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手机成瘾干预策略探究

2019-10-21韦松吟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中职学生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学生手机成瘾会扰乱正常的学习秩序,导致人际关系出现偏差,造成道德感的弱化,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分析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提出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控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家校联合,共同引导学生抵制手机的诱惑。

【关键词】中职学生 手机成瘾 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090-02

当前,部分中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他们课余时间较多,不爱学习却爱玩手机。许多中职学生十分迷恋和依赖手机,据调查,有些中职学生每天使用手机长达 12 个小时以上,手机除了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更主要是用来聊天和网购、玩网络游戏和浏览网页信息与图片等,沉迷于手机中几乎不能自拔。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成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急需解决。

一、手机成瘾的表现

关于手机成瘾这一概念,学术界各说纷纭,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界定。鉴于对中职学生这一群体所具有的独特性,笔者根据多年中职工作的经验对手机成瘾作如下定义:学生过度迷恋手机,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玩游戏、上网、玩直播玩抖音等,学生如果没带手机玩就会非常焦虑、狂躁、魂不守舍、坐立不安,手机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而产生心理依赖的一种病态行为。具体表现为:任何时间和地点都离不开手机,玩手机的时间是没有概念的,完全沉迷在其中;手机一旦没电就要想尽办法马上充电,否则像掉了魂一样没有安全感;平时说话方式全是网络语言,交际圈变小,只热衷于网聊等现象。

二、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

(一)扰乱正常的学习秩序。中职学生是一个自制能力有限的群体,他们不热爱学习,所以手机在中职学生面前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在笔者的访谈中,45% 的同学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在课堂上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严重干扰课堂教学秩序,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在宿舍,过度使用手机影响他人的正常休息,也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65% 的学生玩手机玩到半夜,睡眠不足导致次日上课没有精神。另外,极少有学生会主动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或看书,他们更多喜欢“宅”在宿舍上网、聊天,不热衷户外运动。一些学生“机”不离手,手机占用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没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一到考试就无从下手,焦虑紧张。有的学生利用手机传输答案或搜索考试答案等,没有做到诚信考试,违法考试规则,扰乱正常考试竞争的公平性,在师生中引起极恶劣的影响。

(二)导致人际关系出现偏差。QQ、微信等各种聊天工具的流行,使人们对手机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人们即便是近在咫尺,也懒得用语言交流,直接用手机微信或 QQ 传递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弱,但却是网聊的高手。中职学生还未成年,所以很多中职学校不允许学生自带电脑,因此手机便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他们通过手机购物、聊天、交友。网络聊天限制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活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不需要和现实的同学、老师沟通,不理睬周围的事物。在网络的世界里,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找到存在的归属感,而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却又迷失自我,不能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在访谈中,有 70% 的同学表示,在现实生活里,他们更倾向用手机进行交流。手机的交流可以得到满足和存在感,但也给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障碍,与常人的交流有了疏远。另外,在寝室内,别的同学要休息,少数同学手机屏幕闪亮,造成室友不能入睡。尤其是晚上在被窝里玩,短信发个不停,这会让同学的宿舍关系产生矛盾。

(三)造成道德感的弱化。手機所具有的前卫功能,以及网络的各种新潮的 APP 软件使学生对手机上网充满好奇和痴迷。但是网上的信息并非都是正能量的,各种五花八门的不良信息时刻诱惑中职学生,加上中职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例如一些中大奖、谎骗家人出事并要求汇款的或是不健康的成人黄色笑话或短信无孔不入,防不胜防,中职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黄色信息、黄色网站、黄色直播等对中职学生产生很大的诱惑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个别学生就是因为受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情绪波动很大,精力不集中,学业成绩直线下降,甚至有的学生违纪违法,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

(一)生理因素。中职学生大多数是 15~16 岁,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叛逆期,他们渴望有自己的空间,渴望受到理解与尊重,当这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借助其他的方式来排解,而手机恰好充当了这个角色。手机可以上网、交友、玩游戏、网购等,它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中职学生的各种需求。学生热衷用手机的功能来交流自己的情感,排解自己的苦闷,这个过程没有家长与其他人的干预,学生获得了自由感,因此手机在中职学生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二)心理因素。中职学生大多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有的甚至厌学。虽然很多中职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弱化了理论课程的数量,但对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却很高,学生面对大量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操作产生厌烦,加上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这个时候的中职学生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手机便成了他们了解外面世界、满足内心需求的主要工具。

四、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联系。在访谈中,不少学生表示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没有与学生互动,课堂氛围沉闷,加上中职学生不爱学习,上课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催眠曲”。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上课方式,利用现代技术的手段,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会因为感到无聊而玩手机。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如在手机上进行学习资料的查询,可以下载 APP 学习软件进行“刷题”。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专部的学生就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辅导员老师安排学生进行手机“刷题”,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二)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我管理。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主要原因是自制能力差,对学习生活没有目标,玩手机成为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之一。有的学生也努力尝试减少使用手机,但总是三分钟热度,没有坚持到底;有的学生明白手机带来的危害,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因为自己没有职业规划。其实,要摆脱手机成瘾,关键是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首先,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学生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本分就是学习,每个学期都要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自己要心中有数。有了学习规划,学生才有时间观念,合理调配自己的学习与休息的时间。要先确定自己的学习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给自己定下玩手机的时间。时间一到,立刻停止。其次,团体监督。所谓团体监督,即要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比较容易形成学习的常态。另外,学生的手机应统一放在讲台上或手机袋中,并安排值周班干部负责监督,一旦有学生玩手机,值周班干要劝说制止并登记名单,让辅导员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老师要布置手工或实践类型的作业,让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安排得比较合理,时间过得充实了,学生才会不再迷恋玩手机。在这个过程中,班干部要监督学生及时完成作业,营造紧张繁忙的学习氛围。

最后,要抵制网络不良文化的侵入。当前,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的垃圾信息、虚假信息、黄色图片以及不健康的视频等,许多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和意识形态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过度玩手机给自己的成长带来的危害。作为学生,要有正确的“三观”,要是非分明,要有客观的判断能力并自觉抵制不良手机文化。

(三)家校联合,共同抵制手机的诱惑。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家长很少与学生沟通,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费和其他开支,家长并不过问,从而导致学生在消费观上是没有节制的。很多学生一个人有两部手机,两三张手机卡,每个月的手机服务费用是一大笔的开支。因此,家长要时常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严格控制学生的生活费。中职学生手机成瘾之后,生活费的开支会增加而导致囊中羞涩,他们就会找各种借口问父母要更多的零花錢,这个时候,家长要对学生的正常开销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地增加学生的零花钱。只有在经济上有所控制,学生才能有合理的开支。比如学生在长假中没日没夜地玩手机,因为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和班级氛围的管理,他们就会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时家长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制定假期学习和生活的计划,一半时间规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另一半时间要求学生完成家务,否则就停止手机的使用等,要与学生约法三章,让其感到压力。

关于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通过不同的渠道、方式、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识,以健康的心态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阎加民,崔玉中.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矫治[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2]刘钦涛.关于中职生手机管理的三维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6(9)

[3]周喜华.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4)

[4]何玉芳.克服中职生手机上网成瘾的对策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7(1)

[5]杨 磊.中职生手机依赖问题研究[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

【作者简介】韦松吟,管理学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中职学生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失落的一角
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
斗门区妇女生殖道感染临床特点与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