不断完善课外实习考核,通过科学、公正、合理的考核方式倒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中心规划旅游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