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校排球发展的“海南现象”再审视

2019-10-21孔雪燕史友宽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排球比赛海南省排球

孔雪燕,史友宽

2007年,笔者曾对河南省第7届“华光杯”大学生排球锦标赛男子甲组参赛队员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参赛队以海南籍学生为主,其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代表队的海南籍学生比例高达80%;河南理工大学和安阳工学院代表队的海南籍学生比例均为75%。进一步调查发现,在各代表队的上场队员中,海南籍学生更是占据核心位置。因此,研究认为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中存在着典型的“海南现象”。10多年过去,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中的“海南现象”是否还存在?有没有新的变化?对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开展以及海南省排球运动发展又有何启示?笔者欲通过研究加以回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南省高校排球发展的“海南现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河南省第13届运动会学生组排球比赛暨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第16届排球比赛(以下简称“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运动员相关信息;通过中国知网查阅2008—2018年间有关海南排球运动及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的相关文章;通过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海南省体育局,查找有关海南排球运动开展的书籍、报刊和档案;阅读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文化传播方面的书籍,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 访谈法设计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海南籍运动员访谈提纲,就运动员打球经历、参训参赛体验、比赛认知、对“海南现象”的认识等相关问题进行访谈;设计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教练员访谈提纲,就其组队历程、训练体验、对海南籍队员的认知、对“海南现象”的认识等问题进行访谈。

1.2.3 实地考察法于2018年7月在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期间,对比赛中海南籍学生的表现以及其他方面进行考察;于2018年8月海南省云木杯九人制排球比赛期间,在澄迈、定安、文昌3个赛点对排球文化氛围、排球场地设施、排球赛事状况等进行实地考察,将考察资料与文献资料、访谈资料进行对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海南现象”的量化描述

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男子甲组(普通大学生组)共有21支队伍、248名运动员。其中,外省籍运动员80人,占32.3%;海南籍运动员41人,占16.5%;海南籍运动员占外省籍运动员的51.5%。男子乙组(体育专业大学生组)共有7支队伍、79名运动员。其中,外省籍运动员20人,占25.3%;海南籍运动员19人,占24.1%;海南籍运动员占外省籍运动员的95.0%。女子甲组(普通大学生组)共12支队伍、124名运动员。其中,外省籍运动员25人,占20.2%;海南籍运动员1人,占0.8%;海南籍运动员占外省籍运动员的4.0%。女子乙组(体育专业大学生组)共6支队伍,所有队员均为河南籍。从河南省大学生第十六届“华光”排球比赛参赛队员看:(1)“海南现象”依然存在;(2)“海南现象”在男子组和女子组差异较大。

表1 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男子甲组外省籍学生户籍分布一览表

表2 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男子甲组海南籍学生运动队分布情况一览表

注:海南籍队员首发数为随机抽取的某场比赛首发队员数,包括自由防守队员,下同。

表3 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男子乙组外省籍学生户籍分布一览表

表4 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男子乙组海南籍学生运动队分布情况一览表

从表2和表4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海南现象”不仅体现在人数上,还体现在海南籍学生在运动队中的作用上。男子甲组41名海南籍学生中,28人为首发队员或自由防守队员,占68.29%;男子乙组19名海南籍学生中,16人为首发队员或自由防守队员,占84.21%。而且根据本次比赛男子组各代表队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拥有海南籍队员的高校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男子甲组第1名郑州大学拥有3名海南籍队员,2人为首发;第2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拥有8名海南籍队员,5人为首发。男子乙组第1名河南科技学院拥有5名海南籍队员,3人为首发;第2名许昌学院拥有8名海南籍队员,7人为首发。所以有人戏称,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男子组决赛似乎变成了海南队员间的交流比赛。

表5 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男子甲组比赛名次表(前8名)

表6 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男子乙组比赛名次表(前4名)

2.2 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海南现象”的成因

2.2.1 海南省拥有大量的排球人口与浓厚的排球氛围海南文昌素有“排球之乡”的美誉。上个世纪60~70年代曾流传,“中国排球半广东,广东排球半海南,海南排球半文昌”的说法[2]。其实海南省排球运动开展比较好的地区不仅在文昌,海南省北部的澄迈、临高、海口、定安、屯昌、琼海都有较为扎实的排球运动基础。此外,南部的三亚等地区近年来排球运动开展得也非常活跃。2018年,三亚市举办了首届村际排球联赛。30支乡村队伍共360名排球爱好者在为期22天的比赛中进行了400多场比赛;比赛吸引了30万人次到场观看;各大网络平台关注人数达10万人次,两场决赛的网络直播观看人数逾10万人[3]。

