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渭南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途径探析

2019-10-21雷璇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渭南全域旅游

雷璇

一、渭南市旅游资源优势

(一)类型丰富

渭南境内东有黄河,中有渭河蜿蜒流过,南有华山、少华山耸峙,北有黄土高原矗立,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丰富。渭南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及民俗文化极其丰富,北有以韩城党家村、文庙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区;东有以合阳洽川、大荔、潼关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区;中有以蒲城、富平、白水等为代表的汉唐帝陵以及红色革命文化区,形成门类多元、内容荟萃的旅游资源体系。

(二)特色鲜明

渭南因其所处地理环境,以农耕经济为主,形成家族为中心、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重土厚生的文化观念。这种地域特色体现在法治理论、民俗民风、文学艺术、建筑设计等方面,民间艺术具有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渭南秦腔、华阴老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迷糊戏、阿宫腔等多种戏曲剧种蕴积深厚,是中國北方梆子剧声腔的发源地;石雕、木雕、面花、皮影等民间艺术独具匠心。

(三)人文荟萃

历代名人辈出,历史上有6位皇帝,80位宰相,300多位将军。汉字之祖仓颉、史圣司马迁、酒圣杜康、秦朝大将王翦、关西夫子杨震、隋文帝杨坚、唐代名将郭子仪、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代名相寇准、清状元王杰、名相王鼎、爱国将领杨虎城、政治活动家屈武、水利专家李仪祉、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等都在渭南留有遗迹。

(四)资源富集

渭南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与红色旅游资源相辅相成。有洽川风景区、华山、少华山、韩城党家村等高品位的自然人文资源;渭北黄土台塬西禹高速沿线,有汉唐帝陵文化、圣贤人物、陶瓷等历史文化资源;黄河湿地一带有黄河风景区、同州湖、沙苑等独具魅力的农耕文化资源;还有连霍高速沿线山、河、关、岳、秦岭及渭河文化资源等。各种资源融合发展,区域合作深化,为市域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渭南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产业增长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居民旅游休闲需求持续高涨,旅游产业作为朝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众多旅游类别中,近郊游、乡村游成为市民首选的放松身心、休闲游憩、亲近自然的首选。近年来,渭南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二)旅游产业类型

目前,渭南市围绕农业资源、农业风光、民俗文化、特色小镇等旅游资源,开展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形成了以苹果、酥梨、葡萄、豆腐等农产品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园区,如国家AAA级旅游区渭北葡萄园;以自然风景资源和乡村景观相结合,以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种植体验等活动为主的观光体验型旅游区;以经营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农产品销售、农家乐住宿为主的乡村农家。

(三)主要存在问题

虽然渭南乡村旅游产业已取得一定成绩,形成一定规模,但整体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列举了3个渭南乡村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1.旅游产品谱系不完善

总体上,渭南乡村旅游以农家乐餐饮、观光类型为主,游客体验度、参与度不高,停留时间不长,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谱系,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没有形成规模集群,开发规模较小。目前,渭南只有少数乡村利用当地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与渭南巨大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相比差距很大,大部分乡村没有充分发挥渭南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未来渭南乡村旅游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足

由于渭南地区整体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存在明显落后和不足的情况。第一,渭南距离西安较近,乡村旅游客群来源主要以西安、渭南居民为主,旅游出行方式主要以自驾游出行为主,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及节假日,多为一日游或两日游。渭南在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存在明显不足,城乡之间公路通达性和道路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道路等级低、质量差,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第二,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停车场地不足,卫生间及垃圾处理等卫生设施落后,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设施的等级难以满足需求等。

3.旅游信息宣传力度不足

目前,渭南乡村旅游营销宣传力度不足,宣传范围不广,很多旅游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吸引客源地游客。宣传手段方面,宣传手段单一,主要以户外广告、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广告投放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手机APP的优势,宣传效果不理想。在宣传定位上,渭南的旅游宣传主要以宣城城市特色为主,例如“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的旅游形象宣传,没有突出渭南乡村民俗旅游的特色,难以吸引游客。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渭南乡村旅游的发展途径

