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建设探讨

2019-10-20帅艳萍

知识文库 2019年1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思想品德

帅艳萍

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知、情、意、行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医学院校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意识行为。“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换句话说,对于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建设,是为了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针对目前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教学实际环境,强化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出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促进医疗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型医学模式的发展,对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治疗变得一样重要。这种新型的医学模式对于医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深厚的人文素养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呈现多样化,其中课程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医学院校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建设的现状

医学院校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Luria S. E.提出的:“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她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滋养”。医学院培养的的都是医疗工作者,要让以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让学生对于生命充满敬畏,在工作中能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爱。要从这个观点出发,对于医学院校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为后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1 教学理念滞后

在医学院的学生中,理科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相较于文科学生,他们更加关注医学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获取。同时因为医学院对于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的认识不足,没有很好的理解医疗行业“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关注现实”的人文精神。对于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的不够重视,也没有将教育相关的要求融入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之中,严重的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压力。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的同时,环境也在对于人们的身体素质进行“报复”。疾病谱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给现代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医学院以3-5年的实践来培养优秀的医疗人员,教学任务本来就非常的繁重。同时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掌握行业所需的知识,就要对于思想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进行大幅度的缩减。国内医学院校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的时间不足,并且都集中安排在低年级。课程设置不合理,严重的阻碍了医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1.3 教学手段单一

现阶段,国内大多数的医学院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课程的课时较少,并且还是运用教师讲授的方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学生的实践不足,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教师更加注重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能和专业进行有效的融合,两者没有形成互相渗透。同时,因为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课程内容不能及时的跟进医学发展的脚步。学生没有对于课程内容形成思考,学生对于课程没有足够的兴趣。

2 对于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建设的建议

2.1 明确以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案

要从人员的思想意识入手,充分的发挥出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的优势。改变对于医疗职业人员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的态度,帮助人员明确进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出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对于学生要制定出更切合医疗行业实际的培养方案,结合医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人才培养。在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添加足够多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内容,将医学院校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进行合规化处理。将其作为医学生培养的基础性条件,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构建起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

针对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建设,要具备合理性、可执行性。将教育内容细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模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各人文科學素养的教育。其中显性课程就是基础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了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两个小的部分。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和自由组合。依靠以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途径,进行培养目标的确定。医学院校都是3-5年制,但是各种实践课程较多。这就需要将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教学和学科知识进行渗透融合,充分的发挥课程教学的优势。让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教学贯穿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共同提升。

2.3 优化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

主动引入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直观的教学过程,吸引学生自动的参与到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的教学之中。改进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让课程内容和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活学活用,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讨论、微信、微博等课内外丰富的活动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运用更加丰富多样的实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同时要对于考核手段进行优化,采用学术会议、口试、现场演示等形式进行考核评价,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2.4 注重社会实践

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教学不应该限制于此,要将其更多的添加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之中。医学院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活动。通过对于校歌、校训等具象的人文元素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各使命感。另外可以组织以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各种社团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的学习和成长。培养学生协调沟通、合作互助的意识和能力,逐步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的文化节、技能大赛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我展示的舞台。或者通过社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良好氛围中成长。家长和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的进程。总之,在校园的各种情景中、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都可以对于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实现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目的。除此之外,在院校融合的实践模式之下,学生将能更好的感受到医护工作者实际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在技能和素养上仍存在的不足,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做出改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对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建设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医学院校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医学院校教育的实际,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明确以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方案;构建起完善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课程教育体系;优化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注重社会实践。培养职业素养进和道德素养同步发展优秀人才,为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萍乡市卫生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思想品德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选择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