海南排球运动氛围好、人口多,还可以从另外一组数据加以佐证,即河南省高校排球比赛中各省籍学生数和各省招生计划数的对比。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2018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海南省招生计划数为30人,在河北的招生计划数为220人、安徽143人、山东135人、江西130人、云南125人、贵州120人、新疆95人、广西67人、天津30人,然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排球队的11名队员中,只有1名新疆人、1名广西人、1名天津人,其余8名队员皆为海南人。再如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年在海南省招生计划数为50人,而在江西、贵州、湖北、广西、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招生计划数均高于海南,但是这些省的学生在排球参与数量上远低于海南省。其他如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大学、河南工学院、新乡医学院等,情况亦然。可见,河南省各高校在海南省招收的学生人数不是最多的,但是招收的海南籍学生中会打排球的比例总是最高的。

表7 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男子甲乙两组海南籍学生县域分布一览表

(1)村落排球文化。在海南省北部,很多村落把举行排球赛作为庆祝“公期”的方式。春节、军坡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都为海南村落排球提供了“借口”。一些村庄遇到喜事(建庙、庙会、多名学生同一年考上大学等)也会通过举办排球邀请赛来庆贺。一位海南籍学生说:“打球、看球、评球似乎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家一边喝着‘老爸茶’一边看球,三五个人一起,就好像内陆这边喝啤酒看世界杯。”在海南省一些地区,每个村都有排球队,部分村庄甚至有好几支排球队[4]。“小孩子接触最多的玩具就是排球。大人打球,小孩子就在边上拿着排球玩。”在文昌、澄迈、定安等地,看到最多的体育场地就是灯光排球场。每逢比赛,球场外的观众总是“里三层外三层”,来晚了甚至只能骑到附近的矮墙上或爬到树上观看比赛。海南的庙会比赛,曾有这样一句话:天热难比排球热[5]。本次调查,又有人说:排球在海南,相当于足球在巴西。由此可见,村落排球文化是海南排球持续发展的根基。

(2)赛事奖励习俗。2018年7月22日,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美兰墟灯光球场举行九人排球四强邀请赛。冠军奖金13 888元、亚军10 888元、第三名8 888元、第四名6 888元。2018年7月24日,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大林村举办九人排球四强邀请赛。冠军奖金11 888元、亚军9 888元、第三名7 888元、第四名5 888元。类似这样设置奖金的业余比赛,在海南省比比皆是。海南省业余比赛设置奖励的传统由来已久。据了解,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海南农村经济不太好,村与村之间的排球比赛没有奖金,但是会有物质奖励,比如每队牵来一只羊来比赛,谁胜了就连同对方的羊一同牵回去。或许是受高额奖金的吸引,很多从海南走出去的大学生都在“公期”回海南打排球、挣奖金。同时,海南排球凭借这种“召回能力”,增强了海南排球文化的凝聚力,并且这些大学生排球明星对更广大的中小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比赛奖励方面,小孩子有样学样。“我们会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下注’,从三五块钱到买水买饭。这种刺激促使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比赛中。”海南人说:这些赛事尽管都是业余比赛,但是从奖金设置中可以感受到职业联赛的味道。所以说,赛事奖励的习俗吸引了更多的排球爱好者,是海南省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润滑剂。但也有调查显示,海南频繁的排球赛事和高额的奖金背后,往往隐藏着赌球的成分[6],需要政府正确引导。

