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方法学理论的个案追踪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用药中的应用※
2019-10-21吴美海邓钰杰宋典意贾秀莲
吴美海 邓钰杰 兰 俊 宋典意 贾秀莲 王 铭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十堰 442000)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卒中[1]。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卒中的防治要正确选择药物,做到合理用药,从而以最小的医疗花费获得最大的疗效。而追踪方法学是以患者为中心,追踪患者住院期间所有环节,来考察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的管理方法[2]。2017 年第6 版JCI标准(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要求将追踪方法学的应用比例从30% 提高到70%[3]。通过个案追踪管理评估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是科室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8 月—2018 年8 月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国家卒中联盟成员)脑卒中患者2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 例(常规管理),观察组102 例(个案追踪管理)。对照组男50 例,女48 例;年龄55~80 岁,平均年龄65.3 岁;疾病类型:缺血性卒中86 例,出血性卒中12 例。观察组男52 例,女50例;年龄53~78 岁,平均年龄64.5 岁;疾病类型:缺血性卒中89 例,出血性卒中13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责护1 组工作人员10 名,年龄22~32 岁,平均年龄25.5 岁;学历:≥本科10 名。观察组责护2 组工作人员11 名,年龄23~33 岁,平均年龄26.1 岁;学历:≥本科11 名。2 组医护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1)2 组患者均为2016 年8 月—2018 年8 月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脑卒中患者;(2)2 组患者和科室医护工作人员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此项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1)门诊脑卒中患者或非卒中患者;(2)不愿参加者;(3)精神意识障碍不能配合者;(4)特级护理或拟行手术治疗者。
1.4 管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根据医嘱规范给药,告知患者用药禁忌,填写管理日志等。
观察组行个案追踪管理:(1)成立以神经内科护士长为组长的追踪检查小组,成员由神经内科副主任,护理部副主任,副护士长,质控员和神经内科2 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师组成。(2)追踪方案,搜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史等一般病历资料,根据患者基本情况明确用药注意事项;根据医嘱规范给药,及时了解药品领取、配制、使用、登记及医疗废物处理工作等用药流程,巡查病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成安全用药资料卡,落实安全用药措施;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认识水平,嘱患者遵医嘱用药;追踪患者住院情况,及时填写追踪检查报告。(3)学习和培训,每月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追踪方法学原理和个案追踪流程,同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定期召开个案追踪管理会,分析、总结个案追踪管理中的经验、漏洞,及时进行修正,并对表现优异的医护人员进行嘉奖。
1.5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用药差错发生率、配药时间及DUI(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度/实际用药天数。(2)比较2 组管理前后责护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变化情况,工作能力评定内容包括药房管理和个案追踪理论知识、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和个人和谐度、医患关系等,满分100 分。(3)比较2 组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满分100 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х2检验。P<0.05 表示2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脑卒中患者用药差错、配药时间及DUI 比较 观察组用药差错发生率、配药时间及DUI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脑卒中用药差错、配药时间及DUI 比较(±s)
表1 2 组脑卒中用药差错、配药时间及DUI 比较(±s)
2.2 2 组责护人员工作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管理3 个月、半年及1 年后责护人员工作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责护人员工作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2 2 组责护人员工作能力评分比较(±s,分)
2.3 2 组脑卒中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管理3 个月、半年及1 年后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脑卒中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3 2 组脑卒中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3 讨论
追踪方法学是近年来国际医院评价中出现的一种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评价方法,2004 年由美国联合评审委员会(JCAHO)引入的一种新的评审方式,2006 年正式成为JCI 的评审方法,到2017 年已经更新了六版。在JCI 评审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跟以往的评鉴方法不同,评审委员被调整成一个标准患者的角色,用患者的同理心去评价医院的质量与安全。追踪方法学包括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评审专家一旦在某环节发现了问题,就会转入系统追踪,看看你的问题是某个人的问题还是系统和组织的问题。刘庭芳等[4]自2008 年11月起开始在海南省医院评审中广泛应用了追踪方法学评价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追踪方法学在追踪问题、解决问题2 个方面具有紧密的联系,为了确保护理质量,必须了解护理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追踪方法学管理中成立了评审小组,充分、客观地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发现问题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更好地体现了护理服务理念,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合理需求,解决了患者的疑虑,十分符合当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患者层面,可以改进患者诊疗安全和质量,优化服务流程[5]。通过本次个案追踪,在员工层面,可以鼓励其进行团队建设,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工作岗位和自身角色。在医院层面,促进医疗质量全面提升,降低患者危险[6]。曹金红等[7]运用追踪方法学加强了神经内科的管理。张丽等[8]将PDCA 循环用于个案追踪模式评审,即将计划、执行、检查及处理作为一个体系,进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结果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8.9%,获得显著效果。
本研究表明:⑴在神经内科脑卒中用药时,通过对患者病史的了解为制定用药方案提供依据,用药过程中进行个体全程追踪,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保障用药安全、改进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⑵在进行个体追踪管理时,加强对责护配发药物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这有利于护理工作人员在实践中领会追踪方法学的应用价值,提升医疗服务监督技能。个体追踪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主体,强调医疗行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要求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患者入院期间生理、心理变化状况,注重过程管理和护理细节。
综上所述,将追踪方法学的个案追踪管理理论在神经内科脑卒中用药中应用,能显著降低神经内科脑卒中用药差错发生率,对改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