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强国

2019-10-21杨威王楠

学理论·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改革开放

杨威 王楠

摘 要: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有利于充分激发文化发展与创新活力,更有利于坚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强,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体而言,文化自觉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根基;文化自信是支撑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脊梁;文化自强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力度;文化强国乃是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强国;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126-02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举措,它不仅为我国带来了经济的腾飞,更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四十多年的历程使得改革开放成为一本内容充实丰富、影响极为广泛的教科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进一步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既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亦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学好用好改革开放40年这本教科书,有利于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有利于充分激发文化发展与创新活力,更有利于坚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进而做到文化自强,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

一、文化自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根基

党中央之所以重视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而文化自觉本身即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反思[1],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无疑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以及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途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著名学者费孝通在《反思·对话·文化自觉》一文中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2]他还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16个字来概括文化自觉的历程。在费孝通看来,文化自觉可以理解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阶段的人对其固有的文化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从我们自身而言,首先应当对中国文化本身有“自知之明”,要发现本民族自身之美,然后才是欣赏和包容他民族之美,再到相互欣赏、彼此借鉴,从而达到一致和融合,最终建立一种基于共识的秩序与和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只有将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有了清醒、客观的认识之后才可得以延续,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的自觉,才使得中国文化能够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文化自信:支撑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脊梁

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从未间断的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灿烂文化并产生深远影响,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值得每个中华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这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给予中国文化继续向前发展的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决条件,没有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就失去了在新时代支撑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脊梁,也失去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因此,不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定文化自信,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国有能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我们的文明自信,但自信不等于自大,文明自信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兼收并蓄、从容吐纳的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唯传统文化至上或者故步自封,不懂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是应该审视古今中外,使中华儿女达成文化上的共识,让每个人都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积极向上向善”的优质基因,“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思想精华,“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资源已经成为造福人类、安邦济世的珍贵财富。我们应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他国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吸收借鉴西方文明成果不能失却自我,一些人只看到西方的好,忘却自身的好,这种归于一尊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这就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支撑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3]。历史与现实反复表明,文化自信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正确路向的选择,是民族利益不受侵害的最根本的一道心理防线,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挺起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脊梁,进而更深入地推进改革开放。

三、文化自强:强化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力度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人们提高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要求人们要树立做时代新人、有担当时代大任的理想與胸怀,要求人们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要聚全社会之力做到文化自强,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倡导新发展理念,倡导新型的大国关系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迎接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多样文明时代。

文化上的自强即要立足当前实际,依靠全民族力量,适时提出产生或影响他人与世界的文化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其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与新生活力,唯其如此,文化才有可能步入真正自强的行列。事实表明,价值观是一种文化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凝结中华民族文化的最深层内容。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还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文化的发展。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上,劲头绝不可以放松,要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来实现文化自强,从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华文化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由此看来,文化自强可以强化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力度。

四、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

文化的繁荣与兴盛是一个民族鲜明的标志与强有力的支撑,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民族,同时也是为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突出的文化贡献的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以一系列新思想与新方略开辟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

毋庸置疑,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文化强国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需要更加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提升新时代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进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进行文化对外开放,使得中华文化造福于全人类,发挥出中华文化的最大价值,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

文化是体现一个民族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力支撑。可以说,衡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否向前推进的主要标志,已经内在地包含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我们如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要紧抓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以此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当前,我国各地区文化发展仍不平衡,如何促进文化的共同繁荣已然上升为一个时代课题,但我们坚信,提高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我国的文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參考文献:

[1]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理论参考,2003(9):1-2.

[2]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5-22.

[3]张友谊.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7-11-29.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