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10-21王福军徐国红冷怀明郭建秀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贵州省学术期刊公众

王福军 ,徐国红 ,冷怀明 ,郭建秀

(1.遵义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贵州遵义563099;2.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贵州遵义563006;3.陆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40003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2014年中央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掀起了传统媒体行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高潮,2014年也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于2017年3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可见贵州省职能部门对传统媒体(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的情况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而贵州省其他媒体行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也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国家层面将各大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推向纵深发展,贵州省的主流媒体也是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推进创新,而学术期刊自贵州省印发指导意见两年来,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的现状如何?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均需调研后方可知晓。

目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丰硕,而对贵州省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研究的成果较少,仅有谢鸣[1]对贵州省高校学报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仅限于贵州省高校学报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情况,无法了解贵州省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的现状。至此,我们拟通过网络调查法对贵州省62种学术期刊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及微博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以发现贵州省学术期刊在应用以上三种新媒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从而为贵州省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贵州省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贵州省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相关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贵州省共有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学术期刊63种,其中1种在课题研究期间处于暂时停刊状态,故将其剔除,纳入本次调查的贵州省学术期刊共有62种,据贵州省新闻出版局2017年出版质量综合评估结果分类,贵州省学术期刊共分为3类,学术理论类10种,自然科学类23种,高校学报类29种。

1.2 方法。笔者于2019年3月20日至27日,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各家学术期刊名称搜索各家期刊官网,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在文献来源下输入各家学术期刊名称,在检索出相应的期刊后点击期刊名称,然后在相应的页面点击我要投稿,以验证该刊是否使用中国知网提供的腾云采编系统,统计共有12种未建立网站、5种通过主办单位网站上网、19种有自建网站上网,19种运用中国知网提供的腾云采编系统,6种有自建采编系统,1种为国外出版商Spring提供的投稿系统,并点击各网站对其真实性进行逐一核对,以确保搜索结果准确无误。

分别采用搜狗搜索微信公众号、微博搜索引擎搜索微博,在两种搜索引擎下输入各家学术期刊名称,将搜索出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进行逐个查对,经筛查和剔除一些期刊的二维码,统计共有18种学术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2种学术期刊开通了微博。然后用手机登陆微信,通过“扫一扫”添加18种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以便查看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情况。

1.3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62种学术期刊的网站及期刊采编系统、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三方面展开全面调查,调查62种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的总体情况;期刊网站发布的主要信息、提供增值服务情况、采编系统类型;18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外部特征、认证情况、账号类型、自定义菜单情况、发布原创论文数量及首次推送文章时间;微博账号关注度、粉丝、微博发文量。

1.4 统计分析。运用SPSS19.0软件包和Excel2007对调查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62种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的总体情况。根据贵州省新闻出版局2017年出版质量综合评估结果分类进行统计,62种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的情况如下,具体见表1。

表1 贵州省62种学术期刊网站建设及微信微博的开通情况

2.2 网站发布的主要信息。调查对象为建有网站的50种学术期刊,主要统计了期刊介绍、投稿指南、编辑部联系方式等12种信息,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贵州省学术期刊自建网站发布的主要信息

2.3 网站提供增值服务。调查结果显示,50种学术期刊提供数字化增值服务最多的是友情链接和检索,分别占62%和64%;RSS、OA服务和数字化在线优先出版较少,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贵州省学术期刊网站提供增值服务的类型

2.4 期刊采编系统。26种学术期刊有自建采编系统,其中19种采用中国知网腾云采编系统;《贵州地质》《地球与环境》《贵州气象》采用北京勤云采编系统;《机械与电子》《遵义医学院学报》采用西安三才采编系统;《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采用北京玛格泰克采编系统;《地球与化学学报》(英文版)则由国外出版商Springer提供投稿系统,见表4。

表4 贵州省26种学术期刊自建采编系统情况

2.5 平台的外部特征。18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外部特征统计如下:(1)头像建设:杂志封面14种,刊徽3种,主办单位标徽1种;(2)微信公众平台名称建设:刊名为微信公众号名称14种,期刊编辑部1种,主办单位名称1种,期刊中文名称缩写的2种;(3)功能介绍:主要介绍期刊目录、简介、投稿查询、行业动态,转载一些会议信息,还有部分介绍了报道范围、获奖情况等内容,原创性文章数量少。

2.6 认证情况及账号类型。62种学术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共有18种。18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认证情况及账号类型如下:认证的为8种,占开通总数的44.4%,订阅号14种,占开通总数的77.8%,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贵州省18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证情况及账号类型

2.7 自定义菜单的设置及推送原创文章情况。自定义菜单的数量可以大致反映微信公众平台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大体情况,一般情况自定义菜单越多其提供服务的内容越丰富;推送消息原创文章的数量显示平台运营的质量,原创文章数量越多,平台运营的质量越好。具体结果见表6。

