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一三三”教学模式探究

2019-10-21蓝树民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史料学案历史

【摘 要】本文以柳州市铁二中学为例论述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实施“一个主题、三案协同、三则史料”(一三三)教学模式,提出从“学案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破主题—当堂检测,总结提升”的基本流程实施,分析实施“一三三”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有效落实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创造性使用史料中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中形成家国情怀、学会尊重学生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历史教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 历史课堂 “一三三”教学模式 主题 学案 史料 协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106-03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明确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锐意改革,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和整合中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推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历史实践能力。柳州市铁二中学在高中历史课堂尝试实施“一三三”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是当前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高中历史课堂“一三三”教学模式的内涵

柳州市铁二中学历史课程实施的“一三三”教学模式,即“一个主题、三案协同、三则史料”。

(一)一个主题。主题即是“主意”“立意”“主旨”等。教学主题是教学立意,是统领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灵魂。一节历史课,教学主题只有一个,它是教师学习课标,研读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它既包含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历史现象本身所蕴含的客观意义,又集中体现了教师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正因如此,教学主题决定了一节课的品位与价值。一些课的标题本身就是教学主题,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但同时也需要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用新的视角重新寻找、设计支撑知识结构的支点,即“教学主题”。确立教学主题的路径主要有: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立教学主题,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二是以价值理念为核心确立教学主题,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及其重大意义”;三是用历史概念引导的教学主题,如“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四是重要历史人物寓含的教学主题,如“始皇帝开创‘大一统趋势”;五是与历史阶段特征相吻合的教学主题,如“世纪之交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影响”;六是与社会热点关联的教学主题,如“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及其影响”。

(二)三案协同。“三案”即教案、学案、练案。教案主要突出教学课堂设计,强调对教材的把握、学情的调研、教法的改进和教学的优化,着力点是“以学定教”“教为学活”;学案主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强调目标意识和问题意识,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学会思考,着力点是学习能力培养;练案主要突出解题技巧,强调精选习题,学练结合,一课一练,边学边练,着力点是及时巩固,体验收获,反思提高,保证有效学习。“三案”中,教案注重教,学案注重学,练案注重练,只有把教案、学案、练案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作用于教学。“三案协同”则强调以学案为中心,教案为学案服务,练案落实学案,体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品质为目的。

(三)三则史料。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痕迹。史料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史料在精不在多。一节课,按教学主题的要求精心选择三则史料,精心设计三个可探究的问题,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主干点。

精心,就是要“三依据”,即依据课标和教材内容选择史料,依据学生情况来选择史料,依据教师的史学素养选择多样化的史料,以此增强史料的针对性、可读性和实用性。

精心,就是要“三层次”,即第一则材料是最基本的原始材料。第二则材料主要是质疑或支持第一则材料观点和思想的材料。第三则材料是由学生找到的可以佐证第一则和第二则材料的材料,或者与第一和第二则相关且是学生想了解的材料。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兴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

精心选择史料必然要求精心设计探究问题。首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思维性。从易到难、层次分明。既符合学生实际,又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动一番脑筋有收获。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综合性。难易适度,富有价值。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再次,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和挑战性。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历史与生活的对接,让学生放飞思绪,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获得智慧和力量。

二、高中歷史课堂“一三三”教学模式的教学基本流程

(一)学案引导,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围绕本课主题,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设计问题等,启发进行分析、讨论,进而掌握基础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将学习过程出现的疑难点做好记录,为小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从中给予学法辅导,强调学生动笔表达,初步实现教学目标。这一阶段不少于 10 分钟。

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通过学案设置知识梳理,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的发展这 3 个知识点框架结构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设置情景)。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按表格要求归纳出时间、原因、发展情况、影响、自己的疑难点共五项。通过自主学习,基本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历程并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录,对疑难点做出标识,为下一步合作探究做好准备。知识梳理表格见表 1。

(二)合作探究,突破主题。首先,引导学生围绕课堂主题,在“学案引导,自主学习”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经建构的知识,开展独立思考;然后各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组内互相交流。整理出本小组对本课内容存在的疑惑,相互解答疑惑。对于交流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提供材料,创设情境,进行精讲点拨。教师重点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为出发点,比如表达要清晰,要史论结合等,帮助学生学会突破重难点、提升思维和表达能力。课堂中给予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听和写、研讨、展示、点评、当老师给同学讲等)的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课堂中属于教师指导引领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等)的讲授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课中主要的教学程序是学生讲学生听、学生展示学生看,教师点拨与引领的用时不超过 10 分钟。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以下为合作探究、突破主题的部分课堂实录: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知识梳理(上一环节已完成)。

师:请各小组内初步交流,彼此将自己的疑惑说出来并且相互答疑。经整理后反馈给老师。

学生交流、答疑、整理、反馈。

师:经过整理,我把同学们反馈的问题比对整合为以下三个,即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市场、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具备就可以发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师:下面由老师出示相关材料,同学们再进行深入合作探究。

探究一:工业革命的实质

师:通过材料一请分析工业革命是革了什么的命?

