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019-10-20汪洋陈永光
汪洋 陈永光
1 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于2007年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镇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乐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为解决学生因为缺课或者其他种种原因而学习跟不上的问题,录制了配有实时讲解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上传到YouTube上。不久,这些视频被学生接受并且广泛传播。更具有开创性的是,两位教师让学生先在家自学视频,以此为基础课上解答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这种方法与统的教学模式同,他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学习过程进行了顺序的颠倒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辅导者,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自主性大大提升,与传统教学方式对比,翻转课堂有如下优点:
(1)因材施教。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班级规模一般比较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按照教学计划传授知识,因为人数过多,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求,也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更利于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2)人性化教育。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对学习时间、空间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把握学习进程,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进行研究问题,以获得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沟通协作、自主探索的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2 微信与翻转课堂的相关性探析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完全免费的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即时通讯服务软件,具有交流、传播等多种功能。微信支持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分享文字和图片,支持分组聊天等功能。数据显示,我国的微信月活跃用户近11亿,微信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交往支付方式,人们不再局限于即时通信工具,用户数量的广泛让人们通过网络微信随时随地交流和沟通。
国外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时间较早,也比较深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比较有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罕学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石桥小学的数学翻转课堂以及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翻转课堂等等。在国内,对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本文基于微信平台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势:(1)多样便捷的学习媒体终端。微信有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Mac版,学习者可以方便地自主选择学习平台,进行操作学习。(2)便捷的信息推送方式。微信提供了一种“对话即服务,对话即搜索”的新型服务方式。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在WEB后台看到,可以立刻跟进处理,信息是异步的,直达的,方便而有效(3)提供移动学习支持。教师将教学视频推送到微信,学生只要拥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使学习无处不在。(4)即时分享思想,进行协作学习。在微信平台上,师生可以集合在一起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协作学习,即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实现教师和某个学生之间点对点的交流。
3 微信公众平台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3.1 课前设计模块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的需要,结合微信的主要交互功能模块,搭建基于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平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学习资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努力创造一种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将课程资料或者与教学相关的网络链接等学习材料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需要考虑到教学资料的视觉效果和时间长度等因素,以构建出适合学生且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当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了解以后,可通过练习等方式进行自测,巩固学习成果,将自测的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前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为课堂的知识点答疑解惑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中,教师可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可利用微信功能设定一些简单功能,比如将口令密码与相关学习资料绑定,学生通过简单的回复便可获取学习资源,增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不同的学生得到了相同的知识,却达不到教师的预期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模式改善了这种弊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推送不同、内容丰富、多形式的教学内容。
3.2 课堂教学模块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交流与讨论,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最终实现知识内化。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各方面要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
第一、教师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根据学生自学的困难点确定在课堂上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教师总结出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均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可根据问题的大小来确定是否需要拆分成子问题,最后再进行协作探究。教师的角色主要为领路人,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使用学习工具。
第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块中,教师应着重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学生个体的发展角度来看,学习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以下四层含义:(1)学习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教師只能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己去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问题。学生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需求,他们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2)每个学生(有特殊原因的除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
第三、成果交流。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后,可完成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成果的汇报及学习体验的交流,也可将成果经整理发送至网络平台,以便后续的复习及回顾思考。
4 结语
在基于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加重要。教师课前既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学习资料,又要设计组织真实的、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课后又要进行课堂的教学总结,分享学习成果,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效果评价,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具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创新模式的翻转课堂的尝试能否取得成功,还需要更多的教学实践的检验,责任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