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
2019-10-21丁梓焰
丁梓焰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发展体育事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中国前行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伴随着体育运动的迅猛发展,体育伤害事件逐渐增多[1]。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学校体育活动,有力保障了学生体育运动安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下,“校园足球”“校园啦啦操”“武术进校园”等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蓬勃发展的背后却危机暗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运动中时常出现的学生伤害事故使得学生体育参与的热情大大减退;一些学校为了规避体育风险,减少甚至取消体育活动[3]。学生体育参与风险成为学校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拦路虎”,是“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的“阻碍”。针对当下层出不穷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如何做到事前防范、科学规避是亟需探讨的问题,笔者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下,解读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的现状,揭示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归纳分析国外学校体育风险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期为后续我国学校体育风险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收集与处理
运用陈超美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CiteSpaceV(版本号为5.3.R4)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有关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的国家、机构、学科及共被引知识图谱,通过聚类分析了解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的演进过程。CiteSpaceV可视化分析软件不仅能够分析某个研究领域的整体状况,还可以多维度分析研究领域的具体内容[4]。
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以及主题与文献的一致性,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词汇,查阅有关书籍对检索词进行排查。通过对检索词的多次研究和对检索式的反复分析对比,确定检索格式为“TS=(risk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OR“TS=(school sports risk)”OR“TS=(school exercise injury)”。文献语种和类型分别选择“English”“Article”;年份范围为2008—2018年。剔除不相关的数据,整理得到有效数据215条。将数据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下载时选择“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纯文本格式”保存,将文件命名为“download_0.txt”以便于CiteSpaceV软件识别分析。检索时间:2018年12月17日。
2 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1 时间分布
通过对2008—2018年国外学校体育风险文献的梳理(见图1)可知,近十年来国外有关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大体呈上升趋势。国外学校风险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低速增长期(2008—2013年),6年共计发表论文37篇,占近十年文献发表总数的17.21%;第2阶段为高速增长期(2014—2018年),5年累计发表178篇论文,是第一阶段论文发表量的将近5倍,占比82.79%。从近十年来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的发文量可以预测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未来发展态势良好。
图1 2008年—2018年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文献分布图
2.2 国家和机构分布
在CiteSpace V的功能与参数设置区域进行设置:“Node Types”(节点类型)选择“Country”(国家);时间阈值设置为2008—2018年,并选择1年为一个时间切片;而阈值选项选择“Top N per slice”,节点阈值设定为50;算法选择 “Pathfinder”(关键路径计算法)并选取“Pruning sliced networks”为裁剪方式。通过运行软件得到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国家共现图谱(如图2)。图中年轮的大小代表着文献被引用次数的高低:年轮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文献引用时间[5]。将发文量前5的国家进行排序发现:美国高居榜首,共发文123篇,占近十年发文总量的57.20%;其次是澳大利亚,发文12篇,占比5.58%;丹麦排名第3,发文9篇,占比4.19%;位列第4、第5的分别是挪威(8篇)和瑞典(7篇)。文献发表数量越多、文献质量越高代表这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能力越强。从中介中心性来看,美国(0.79)、澳大利亚(0.70)、丹麦(0.26)、挪威(0.05)、瑞典(0.08),而中国排在第14位,发文量为4篇,中介中心性为0。由此可知,美国在学校体育风险研究领域独领风骚,是学校体育风险研究成果的重要产出地。由于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文化背景、教育理念、语言文字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以至于我国有关科研人员在发文到国外主要期刊之途上困难重重[6]。
图2 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国家共现图谱
在CiteSpace V软件功能与参数设置区域进行设定,其他设置同上,节点类型选择“Institution”(机构),得出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如图3)。从图3可知:节点最大的是科罗拉多大学;其次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南丹麦大学等。各研究机构联系较为密切,形成了以各大高校和研究所为中心的合作交流网络。通过统计得知共有40家科研机构进行了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其中大学占比67.50%。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机构分别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14篇)、俄亥俄州立大学(10篇)、北卡罗来纳大学(6篇)。可见,在国外学校风险研究领域美国占据主导地位,且各大高校是学校体育风险研究的主力军。
