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9-10-21孙建光解观月
孙建光 解观月
(1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山东 济南 250014)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医药高等院校研究生比较习惯于接受、理解、掌握现有的知识和在固定的框架中思考问题,相对缺乏自主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1]。且由于培养模式的原因,中医药临床研究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这种继承为主、创新不足的现状,难以适应当今中医药发展现代化的要求,亟需在培养过程中予以改革。中医临床研究生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临床技能,更需具备较强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对培养中医事业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中医临床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中医人才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校2013 级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研究生185 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案
1.2.1 分组 对照组:遵循对照原则,将2013 级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专业研究生135 人作为观察对象。
试验组:随机选取2013 级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专业研究生50 人作为培养对象。
1.2.2 培养方式和方法 对照组: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培养方法。
试验组: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以下培养方式和方法:(1)熟读经典:为巩固基础理论,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夯实临床科研及创新能力的基础,要求学生必读中医经典及文献20 部以上,并撰写读书笔记;(2)全科培养:根据中医学科特点,强调全科轮转,拓宽知识结构,强化临床实践,在临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和理念。轮转科室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所有临床科室及中药房、特检科等;(3)读书报告会:全面引入“Seminar(讨论会)学习模式,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学生在学习经典、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交讨论会由学生和导师共同讨论,强调学生的参与,最大限度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行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指导制度:全面落实、贯彻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指导制度,发挥群体优势,集每个导师之长,使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导师共同合作培养研究生。从课题选题、设计、论证、实施、答辩能力等途径和环节提高中医临床试验设计水平;(5)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及学术沙龙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学术会议,了解最新学术动态;(6)开设《中医临床试验设计》《临床思维概论》课程,培养中医思维模式及创新理念,提高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7)发表论文与科研设计:与原培养方案不同,参与创新研究的研究生必须完成读书笔记2 篇/周,发表论文3 篇,设计临床科研课题1 项。
1.2.3 评价指标
1.2.3.1 满意度调查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临床管理等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前后对比、组间比较,评价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对培养方案的满意度。
1.2.3.2 科研水平评价 通过对比科室轮转成绩、发表论文数量、参编著作数量、完成课题数量、论文答辩成绩、及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数量等内容,综合评价临床与科研创新能力。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两样本均数成正态分布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2 组研究生满意评分比较 试验前,进行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对培养方案的满意度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评分试验前后比较,试验结束后满意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创新能力培养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培养方案明显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 组研究生满意评分比较 (±s,分)
表1 2 组研究生满意评分比较 (±s,分)
2.2 2 组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比较 试验组经创新能力培养后,与对照组相比轮转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5),发表论文数量明显增多(P<0.01),参编著作数量明显增多(P<0.01),完成课题数量明显增多(P<0.05),答辩成绩明显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比较 (±s)
表2 2 组研究生综合能力评价比较 (±s)
2.3 2 组研究生获奖成果比较 试验组经创新能力培养后,与对照组相比省级以上优秀论文数量明显提高(P<0.01),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数量明显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研究生获奖成果比较 (±s)
表3 2 组研究生获奖成果比较 (±s)
3 讨论
研究生创新教育是以发掘及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且中医学是由历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临床实践,融入自己的经验体会,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继承固然重要,但创新乃是中医发展之本。只有创新才能使中医学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因此,提高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是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
本研究通过调研分析,全面总结目前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新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如熟读经典、全科培养、读书报告会、全面落实贯彻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指导制度、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及学术沙龙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开设《中医临床试验设计》《临床思维概论》课程、提高科研要求等制定出了新的培养方案。研究显示,学生对新培养方案的满意度和满意率均高于旧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的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普遍认为该方案能巩固基础理论,拓宽知识结构,培养中医思维模式及创新理念,提高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通过相关评价指标分析显示,参与新培养方案的学生在科室轮转成绩、发表论文数量、参编著作、完成课题、论文答辩成绩、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学位论文方面均优于旧培养方案学生。
总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知识的水平,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3]。通过新模式的培养,可以明显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了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培养具有学习自主化、研究高效化、视野国际化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新的培养方案值得推广与应用。
本论文仅在本校较小范围内进行了研究,样本量小,研究范围小,这是本研究的局限所在。今后需要有赖于更大样本量、更成熟全面的研究方法,来探索有效的中医临床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