(一)优化创新旅游产品

针对渭南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的现状,渭南乡村旅游产业必须转变旧的发展思路,不断对旅游产品进行优化创新,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特色性,减少在同一地区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从而获得持续有效发展,进而带动渭南乡村地区整体的发展进程。

第一,渭南乡村旅游产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本地文化、民俗文化的熟悉程度,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和旅游产品策划人员必须具备全面掌握渭南乡村旅游资源,并能准确有效地将当地的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革命文化进行转化,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加强和实体商业、电商的交流合作,把渭南本地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文化特色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第二,采取重点发展、全面带动的发展策略,深挖农耕文化和乡村民俗文化,推动充实现代旅游农业示范园等文化旅游园区发展。如桃花源民俗文化园、秦东乡韵民俗文化生态园、关中农耕文化博物苑、良田村田园综合体等项目,融民俗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娱乐、生态农业种植体验、运动休闲、农产品工坊、健康养老、科研教育为一体,推动“三产融合”,打造关中东部民俗文化旅游高地。然后以点带面,以重大项目带动周边乡村产业布局和发展,形成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轴,规划种类齐全的旅游线路,融入陕西旅游大格局。

第三,必须重视旅游产品服务质量提升,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加强渭南乡村旅游产业的服务人员培训,建立有效的服务质量反馈渠道,了解游客的服务需求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不断对旅游服务业务进行调整以及创新,以此来有效地满足游客的服务需求,提升渭南乡村旅游产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第四,必须准确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认识到提升当地旅游产业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制订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培育渭南乡村旅游特色品牌,规划全域旅游示范重点乡镇,通过政府推动、典型带动、全民参与的方式,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带动乡村整体经济产业发展。依托乡村农业资源打造豆腐节、桃花节、秋千节、采摘节等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二)加大乡村旅游信息的宣传力度

在旅游产业中,旅游信息宣传工作极为重要,旅游企业的宣传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旅游企业品牌形象建立的速率,进而影响旅游企业的整体发展速率。因此,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渭南必须重视旅游信息宣传水平提升。首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专项宣传平台,在平台中有效地将当地的戏曲文化、特色景点、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信息公布在平台中,以此来提升社会群众对于陕西乡村旅游产业的认知度。其次,渭南乡村旅游产业管理人员必须与媒体部门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由旅游企业为媒体部门提供宣传信息,媒体部门结合旅游企业所提供的宣传资料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从而充分利用媒体部门的资源优势,不断扩大渭南乡村旅游产业的宣传范围,降低全域旅游背景下,渭南乡村旅游产业宣传工作的时间限制以及空间限制,不断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宣传成效。

(三)构建出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体系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鄉村旅游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该种产业的发展速率。由于基础配套设施是游客在旅游期间必要的一种资源,陕西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另外,陕西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的主要问题成因是资金不充足。基于这一情况,首先,当地政府部门要强化对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扶持,出台并落实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例如减免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税收,为开展乡村旅游业务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等。与此同时,当地乡村旅游企业自身也必须重视企业融资能力提升,积极努力地与其他企业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并用于构建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中。其次,全面考虑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优化。完善道路交通,构建旅游交通系统,实现旅游道路无缝衔接。加强铁路、公交、大巴等交通方式衔接,开设旅游专线,优化景区内部停车场和电瓶车、自行车衔接,打造无障碍交通系统。加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优化游客体验。开展乡镇公共厕所、医疗卫生服务点、餐饮、住宿全面优化,提升旅游地接待能力。

四、结语

现阶段,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有效地构建出全域旅游产业,对于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产品缺乏特色,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宣传力度不高等原因,导致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渭南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一直无法得到持续有效发展。因此,渭南需要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以及乡村整体脱贫致富的发展需求,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角度,结合乡村建设与农业设施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繁荣乡村文化,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猜你喜欢

渭南全域旅游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三国渭南之战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