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2019-10-21吴平洋
吴平洋
江西省鄱阳县人民医院 (江西鄱阳 333100)
临床上,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的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1]。目前临床上对该病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多认为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学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在发病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增加诱发其他疾病的概率,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可以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开展提供可靠保障[2]。本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江西省鄱阳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5岁,平均(56.9±4.5)岁;发病时间1~13 h,平均(4.7±0.9)h。试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8~76岁,平均(56.7±4.4)岁;发病时间1~12 h,平均(4.5±0.7)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前采用头颅CT进行检查;试验组治疗前采用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首先帮助患者取仰卧位,保证头先进,将顶上小叶至颈2水平延髓的整个范围作为检查扫描的操作区域。具体的仪器、参数、序列选择方法如下。
1.2.1 CT检查
采用我院目前现有的飞利浦Philips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检查,设置层厚为5 mm,层距为5 mm,矩阵为512×512,选择听眦线作为扫描基线,连续扫描量控制在24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增强扫描检查。
1.2.2 磁共振成像检查
采用我院目前现有的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选择SAG位、TRA位、COR 位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等快速扫描序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增强扫描检查。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在治疗结束患者出院当天,采用满分为100分的不记名打分问卷评估,≥80分为满意,<80分且≥6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2)比较两组因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3)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度。(4)比较两组的检查操作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纠纷事件比较
试验组因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1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诊断准确度比较
试验组诊断准确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准确度比较
2.4 两组检查操作时间比较
试验组检查操作时间为(23.26±3.95)min,长于对照组的(15.72±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采用CT对相关患者的脑组织进行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可显示脑组织的病理学分区和病灶情况,尤其是在存在脑组织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4]。但是,单纯采用CT技术诊断通常不够完善,其对脑组织的水分聚集有时并不敏感,导致误诊率和漏诊率增高[5]。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组织的具体位置,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检查过程中可以显示纵向弛豫时间、横向弛豫时间、自旋质子密度等相关参数,可以全面观察病灶组织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多种斜面的体层情况,且不会产生任何伪影[6]。鉴于急性脑梗死发病较为突然,进展和变化速度较快,患者在入院后应尽快接受常规检查,首先实施CT检查,了解病因、病灶位置、病灶体积大小,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对于一些病因不明或难以确诊的患者,则可以增加磁共振成像检查,最大限度发挥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势,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7]。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诊断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因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检查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头颅CT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虽然会延长操作时间,但能提升诊断准确度,降低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