(3)政府大力引导。海南省各级政府很清楚排球运动在海南省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并通过政府行为强化海南省独特的排球运动文化。海南省除了举办六人制排球比赛和沙滩排球比赛外,还经常举办的是广受当地群众欢迎的九人制排球比赛,如“力加杯”海南省排球联赛(九人制)、“云木杯”海南省九人制排球赛、海南省职工运动会男子九人制排球赛、海南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农民男子九人排球赛、“广东海商杯”海南省九人排球精英赛等等。海南人认为,九人制排球比赛比六人制战术更复杂、观赏性更强、对球员的要求也更高。很多学生表示,“高手都打九人制”。由于海南省业余排球赛有设置奖金的习俗,海南省各级排球比赛也都会设有奖金来刺激比赛。2018年三亚市村际排球联赛小组第一名3 000元、第二名2 000元、第三名1 000元,总冠军2万元、亚军1.5万元、季军1万元,最佳教练员3 000元、最佳球员2 000元;“力加杯”海南省排球联赛冠军也是2万元、亚军1.5万元、季军1万元。此外,海南政府不仅对内搞好比赛,还想方设法引进各级各类大型排球比赛,以扩大排球运动在海南的影响力[7]。政府赛事和民间赛事相互辉映,对于海南省排球运动的普及具有引导作用,是海南排球运动开展的重要支撑。

2.2.2 海南籍学生把排球作为联络感情的重要平台在河南省高校,海南籍学生喜欢结伴活动,打排球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学校有个海南老乡群,课余时间大家总在群里喊着一起去打球。”海南籍学生通过排球活动找到了归属感。一些在海南没有打过排球的学生,来河南上大学后反而融入到海南籍学生的排球活动中。一名学生说,“我小时候在外地读书,没有打过排球。节假日回村里,自己不会玩,只能做观众。来到河南以后,反而有了时间和打排球的机会。很开心。”

2010年前后,郑州市各高校之间的海南老乡开始定期约球,类似于海南省内村落之间的排球比赛,大家兴致盎然。2015年,几个负责人商量,应该把这种老乡排球赛扩大到整个河南省高校。各学校的老乡会很快达成一致意见。2015年清明节,第1届河南省高校海南籍学生排球联谊赛在郑州大学揭开序幕,有来自河南省的10所高校参赛,队员全部是海南人。他们给比赛起了一个名字:“蓝海杯”。比赛前,大家商议,按照六人制排球规则进行比赛。但是比赛遇到了一些困难,一些初来河南读书的学生搞不懂比赛规则。遇到这种情况,组织者就让比赛双方商量,临时约定比赛规则。2016年,第2届“蓝海杯”排球联谊赛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行。组委会根据第一届比赛时很多学生“搞不懂六人制排球规则”的现状,约定全部按照海南的打法来,不进行转位发球,不分前后排。2017年,第3届赛事在河南科技大学举行,延用2016年的规则。2018年,第4届赛事在许昌学院举行,依然采用“海南规则”。“蓝海杯”2015—2018年的4届比赛,参赛队一直保持在10支左右。无法扩大规模的原因,一是经费,二是时间。

“蓝海杯”排球联谊赛完全是海南籍学生自己组织起来的,比赛时间往往安排在清明节或劳动节。第1天报到,约定比赛规则;第2天全天比赛;第3天返程。第3届联谊赛时,由于下雨,比赛只能在馆内2块场地举行,队员们从早上8点一直打到夜里11点。为了维持比赛,他们想了好多办法,比如拉赞助、找老乡会资助、队员自己缴纳参赛费等。

河南省高校海南籍学生“蓝海杯”排球联谊赛加深了海南籍学生之间的交往,推动了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同时也是海南排球运动普及性的写照。

2.3 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海南现象”问题探析

无论从海南籍学生在各高校排球场上的活跃程度来看,还是从海南籍学生自发组织的“蓝海杯”排球联谊赛以及河南省高校排球比赛海南籍队员的比例来看,“海南现象”都的的确确推动着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但是,在“海南现象”积极作用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

