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园安全角度对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的研究

2019-10-20卞加红张纹豪查紫嫣

知识文库 2019年18期
关键词:机制校园高职

卞加红 张纹豪 查紫嫣

校园安全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保底工程,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的和谐稳定。近几年校园安全事故日益增加,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尤其是校园欺凌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具有严重危害性,对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具有威胁性,因此,校园欺凌事件的治理刻不容缓。本文从校园安全角度出发,分析某高职院校校园欺凌问题的特征和原因,构建适合高职院校校园欺凌事件的治理机制,并落实推广到实际工作中。

1 校园安全现状分析

2017年12月、校园安全入选2017年民生热词榜;2018年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专门下发了红头文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春季开学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并明确了督查内容,要求各级严格部署做好检查工作;2018年11月30日山东省通过了《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从法律层面来保障校园安全、维护学校秩序和保护学生权益,由此得出校园安全已成为国家体系化建设和发展的内容,必须构建常态化机制、层层落实下去。

传统校园安全主要聚焦在食品安全隐患、宿舍用电用水安全隐患等,但是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出,引起了社会舆论关注,给学生造成身心损害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学生人格精神的发展,长远考虑势必对学校和社会造成危害性,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 校园欺凌问题的调查分析: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2.1 解读校园欺凌調查问卷

一是学生校园欺凌认知度增强:从调查问卷中得出56%的同学听过或看过校园欺凌;64%的同学知道校园欺凌反映的渠道。二是法制意识增强: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发生校园欺凌后78%的同学认为校园欺凌行为必须通过法律加强管理和惩治。三是欺凌方式多样化发展,隐性欺凌呈上升趋势发展:调查问卷中女性同学偏多,同学之间辱骂,孤立占了大多数,行动上的冲突减少。

2.2 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小,这时期学生思想活跃,情感充沛,易冲动,自我管理能力低;对知识理解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易出现错误的社会意识;男女生思考、处理问题方式不一,女生多疑,口角辱骂隐性欺凌方式偏多,男生张扬,处理问题容易发生过激行为。二是家庭、学校教育不连贯: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的发展,父母溺爱纵容孩子易造成孩子的任意妄为;学校的教育要求学生识大体顾大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统一,易造成学生面对问题时找不到答案,以自我为中心。

3 校园欺凌事件治理机制

校园欺凌事件治理是维护校园安全工作的难点,需要考虑当事人的隐私和权力,不能操之过急,但也不能置之不理,需要把握好治理的“度”,因此校园欺凌事件的治理要以学生为中心、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做到预防教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三个方面,共筑校园安全防线。

3.1 构建校园欺凌事件预防机制

预防机制的建立需要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一是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二是辅导员要有责任意识,建立学生信息档案,定期谈心谈话,借助网络力量,建立学生微信群、家长微信群、成立个人的网络教育空间论坛,多方面、全方位引导学生,形成洞察异常学生的敏锐力,做好家校互动的同时把一些恶性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三是学生工作部门要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源预防欺凌事件发生;学生作为校园欺凌的当事人,具有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学校要组织校园欺凌主题的讲座,通过邀请法律专家、公安部门对学生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另一方面学生要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发现有欺凌动向或受到欺凌苗头时,要及时和老师、家长、朋友寻求帮助或保护,避免受到严重伤害。

3.2 制定校园欺凌事件应急机制

校园欺凌事件应急机制,关键是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学校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一是要成立以学院领导为负责人的应急小组,组成人员涵盖学生工作处长、安全工作处长、宣传处处长、系部的书记、专职辅导员等,从上而下形成连贯性,做好校园欺凌事件信息报告,及时处置校园欺凌突发问题。二是制定好校园欺凌事件处置流程:参考《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形成分级、分层、处置流程,从处置时间、地点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责任划分必须清晰,当事人隐私保护等细节必须周全,家长对接安抚工作必须有理有据,能够及时、快速、果断处理,对学生和家长负责。三是实施好教育引导和帮扶,对实施校园欺凌的同学学校、辅导员要跟踪了解其行为动机和深层原因,因地放矢的开展教育和帮扶,做好心理辅导和行动指导,帮助改正其不良行为。

3.3 落实校园欺凌事件处罚机制

校园欺凌事件的根本治理需要上下齐心,多措并举,一是优化学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对校园欺凌施暴者根据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纪律处分,并将校园欺凌行为落实到日常学生行为量化分,计入学生综合测评;二是完善司法保护制度,推动依法治理,对于校园欺凌学生根据危害程度移送司法机关给予警示教育或刑事处罚;对于唆使、威胁、利用校园学生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当事人按照违法犯罪,依法从重惩处,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治理的校园安全防护网。

3.4 推动社会公众参与治理机制建设

重视社会公众的能力,明确社会公众对校园欺凌的监督责任和监管义务,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通过宣讲、志愿服务、校园巡逻等形式,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让社会公众参与到校园欺凌治理的大队伍,加强协同联动性、增加社会参与度,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和落实。

(作者单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机制校园高职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皮革机制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