表6 贵州省18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自定义菜单及推送原创文章的情况

2.8 微博账号的建设。贵州省62种学术期刊仅有2种期刊开通了微博,开通率为3%。分别为《酿酒科技》关注度160,粉丝492,微博发文量1379篇;《能源新观察》关注度81,粉丝3万,微博发文量105篇。2种学术期刊的微博活跃度不高,且原创性动力不足,发文量也较少,总体应用效率低。

3 讨论

新媒体的应用为学术期刊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在网络化办公、延伸增值服务、出版流程改造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应用的成熟度决定了学术期刊未来的媒体融合发展程度。广大学术期刊编辑围绕期刊的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和影响力等开展了大量的调研[3-7],研究成果丰硕,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此,我们调查了贵州省62种学术期刊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的应用现状,并对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从而全面了解贵州省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的现状,总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开展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3.1 网站建设存在问题。62种学术期刊还有12种未开通网站,占总数的19.4%;开通网站的50种学术期刊,网站建设的水平良莠不齐,仅有少数几家影响力较高的学术期刊建设得比较好;网站发布内容单一,更新缓慢,提供增值服务的形式少,功能设置欠完善,为读者提供OA服务、数字化在线出版、自建采编系统的期刊数量少。期刊上网的形式主要归纳为以下4类:(1)依托主办单位的网站上网:5种,发布内容基本上都是期刊介绍、投稿须知和投稿电子邮箱等,主要以《电影评介》《孔学堂》《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为代表;(2)一刊单独上网:通过自建网站上网的有19种,其可提供投稿、查稿、全文下载等多种服务方式,建设得比较好的有《贵州社会科学》《贵州财经大学学报》《贵州医科大学学报》;(3)中国知网腾云采编系统:19种,其上网模式单一,大多数期刊的网站设置和内容发布都基本相似,缺乏创意,仅有《矿物学报》等少数期刊建设得较好;(4)自建采编系统:7种,其中《贵州地质》《地球与环境》等5种期刊发布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为作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并为用户提供OA服务。从表2可看出50种建有网站的期刊发布主要信息为期刊简介、投稿指南、编辑部联系方式和编委会等;表3结果显示对于友情链接和检索等增值服务也有一定的重视,提供RSS服务的有4种,3种实现数字化在线优先出版,8种提供全文免费下载,其余大多数都是链接中国知网,通过知网付费下载,OA的现状堪忧。出版流程优化,实现办公无纸化的主要也是上述提到的几家有自建网站和采编系统的期刊,网站建设总体滞后,发展缓慢。

3.2 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存在的问题。对62种学术期刊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调查结果显示:从表1可看出62种期刊共有18种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占总数的29%,其中有2种为僵尸号,开通以来未推送过任何信息;说明越来越多的期刊已经认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在延伸增值服务和拓展品牌方面的优势,部分期刊可能由于缺乏经验或人手,导致管理不善,出现僵尸号。平台外部特征方面各期刊主要还是以杂志封面、刊徽和主办单位的标徽为平台的头像标志;平台名称以期刊名、期刊缩写、主办单位名称命名;在功能建设方面主要增加了期刊信息资讯、动态、会议信息和查稿等服务性功能。从表5可看出,18种期刊有8种已认证,10种未认证;订阅号有14种,服务号4种。说明广大期刊编辑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初始定位不够明确,功能设置考虑欠周全,大多数期刊未认识到认证的重要性,主动延伸期刊增值服务的意识不够强烈。从表6可看出,无自定义菜单的有6种,一级菜单2个的1种,3个的11种,二级菜单0~5个的3种,6~14个的9种,说明部分期刊未充分认识到菜单导航建设的重要性,仍采用唯一的单种服务形式为广大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大部分期刊对菜单的导航建设给予了重视,但调查结果显示设置有二级菜单的微信公众平台,二级菜单重复设置率高,分工不够明确,没有真正体现二级菜单越多,提供内容服务越多的优势;大多数期刊提供内容服务的形式单一,没有设置交流社区菜单。说明对平台的互动功能重视不够,没有真正体现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原创文章推送数量小于10的有14种,大于等于10的有4种,说明大多数期刊未重视平台的内容建设,发布的内容缺乏创新性。开通时间在2014—2015年的有5种,2016—2018年13种,说明大部分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识都比较晚,未认识到平台的跨媒体优势。

3.3 微博账号建设存在的问题。62种期刊仅有2种开通微博账号,占总数的3%,微博账号开通率低,说明大多数期刊都没有重视微博对期刊建设发挥的作用。开通微博的2种期刊活跃度低,粉丝数量少,发文频率低,发布内容的原创性不足,未充分重视微博的媒体融合功能。