2.3.1 海南的“野球”2018年7月25日晚上9点半,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南山球场展开了一场乡镇排球对抗赛。赛事规定:(1)本次比赛4打7,如果个别球员在比赛中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比赛,将采取减员方式,把比赛进行结束;(2)开球不跳发、不进行交叉发球。2018年8月1日晚上9点半,定安县仙沟电影院灯光球场有一场仙沟镇对蓬莱镇的排球赛,人数约定为7对7,规则同上。2018年8月4日晚上9点半,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美安灯光球场,美安业余组合精英队和兴丹组合精英队有一场比赛,人数约定为6对6。比赛规定:(1)不能跳发;(2)*浩只打后排;(3)*明担任二传,并可以拦网。在海南,这种临时商定人数、打法的排球比赛已经被海南人习以为常。这些比赛和前面所述的九人制排球比赛都属于业余比赛,但因为设置一定的奖励,所以同样严肃。也正是由于有奖励的存在,所以比赛双方在开赛前要商定人数甚至具体上场人员,以确保实力相当。换人往往是不存在的,如前所述,“如果个别球员在比赛中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比赛,将采取减员方式,把比赛进行结束”。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开赛前临时商议上场队员的情况也时有出现,“讨价还价花费时间甚至会超过比赛的时间”。观众很有耐心,习以为常。大家清楚,这就是“海南排球文化”。这种文化促使队员都会非常认真地对待比赛,因此值得投入时间看比赛,甚至值得投入资金。在海南乡村排球赛场上,没有裁判的比赛也是常有的事,队员靠诚信来打球。用一名队员的话说,“大家都是常出来打球的,人员和打法上都可以讨论,但是比赛中的诚信必须是第一位的。”

海南人习惯把这种海南特有的比赛称为“野球”,原因是他们的打球方式和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打球方式不一样。或许,他们自称“野球”的原因还由于赤脚、光背打球的场景比比皆是,穿人字拖、叼着烟卷练习排球的也大有人在。尤为重要的是,海南村落排球文化使得他们很少从规范的排球动作学起。没有人手把手教他们规范的排球技术,模仿和体验是绝大部分人掌握排球技术的方法,持球、连击是海南乡村排球的通病。当然,他们也有“持球”的概念,但是裁判置若罔闻,对手视而不见。对于持球特别严重的队员,观众甚至开玩笑说“他持有村里颁发的持球证”。

显然,在河南省高校排球赛场上,这样的“技术特点”会引发一些争议。无论是裁判员还是教练员,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都在心里对海南籍学生的传球放宽了尺度,但即便如此,场上队长向第一裁判员当场申诉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2.3.2 排球教练对海南籍学生的过分依赖由于海南籍学生在近10多年来在河南省高校排球比赛中的出色表现,教练员在发现队员、选拔队员和训练队员的过程中都会对海南籍学生特别留心。一位教练说,“我上选项课时,一眼就能看出来谁是海南籍学生。他们的动作特征特别明显。遇到好队员,我就鼓励他们参加校队训练。”一些教练用“球感好、反应快、弹跳惊人”来形容海南籍学生。甚至一些高校的体育专业试图通过在海南设置招生计划来提高学校在河南省高校排球比赛男子乙组中的成绩。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河南省高校排球教练员队伍中弥漫着一种氛围:没有海南籍队员的教练羡慕有海南籍队员的教练,有海南籍队员的教练埋怨海南籍队员的技术一届不如一届。某教练甚至对学校减少在海南省的招生计划而忧心忡忡。另一名教练称,“最近几年招的海南籍学生,刚来时排球基础很差,几乎不怎么会打,所以随着老队员毕业,尽管现在队里大部分也是海南人,但是在比赛中并没有优势”。笔者认为,河南省高校排球教练对海南籍学生已经产生了依赖。这种依赖有其原因,但是也在某种层面上限制了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2.3.3 海南排球的衰落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赛场上,尽管“海南现象”依然明显,但是海南籍队员所占比例相对于10年前已经有所减少。河南省第7届“华光杯”大学生排球锦标赛男子甲组有10支参赛队,116名参赛队员,其中海南籍学生43人,占37.1%[1],远高于2018年第16届的16.5%。安阳工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是3所同时参加了2007和2018年比赛的高校,在2007年其海南籍队员比分别为75.0%、80.0%和58.3%,在2018年降到了16.7%、25.0%和25.0%。

调查发现,直接与排球运动争夺青少年的不是其他运动项目,而是智能手机。很多队员提到,“现在会打排球的小孩越来越少,智能手机把他们从球场上吸走了”。2000年,摩托罗拉天拓A6188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大门,大量人群开始有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体验。假如海南的孩子们6岁开始在“打排球”与“玩手机”之间摇摆,那么1994年出生的孩子可以被称为智能手机第一代,2012年是第一批智能手机时代的孩子读大学的时间。以此来看,河南省高校排球比赛海南籍学生占比从2007年的37.1%降至2018年的16.5%不足为奇。

