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问题研究
2019-10-20周春莲
周春莲
摘 要: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顺利运转、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因此构建全过程预算管理体系则成为单位预算改革的基本方向。本文从预算管理的概念出发,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特点从预算管理理念、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角度分析预算改革中面临的问题,进而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预算编制体系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无论是单位的长远发展,还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都需要预算的筹划、规范与控制,这样才能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简单来讲,预算就是预先进行资源筹划与利用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管理主要通过资金的调度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在需要根据自身职能以及具体业务对财务资金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结合预算执行及时改善和调整单位内部管理方案,实现预算发展目标。与企业预算管理不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資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于效益的追求缺乏强烈的欲望,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通过预算改革规避传统预算管理中的弊端,推动全面预算体系的构建则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不足
虽然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开展的基本依据,但是由于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例如一些单位领导,在单位运行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财务管理上,缺乏对预算管理重视,在年初的预算编制中也只是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基本的规划,难以从单位自身发展以及国家财政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进行科学设计,从而影响了预算执行效果。此外,全面预算理念的渗透效果不佳,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规划,一些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保障机制在行权利下形同虚设,难以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体系,从而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2.预算编制体系不完善
编制工作是预算管理的起点,科学的编制方法、系统的预算内容能够为预算执行提供明确、严格的依据。目前在大多行政事业单位依然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法,即根据往年预算基数以及本年度的预算发展目标进行一定调整的预算方式,这样的预算编制过程对于编制者的主观经验依赖较强,缺乏对下一年度实践业务的合理规划,影响了预算的执行效果。此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管理者将编制任务放在了财务部门,且缺乏对专门预算编制人员、编制时间的安排与规划,从而影响了预算编制方案的整体质量。
3.预算执行过程缺乏力度
预算目标能够最终实现的关键就在于预算执行效果的好坏。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之所以预算管理目标难以实现,其关键就在于预算执行过程存下漏洞。例如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态度不端正,对预算执行过程缺乏规划,甚至存在随意调整、更改预算方案的情况,导致预算超支等问题时有发生;预算执行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与检验,限制了预算执行效果的反馈;相关部门对预算执行偏差的分析和调查缺乏力度,工作效率低下,经常出现“马后炮”的情况,导致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相脱节。
4.预算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需要内外监督的全面约束,但是从内部监督来看,单位内部监督体系缺乏独立性,领导意志的干预常常影响预算执行,同时预算考核缺乏严格系统的评估标准,考核机制不健全,监督办法相对单一等也影响了预算监督效果;从外部监督形同虚设、缺乏力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降低了预算目标的完成度。例如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中,尚未形成专门的预算监督考核部门,考核标准、考核办法缺乏严肃性,影响了单位内部对预算权威性的认识;在外部监督中,监管部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情况缺乏控制力度,民众监督缺乏充分、真实的信息支撑等,影响了单位预算考核激励和奖惩机制的建立,纵容了预算执行过程随意、散漫的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的对策
1.转变预算理念,推动预算改革
预算改革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树立科学预算管理理念,从根本上为预算管理实践的开展奠定基础。具体来讲,行政事业单位转变预算理念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重新认识预算的重要性,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调整预算思路。单位领导者对预算改革具有示范带头、督促推动作用,因此,领导者应以身作则,主动摒弃传统的预算管理理念,积极响应国家预算改革的号召,重新认识预算对于单位内部有效运行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作用,并积极引入全面预算理念,维护《预算法》的权威性,用先进的理念支持预算改革,用严格的法律维护预算权威。第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单位内部人员是预算执行、落实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营造全面预算管理氛围对于推动预算执行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单位内部应加强预算管理宣传,提高各部门、各负责人在预算管理中的责任感,提高其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着重培训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财会管理落实预算考核,提高预算执行效果。第三,统筹预算管理安排,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需要严格的制度保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从编制、执行到考核制定科学制度规范,确保每一项预算支出都有据可依。
2.创新编制方法,保证预算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应基于编制工作的基础性,加强编制体系构建,为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奠定基石。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合理规划预算编制时间,预算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烦琐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完成对各项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分析,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日渐复杂的背景下。因此,单位领导应合理规划预算编制时间,并理顺各环节工作,保证真实、全面、充足的财会信息在预算部门汇集,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持。其次,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小组,明确编制责任。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中,领导者应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专门的编制小组,该小组通常由财务部门牵头,并挑选出业务水平过硬、工作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担任编制工作,财务部门应对会计信息汇总、整理、编报,进而形成编制方案。最后,创新预算编制方法,优化预算编制结果,虽然增量预算法已经沿用多年,且存在明显优势,但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单纯采用增量预算编制已经难以满足对未来业务开展的规划与预测,因此,编制小组应积极引入零基预算法,排除历史经验和往年数据对下一年度预算工作的影响,同时兼顾上一年度的数据和社会行业数据,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预算编制方案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3.控制執行过程,推动预算落实
预算执行是将预算编制目标逐渐渗透到实际工作中来,并逐步推动资源配置方案落实的过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其涉及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因此,要想保证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相匹配,提高预算管理效果,单位内部必须要建立系统的执行流程,严格的执行制度、完善的执行标准,这样才能推动预算编制方案层层下达至各个职能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编制一经审批通过,就应该成为各部门工作的基本依据。各部门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落实责任制,将预算目标不断细化并落实到个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人员负责,避免出现预算执行问题后相互推诿;另一方面要保证预算的权威性,预算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编制方案,如有资金用途调整,则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系统审查资金用途调整原因,并根据单位业务开展情况加以批准并落实,进而避免个人与部门随意调整预算资金使用的弊端,对于随意调整预算资金执行标准的问题,一经查出应严格追责。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落实监督责任,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及时发现各部门乃至个人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预算资金落实不到位,预算超支、预算执行推迟等问题进行全面追责,并及时整改,理顺影响预算执行中的关节,保证预算编制按计划执行,提高预算执行效果。
4.健全考核体系,加强预算监督
预算监督是强化预算执行力度,检验预算执行目标完成度的必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在强化内部监督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出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在预算绩效考核过程中,单位应积极建立专门的监督考核部门,并保持工作的独立性,同时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引入科学的评价方法,结合各部门的业务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单位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各部门以及个人的工作情况与预算绩效相挂钩,将预算考核结果列入相关人员的薪酬、职级和奖惩的影响因素中,奖优惩劣,激励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预算工作反思和总结。此外,外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建立全程监督和定期检查制度,评估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结合监督调查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整改意见,优化内部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预算管理意识,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单位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针对此,在预算改革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渗透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从创新编制方法,完善执行过程,加强考核评价等环节入手,优化预算管理过程,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健康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张馨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问题研究.智库时代,2018(47).
2.郑爱莲.新形势下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探析.财会学习,2018(26).
(责任编辑:刘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