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治疗腰椎融合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
2019-10-21周宏云郭柏铭
李 聪 马 越 周宏云 郭柏铭*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同等学力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000;2 广州白云山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 510510)
腰椎融合术后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对患者康复来说尤为重要,胃肠道功能紊乱一旦发生,不仅仅会引起腹胀胃痛、恶心呕吐等轻症,甚者会因胃肠蠕动异常诱发黏连性肠梗阻、肠内电解质紊乱[1]。但早期患者及家属对此关注不够,而专业的医护人员也只会将麻醉复苏、伤口渗血、管道引流、肢体功能、小便潴留及压疮作为腰椎术后基本观察要素,然而对胃肠道蠕动、肠鸣音恢复、肠腔气体及大便的排出关注度远远不够。近几年来,传统中医药护理干预广泛开始运用于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优化处置,尤其是腰椎手术术后的患者应用[2]。采用中医特色快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方法,运用中医雷火灸灸法干预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以改善术后各种胃肠功能障碍,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2 月—2016 年10 月在我院骨一科住院的75 例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9 例,腰椎管狭窄症21 例,腰椎滑脱症15 例,分为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中医护理组40 例,其中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年龄30~81 岁,平均年龄60.74 岁;常规护理组35 例,其中男性24 例,女性11 例;年龄27~83 岁,平均59.80 岁;总平均年龄60.26 岁。
1.2 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诊断标准;(2)在全麻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3)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1)预实施雷火灸干预不配合者;(2)有腰椎手术史或脊柱感染者;(3)合并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及严重骨质疏松症、精神病、恶性肿瘤者;(4)选穴部位皮肤破损者。
1.4 治疗方法 常规护理组:胃肠道紊乱相关治疗:遵医嘱予对症处理,如腹部胀痛、恶心呕吐予胃复安肌注(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61802211),奥美拉唑护胃,麻仁软胶囊(佛山手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03619)通便等对症治疗。中医护理组:根据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病机,以补腰固元,行气通便为治疗原则,采用重庆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研制生产的赵氏雷火灸进行补法悬起灸。选穴为:肾俞、大肠俞、气海、关元、双侧足三里。每个穴位艾灸20 min,每天1 次,5 次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共治疗4 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统计2 组首次通便时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以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总评分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症状评分,根据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轻度=0 分、中度=2分、重度=4 分。
1.6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术后2 周症状积分-术后症状积分)/术后症状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75%;有效:疗效指数51%~75%;好转:疗效指数26%~50%;无效:疗效指数≤2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好转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描述,配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同时满足方差齐性的两独立样本则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若P<0.05 则为所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则作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腰椎融合术后患者首次通便时间及腹胀、腹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通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以及胃肠功能总评分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表1 2 组腰椎融合术后患者首次通便时间、腹胀、腹痛评分比较(±s)
表1 2 组腰椎融合术后患者首次通便时间、腹胀、腹痛评分比较(±s)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0.05
表2 2 组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者恶心、呕吐以及胃肠功能总评分比较 (±s,分)
表2 2 组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者恶心、呕吐以及胃肠功能总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0.05
2.2 2 组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术后治疗后,总有效率常规护理组组54.2%,中医护理组75.0%,2 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3 2 组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腰椎融合手术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疾病的手术方式之一,它能减轻患者腰痛、下肢麻痹等临床不适症状,但由于术中麻醉、器械牵拉创伤、术后疼痛及术后长时间卧床康复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日等方面均有着相当的影响,尤其是术后胃肠功能出现障碍的1 类患者[4-5]。目前,中医学多种疗法均己被证明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部闷痛不适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对比西医疗法具有相对廉价、安全的优势。在我们的前期试验研究基础上证实了,雷火灸在改善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便秘具有较好短期和长期疗效[6]。在肿瘤化疗后患者中应用雷火灸也有着同样改善胃肠道反应的临床依据[7]。中医学认为,腰椎脊柱手术损伤督脉,致使人体脏腑阴阳失调,全身经络气机阻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中医特色灸法就是通过对人体的经络进行刺激,调节机体气血,疏通经络。通过运用雷火灸的调节和催化功能作用于督脉,从而刺激机体经脉通畅,可协调人体内各个脏器间的功能,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雷火灸通过对肾俞、大肠俞、气海、关元和双侧足三里所属膀胱经结合足三里阴经的刺激从而达到舒筋活络,调理筋骨,温阳解痉,活血化瘀止痛,又可益气补虚,行气通便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比较,采用雷火灸护理方案干预的患者,可有效缩短首次通便时间(P<0.05),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相关腹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P<0.05),以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雷火灸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腰椎术后患者全身状况的同时,促进患者肛门早排气通便,减轻腹胀不适;促进早进食,保证营养的供给,促进患者早下床活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腰椎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而且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护理应用中简单易行,科学合理,高效地融入于快速康复外科实践操作,在保证了患者自身生命安全同时,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疗效及生活质量,对腰椎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医护人员也应不断探究、创新护理理念,为这一类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