研究发现,海南排球人口减少的另一原因是农村的衰落。如前所述,海南排球的根基是村落排球,而随着农村人口流失,土地抛荒、乡村排球氛围逐渐消散。2016年,《海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海南排球亟须保护》的文章。作者提到:“整个海南的地方排球文化都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笔者亲眼目睹了近20年来文昌排球从曾经的‘村村有球场’一步步走向多数农村见不到球场。定安、万宁、琼海、乐东等地的情况莫不如此”[8]。当然,从今天海南省各排球比赛现场的观众数量和观众热情来看,海南排球并没有衰落得岌岌可危。但是城市化的进程不仅是人口和经济的转移,还是社会文化的转移,因此从海南省城乡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总格局来看,海南排球面临的形势的确越来越严峻。

表8 2005—2016年海南省城乡人口变化一览表(单位:万人)

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2.4 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海南现象”的启示

2.4.1 对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发展的启示

(1)关注“海南现象”,提升河南省高校排球文化氛围。“海南现象”虽助推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开展,却没有得到河南省各高校的足够重视。尽管有3所高校尝试在体育专业向海南省投放招生计划,但3所学校每年总共投放16个计划,且学生的专业存在偶然性,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效果不好,影响力远远不够。笔者建议,在海南省投放招生计划的高校,可以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增强招生针对性;其次,河南省高校排球协会应牵头,在场地和资金上扶持现有的“蓝海杯”海南籍学生联谊赛,扩大高校参赛规模;再次,河南省高校排球协会还可以借助“海南现象”,开展其他形式的排球比赛,如海南省籍学生与河南省籍学生联谊赛,海南省籍学生与其他省籍学生联谊赛,或者在河南省高校排球比赛期间,组织省际对抗赛,同样颁奖,发放证书等;最后,在各高校内部借助学校排球协会,发挥海南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海南现象”被有条件的省份复制,形成排球运动“广西现象”“福建现象”等。

(2)规范排球教学,提高海南籍学生排球技战术素养。如前所述,海南省的排球运动规则简化,对技术动作的限制宽泛。这样的排球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深入当地民俗,具有天然的亲和力。然而海南籍学生到河南读大学之后,突然发现“我们很奇怪,电视上打排球为什么要不停地转位,而不是让发球好的队员始终发球,让能‘下球’的队员始终扣球,让防守好的队员始终防守。来河南后发现,这里和电视一样。”

面对河南省排球大环境,海南籍学生往往经历一个迷茫期:“会扣球、能防守,但不会打比赛”“无论出手有多快,传球总被认为是持球”“光膀子打球成为不文明的表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和学校排球协会的及时引导、耐心交流和细心讲解,更需要排球任课教师针对海南学生特点,规范他们的排球技术,帮助他们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事实上,海南籍学生大多表示,尽管比较“麻烦”,但是他们愿意主动学习规范的排球技术动作和六人制排球规则。一名参赛队员说,“来到河南重新学习了排球,规范的技术动作是对自身技术的一种弥补,通过基础训练,自己的技术的确有了提高。并且在熟悉了规则以后,发现转位、换位并不枯燥。而且正规的打法要求每个运动员都要能攻能守,更需要团队协作。现在感觉自己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打野球’了!”另一名参赛队员说,“以前是看比赛,现在终于看懂比赛了”。

2.4.2 对海南省排球运动发展的启示

(1)未雨绸缪,尽早保护海南省村落排球文化或引导转型。第一,发展是最好的保护。加大对村落排球文化的关注,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赛事引领,继续培育村落排球文化根基;第二,将海南排球运动的根基由村落引导转型为村落、城镇、学校三位一体。为此,在城市建设和空间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排球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科学合理地修建灯光球场;在学校教学和人才配置时,应结合海南特色,加强和规范学校排球教学,并最终以学校为中心,将村落排球、城镇排球与学校排球融为一体。