4 应对策略

4.1 明确新媒体的目标定位,协调内部人员分工。贵州省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的总体情况参差不齐,普遍对发展新媒体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对网站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设想、微信的功能定位、选题的素材、推送消息的时间安排、微博发文内容及管理等缺乏先谋划、后行动的思考方式,对各种媒体的应用未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明确新媒体应用的目标定位,应用新媒体的目的不是要把哪一种媒体形态做大做强,而是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形态的优势,拓展学术期刊的传播渠道,最大限度提升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吸引用户关注,增加新媒体平台用户粘黏性,与用户平等交流[8]。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新媒体的目标定位,目标明确后才能筹划好选题,制定应用新媒体的发展规划,以避免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及微博账号成为僵尸号。如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开通的西交格致堂,其目的就在于为读者、作者、编者和审者搭起办好学术期刊的沟通桥梁,其目标定位于探讨科学研究的选题、科研成果的整理、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科研信息的传播规律及技巧。编辑传播内容有了清晰的界定,在选题策划时就明确了思考方向,避免新媒体编辑对传播内容的创新性思考不足。可见合理定位新媒体的发展目标是贵州省各家学术期刊应思考的第一要务,也是决定新媒体应用成败的关键。贵州省最具影响力的几家学术期刊(如《贵州财经大学学报》《贵州社会科学》《酿酒科技》《矿物学报)》等)应率先垂范,推动全省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各学术期刊自建的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应组建由专人负责的运营团队管理,协调内部人员分工,明确每个人的新媒体工作事宜,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相关新媒体的知识培训,外聘技术人员进行新媒体的技术指导。鼓励部门成员多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媒体融合发展学术会议和专题培训,每月开展一次应用新媒体的学习心得交流,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改进,组织成员之间开展新媒体的学习讲座,通过相互学习,明确新媒体的岗位职责并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设好学术期刊的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4.2 构建全媒体的内容创新体系[9],增强新媒体平台活力。通过对贵州省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现状的调研结果研究发现:内容依然是最根本的王道;理性依然是最重要的力量;原创依然是最稀缺的品质[10]。内容永远是根本,是“硬通货”,是核心竞争力,是决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内容是灵魂,渠道是形式,只有两者合二为一,才能真正实现媒体融合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媒体,内容创新依照“一次采集,多种渠道传播”的理念,应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极力推出原创性作品,各个平台传播的内容应具有原创性,不能照搬照抄,不要简单地将摘要放到公众帐号或微博,这样的“拿来主义”平台没有太大的意义。构建全媒体的内容创新体系才能解决贵州省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的沉闷状况,展现媒体融合发展的活力。

贵州省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18种学术期刊,传播内容单一,缺乏全媒体的思维理念,推送内容缺乏创新,仅有《电影评介》《孔学堂》等四家杂志发布原创文章数量大于10篇,其余发布内容多以转载为主,内容缺乏创新、未形成自己的特色。而《金属加工》杂志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方面就做得相当出色,平台开通了金属加工视频、金粉商城、金粉喜爱图书排行、免费索取杂志等内容,几乎每天都推送新信息,从2013年5月24日推送首条消息到2019年3月27日推送原创信息的数量达480篇,推送的信息都进行了编辑加工,以适合微信公众平台传播,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当然,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可以参照其运营模式,构建全媒体的内容创新体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新媒体平台的活力。

4.3 加快网络化办公进程,推进“媒体云”平台建设。应用新媒体的目的在于实现编辑工作模式及出版工作流程的网络化,提高办事效率,缩短稿件的出版时滞,从根本上保障学术论文的优先数字化出版。调查结果显示有12种学术期刊未实现网络化办公,占总数的19.4%。将应用新媒体的目标定位为“一刊一网二微一端”,达到此目标的期刊可认为实现网络现代化的标杆[11]。贵州学术期刊要提升其应用新媒体的能力,首要任务是加快网络化办公进程,可通过贵州省期刊协会动员大家积极推进网络化建设,对于不为所动的期刊再经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拟定网络化办公的相关指标作为学术期刊年检必须具备的项目,倒逼各家学术期刊实现网络化办公,为开展新媒体的应用夯实基础。在此过程中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可协调省内实现网络化办公的期刊帮扶发展缓慢的期刊,最终实现全省学术期刊的网络化办公,同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的期刊新媒体平台。

“媒体云”平台可实现内容制作发布的云端化,同时还可以进行异地、远程、多平台同步协作,实现一键多发,提高效率。发布的内容间可进行互动,从而提升用户的黏性[12]。贵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公司已集成并运行了数字报抓取、统一文件管理、消息推送、舆情监测等14项媒体管理功能的大数据云上贵州“媒体云”平台,并与省内外党报媒体实现了互动,在“媒体云”平台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和贵州省期刊协会可组织贵州省各学术期刊代表前往参观和考察,请其为建设贵州省学术期刊的“媒体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搭建贵州省高端新媒体融合发展平台,加快贵州省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转型,一站式解决贵州省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功能欠完善的问题。从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校对、发行全流程突破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瓶颈,推进功能更加完善的“媒体云”平台建设。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结果展示了目前贵州省学术期刊应用新媒体的现状,对各期刊应用新媒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全面了解,但未能对各家期刊新媒体平台的后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传播效果。我们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其传播效果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贵州省学术期刊公众
贵州省种公牛站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