图3 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2.3 学科关系分析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促使着学校体育快速发展,有关学校体育风险的研究也愈加受到各个国家地区学者的关注,逐渐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体系。在CiteSpace V软件的功能与参数设置区域,其他设置同上,节点类型选择“Category”(学科类别),通过软件的运行,得出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学科分布共现图谱(如图4)。通过统计可知,发文量前5的学科分别是:体育学(Sport Sciences)101篇;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Public,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health)42篇;矫形外科学(Orthopedics)31篇;普通内科(General & Internal Medicine)11篇;心理学(Psychology)10篇。通过学科发文量差异可以看出: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风险的主力学科。从有关学校体育风险研究的中介中心性来看,排名前5的分别是: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Public,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health)为0.55;普通内科(General & Internal Medicine)为0.43;矫形外科学(Orthopedics)为0.37;体育学(Sport Sciences)为0.28;心理学(Psychology)为0.22。发文量靠前的学科其中介中心性排名也在前列,故学科显现出“双高”特征。由此可知,在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盛行且融合程度较高,形成了以体育学为主导,社会学、心理学及医学等学科为支撑的多维研究体系。在多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学校体育风险研究领域逐渐扩大,研究体系日趋完善,研究内容逐步深入。
图4 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学科分布共现图谱
在CiteSpace V软件的功能与参数设置区域选择“Overlay Maps”(叠加图),在可视化界面的菜单栏中选择“Z-Score”将具有显著性的连线进行合并。得出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学科的双叠加图(如图5)。在学科的双图叠加结果上,Part1是施引图,Part2是被引图。图中的曲线为引证连线,全面显示出引用的由来。从Part1部分可知,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学科主要来自皮肤科学、外科学、医学、临床学、神经病学、体育科学、眼科学。这些学科的相关研究是国外学校体育风险重要的理论来源;Part2部分是Part1部分的延伸,主要有卫生学、护理学、医学、皮肤科学、牙科学、外科学、体育科学、康复科学。可知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学科主要由体育类学科和医学类学科交叉研究。学科交叉融合程度较深,涉及学科门类较多。
Part1Part2
图5 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学科的双叠加图
3 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的演化分析
在CiteSpaceV软件的功能与参数设置区域将节点类型选择“Citd Reference”(被引文献),其他设置不变,然后在可视化界面菜单栏中选择“Find Clusters”(聚类);聚类命名选择“Keyword”(关键词),聚类计算选择“LLR”算法,“Filter”(过滤)中选择“Show the largest connected components only”(只显示最大的聚类)。通过调整设置后得到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如图6)。选择共被引排名前十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得知:有关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的文献各有4篇分别发表在《美国运动医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和《运动训练杂志》(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2篇发表于《英国运动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通过对有关国外文献资料的收集得知该3种期刊杂志均被SCI收录且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表明笔者所选文献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图6 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
由图6可知,学校体育风险的主要聚类有8个:#0:Concussions(脑震荡)、#1:Lacrosse(长曲棍球)、#2:Youth sports injuries(青少年运动伤害)、#3:Public attitudes(公众态度)、#4:Physical education(学校体育)、#5:Bone mineral density(骨密度)、#6:Obesity(肥胖)、#7:Acl(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前交叉韧带)。根据聚类研究可将图2划分为5个知识聚类群,不同的聚类群分别代表不同的研究方向[1]。C1知识聚类群包括:#0:Concussions(脑震荡)和#3:Public attitudes(公众态度);C2知识聚类群包括:#2:Youth sports injuries(青少年运动伤害)、#5:Bone mineral density(骨密度)、#7:Acl(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前交叉韧带);C3知识聚类群包括:#1:Lacrosse(长曲棍球);C4知识聚类群包括:#4:Physical education(学校体育);C5知识聚类群包括:#6:Obesity(肥胖)。从图2中可以看出C2知识聚类群与C5知识聚类群,C1知识聚类群、C3知识聚类群与C4知识聚类群之间的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将 C2知识聚类群与C5知识聚类群合并成聚类群2,C1知识聚类群、C3知识聚类群以及C4知识聚类群组成聚类群1。不同聚类各自延伸出不同的发展脉络,对聚类中具有代表性的节点研究分析可以揭示某研究领域的整体演进[7]。通过对两大知识聚类群中高被引文献的研究分析,梳理近十年学校体育风险研究领域中的脉络演化。
3.1 聚类群1:学校体育蓬勃开展,球类运动致伤率较高
聚类群1包含:C1知识聚类群、C3知识聚类群以及C4知识聚类群,涵盖了热点词#0:Concussions(脑震荡)、#1:Lacrosse(长曲棍球)、#3:Public attitudes(公众态度)、#4:Physical education(学校体育)。研究热点代表着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通过对高被引文献研究发现,国外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运动中伤害风险增加。Kerr等[8]将伤害定义为:因参加有组织的校际实践或竞赛而发生的伤害。文中指出:通过伤害监测系统对大数据的收集可以有效监测伤害。一方面为学生健康和安全问题解决提供伤害数据来源;另一方面协助个别机构作出风险管理决策。Rosenthal等[9]研究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高中运动员脑震荡诊断率显著提高。高中运动人数、运动次数与脑震荡诊断率成正比增加,又鉴于头部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故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要特别注意对头部的保护。Pryor等[10]对美国公立中学进行了运动训练服务的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调查的学校中有48%的公立学校为所有的体育活动提供保险,约有33%的学校有全职运动培训员。研究者进一步指明,要增加提供体育活动保险的公立学校数量,提高学校全职运动培训员人数,以便为中学运动员提供适当的运动实践和比赛医疗保险。