(2)加强学校排球教学,将村落排球、城镇排球与学校排球融为一体。海南省学校排球有较好的发展基础。1989年—1992年,文昌中学排球队参加全国中学生“振兴中华杯”排球比赛一连获得三连冠,并成为“振兴中华杯”流动杯的永久拥有者[9]。2004年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举办首届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以来,海南球队一直有不俗的成绩:2006年文昌中学获亚军,2007年文昌中学和琼山中学分获冠亚军,2008年琼山中学和文昌中学分获冠亚军,2009年文昌中学再获冠军,2012年琼山中学和文昌中学分获二、三名,2013年澄迈二中获亚军,2014年文昌中学获第四名。尤为值得提及的是,2011年全国青少年排球锦标赛,海南省靠一支“纯正的学生军”[10],和其他十几支均以省市专业队后备队为班底的参赛队相角逐,并夺得冠军。此外,海南省北部的一些地区,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以排球场最多。这些排球场往往套在篮球场内(且九人制排球场套六人制排球场),但是在实际使用上,排球处在优先的位置。“大家都习惯了,只要有人打排球,打篮球的学生就会让出场地。在村里也一样。”的确,海南省学校排球有传统、有基础。但遗憾的是,从全省范围来说,海南省学校排球教学不容乐观。考察发现,海南省中小学很少有专门的排球课来讲授技术。学生上课时可以打排球,因为他们都“会打”,体育教师只需要把排球发给他们。并且体育教师们已经习惯了他们的“技术风格”和“战术特点”,所以并不会花费时间规范动作,也极少讲“阵容配备”“轮换位置”“竞赛规则”等。因此,学生在村里习得的排球技术在学校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3)借助海南排球文化氛围,尝试发展女子排球。在海南籍男生活跃在河南省高校排球场时,鲜见海南女生的身影。河南省第7届“华光杯”大学生排球锦标赛女子甲组有4支球队46名队员参赛,没有海南籍队员。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女子甲组有共12支球队124名队员参赛,有1名海南籍队员。两届比赛女子乙组均没有海南籍队员。在访谈时,被访者多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女孩子怕晒。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海南省受东南亚文化的影响深远,女子地位相对较低。

在对参加第16届河南省大学生“华光”排球比赛的唯一一名海南籍女生进行了访谈时,她说:“在我们那里女生打排球的很少,我们通常只看不打。也不是不喜欢,而是女生都不打。我来到这里,发现女生打排球的很多。这也是我打得最多的时候,我很喜欢我们这个团队。打球让我更开朗,我非常珍惜和队员一起打球的日子,也很喜欢现在的自己!”可以看出,海南女生不打排球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女生都不打”。因此,笔者认为,只要合理引导,借助海南排球文化氛围,排球必然也能成为很多海南女子的生活方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中的“海南现象”依然存在。相对于10年前,“海南现象”仍旧仅表现在男子组,且优势已经有所降低。

(2)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海南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海南省有大量的排球人口与浓厚的排球氛围;二是海南籍学生把排球作为联络感情的重要平台。

(3)村落排球文化是海南排球持续发展的根基。赛事奖励的习俗是海南省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润滑剂。政府赛事和民间赛事相互辉映,对于海南省排球运动的开展具有引导作用,是海南排球运动开展的重要支撑。

(4)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海南现象”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海南的“野球”在河南省赛场上引发了一些争议;其次,河南省高校排球教练对海南籍学生已经产生了依赖,这种依赖在某种层面上限制了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3.2 建议

(1)河南省高校应关注“海南现象”。首先在海南省投放招生计划的高校。可以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增加招生针对性;其次,河南省高校排球协会应牵头,在场地和资金上扶持现有的“蓝海杯”海南籍学生联谊赛;再次,河南省高校排球协会还可以借助“海南现象”,开展多种形式的排球比赛;最后,各高校内部借助学校排球协会,发挥海南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海南现象”被有条件的省份复制。

(2)河南省高校排球教练应针对海南学生特点,及时引导、耐心交流和细心讲解,着力规范海南籍学生的排球技术,提高海南籍学生六人制排球素养。

(3)海南省政府一要加大对村落排球文化的关注,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赛事引领,继续培育村落排球文化根基;二要统筹规划,将海南排球运动的根基由村落引导转型为村落、城镇、学校三位一体。

(4)海南省中小学应该引进师资、规范教学,增加排球课时数,承担起将村落排球、城镇排球与学校排球融为一体的重任。

(5)海南省有条件借助海南排球文化氛围,尝试发展女子排球,让排球也成为海南女子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运动。

猜你喜欢

排球比赛海南省排球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论排球比赛中的节奏控制
排球比赛中技术动作易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分析
试析影响排球比赛水平发挥因素的心理训练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