出示材料: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业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师:阅读材料时要逐句分层,全面提取信息。

学生阅读、归纳、讨论。

师:请各小组的代表说出你们的答案。

生 1:我们认为工业革命是机器革了手工工具的命,“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所以工业革命是實质就是一场技术革命。

生 2:我们认为工业革命是革了以前的社会结构的命,“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业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所以我们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革命。

师:结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我们给工业革命下个定义:工业革命是使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它不仅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也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三)当堂检测,总结提升。教师利用课前整理出来的历年高考典型试题,或者一些高质量的原创试题,进行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所学。接着,通过思维导图的板书来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拓展,形成知识体系。并布置课后独立完成本课思维导图及课后练习。这个阶段不超过 10 分钟。

此环节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思维导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板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拓展,形成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思维导图应该注意:一是要明确本课的标题,就是思维导图的核心标题;二是本课所包含的子目就是思维导图的一级标题,每个子目分别归纳若干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的二级标题;三是如果知识点还需要展开就行成三级标题;四是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分别绘制一级、二级、三级标题。内容不在长而在于全。

以下是部分学生课后思维导图的作品,见图 1 和图 2。

三、高中历史课堂“一三三”教学模式的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努力将学生之前单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构建为学生主体性的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创设和谐的、让学生有安全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一)有效落实了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做到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不但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在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考生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阐释中要做到史论结合。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了大量的史料,并严格遵守选择史料的几个原则:一是以标(课程标准)为纲。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整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以此作为选取史料的出发点,这个过程中,突出要以选取第一手史料为主。二是以生(学生实际)为本。高中生阅读分析概括史料的能力还存在不足,选择的材料应当以容易理解的史料为宜;对学生认知有较大难度的原始文献,如文言文材料等,在不改变文献的原意的前提下,适当加工和编辑。三是以多样化为辅。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形式、图文并茂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可以大幅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史料解析的素养能力。

(二)在创造性使用史料中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是避免课堂流于形式化—— 为活动而活动,为体验而体验的前提。教师必须对教材大胆整合,运用史料要紧扣主题,所用材料的教学指向清晰,紧扣重难点,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三)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中形成家国情怀。实施“一三三”模式,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成为必然,这也是近年高考的导向,这样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到每一个课堂中。譬如在历史课堂上就时常涉及政治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等内容,地理学科知识更帮助我们了解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优势和困难。同时,学科间相互渗透,由基础知识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更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形成爱国爱家的情怀。

(四)学会尊重学生,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持学习兴趣。当下的学生,在心理上非常在意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学生能真切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和肯定的时候,也就能乐于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了。由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充分地理解信任和尊重肯定学生。三个学案、三则史料在贴合教学主题的同时尽可能设计出更有新意、吸引学生兴趣的案例,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教学中。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用诙谐的语气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让每一节历史课都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度过,也能无限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的意愿,从而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五)提升教师历史教学素养。从教师角度来看,实施“一三三”教学模式要比教师采用讲授法“满堂灌”的方式费时耗力。这种方法不但要教师精选史料、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的需要进行设问,更主要的是这种教学要求教师只能作为导演,必须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时常会出现本来一个课时可以讲完的教材内容,结果用了一个半或者两个课时,出现教学进度滞后的尴尬。这表明“一三三”教学模式的使用不能遍地撒网,最好是用在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分析方面,而不是机械重复使用。也因为这样,对高中历史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除了本学科,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积淀,才能实现学科融会贯通,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总之,实施“一三三”教学模式,是柳州市铁二中学当前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次尝试。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在组织学习、引导课堂上下功夫。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教师如何讲好课,更多地在把握教学主题、运用史料、当堂弄懂上下功夫。自学的学生多了,讨论的学生多了,课堂活跃就多了,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也多了。“轻负担、高效率”的历史课堂正在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地尝试,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简介】蓝树民,男,教育硕士,柳州市铁二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对象,柳州市基础教育名校长工程培养对象。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史料学案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新历史
“比例尺(一)”导学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