了解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脑震荡率、受伤模式和风险因素,进而推动针对性预防措施的制定,降低运动项目中的脑震荡风险。Lincoln等[11]研究得知:与同项群的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足球运动不可避免的身体接触行为加大了学生运动员受伤的机率,其中的头球动作更是增加了头部伤害的风险机率。Marar等[12]研究表明:在高中体育活动中,同场对抗性体育运动项目(如曲棍球、冰球)对学生造成头部伤害的机率偏高,且脑震荡发生机率因性别和运动形式而异。Kerr等[13]通过对美国弗吉尼亚州9所公立中学脑震荡数据(2015—2016年)的收集研究表明:78.1%的脑震荡风险来自于学校体育,且女性在运动中的脑震荡发生率高于男性。也有学者从足球运动中的比赛站位进行了风险研究。Badgeley等[14]认为:在足球运动中,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和方式因比赛场上站位而异,前锋等具有进攻性的位置较为容易受伤。研究发现,体育运动开展之前的预防教育和事后医疗救治可以降低学生运动员在学校体育运动过程受伤害的风险。
3.2 聚类群2:青少年儿童身体伤害频繁
聚类群2涵盖了C2知识聚类群和C5知识聚类群。从图6可知,聚类群2所包含的研究范围较广、研究热点较多,“青少年运动伤害”“骨密度”“前交叉韧带”以及“肥胖”等成为研究热点。Emery等[15]研究表明:青少年儿童在体育运动中较容易受伤的部位有脚踝、膝盖、头部。而扭伤、挫伤、脑震荡、骨折和肌肉拉伤也较为频繁。
由于青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生理特性表明骨和韧带发育不完全,在运动中面临挫伤和扭伤的风险加大。Jespersen等[16]对6—12岁的学生进行两年半以上的运动跟踪调查,通过短信询问的方式进行了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学生下肢受伤的风险与所处的学校类型、年级阶段、运动方式以及四季的变化有关,而学生上肢损伤与所处年级阶段有关。Detter等[17]通过青春期前后骨折风险实验研究表明:青春期前对学生实行持续6年的运动干预可以改善骨骼结构和骨量,减少运动中的骨折风险。其他学者Fritz等[18]对3 534名刚入学的6—8岁学生进行为期7年的跟踪调查,阐明6—8岁阶段学生的体育活动对骨量的影响。通过在校学生每周、每天的定期体育活动干预实验,研究发现:6—8岁阶段学生持续的、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减少骨折风险。DiFiori等[19]在文中表明:过度运动会对人体骨骼、软骨等造成伤害,并认为过度运动会造成身体伤害,进而威胁未来可持续运动参与。当有过度使用伤害的趋势时,体育运动参与者自身、家长以及教练员要充分考虑相关风险因素,并提出策略应对,尽力避免反复受伤,而队医或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应熟悉特定的高危损伤,进行及时救助,避免二次伤害。
在运动伤害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Lofgren[20]等研究提出在不影响骨折风险的情况下,以学校为基础的体育教育活动增加了青春期前学生的肌肉力量,对韧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Joseph等[21]在文中表明:前交叉韧带损伤率因运动、性别和受伤类型而异。在制定学校体育风险管理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些现实存在的差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造成过度伤害。Swenson等[22]指出:膝关节损伤模式因运动和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同种类体育运动中,女孩比男孩损伤前交叉韧带的机率更高。如Beynnon等[23]从微观研究入手,表明运动员首次出现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受比赛水平、参与者的性别和运动类型的影响不大,女大学生运动员首次出现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最高。
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健康成长的另一大困扰——肥胖。有实验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降低学生患肥胖症的风险。Kriemler等[24]通过实验设计证明学校体育活动方案对小学生健身和肥胖有着积极的影响。以学校为基础的各种体育运动干预措施改善了学生的健康,并对学生以后的健康也有着良好的作用。Dobbins等[25]收集了大量有关学校干预措施在促进儿童和青少年体育活动和健身方面的有效性证据,通过分析发现学校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降低青少年儿童患肥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通过学校体育运动干预,为学生制定合理的体育活动方案,一方面可以预防肥胖,另一方面能够对已经肥胖的学生实施减肥计划。
4 小结
4.1 学科交叉宽泛深入,研究体系日趋稳定
对近十年来国外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大多通过临床实验设计研究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生理生化风险,其研究视角逐渐由宏观走向微观。有学者研究表明:临床运动筛查测试作为鉴定伤害风险和预防运动员损伤的一种方法使用普遍。在体育科学、医学、临床学等学科的主导下,学校体育风险研究体系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完善。体育学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学校体育风险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基础。
4.2 “脑震荡”研究已成热点,青少年体育保护缺位
“脑震荡”成为研究热点。Comstock等[26]提出减少青少年学生在比赛场上的身体接触很有可能是预防脑震荡以及其他运动伤害的有效方法。Lin等[27]在过去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对214位因运动受伤而住院的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其父母对脑震荡的认识程度,发现参加运动学生的家长对脑震荡风险的认识与其受教育及经济程度呈正相关性。由此可知父母对青少年体育保护认知有所不足。家庭安全教育及学校体育环境的预防工作应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到运动和其他因素风险,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体育运动环境,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4.3 学生肥胖问题难解,运动干预颇有成效
学生的肥胖问题由来已久,学生肥胖与运动之间的相关性成为学校体育风险领域的一大热点。在西方国家,儿童肥胖率高达33.33%,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国外研究者发现,学校体育活动有助于减低学生患肥胖症的风险。并建议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改善学生体质,提高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塑造一个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