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育大格局视野下创新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研究

2019-10-20史策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西安市创新

史策

摘 要:西安市2017年颁布的《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中明确了五年内打造大西安的战略规划,形成了培育大格局视野下西安战略发展新方向。在培育大格局视野下,创新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需要首先在战略规划层面突破创新,同时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广路径设计引进方式。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格局;创新;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需要“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作为古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核心,西安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前进道路上,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打造“一带一路”人才新高地。在培育大格局视野下,“人才是实现‘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目标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

一、大西安的大格局内容概述

“大西安”的全称应当是“西安市―西咸新区”。因此,大西安的“大”首先体现在行政区划方面,原有的西安市行政区划加上新划入的西咸新区,大西安的行政区划面积达到了10745平方公里。在《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中,大西安的新格局将不断增强新功能,比如西部地区核心的经济、文化(丝路文化)、科创(丝路科创)、对外交流、内陆开放以及国家级交通枢纽等。

而在全面扩大的行政区划基础上,大西安还要实现区域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经济大格局,要让西安进入副省级城市区域经济生产总值增幅第一梯队的阵列。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对经济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比如高新技术产值增幅要在总产值中占比超过20%,科技进步助推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则要超过60%。这其中还要强化和推动民间资本投资的增长,要使民间资本投资超过五千亿大关。民营经济的比重则要在国民经济总体中占据超过60%。

同时,要实现“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城市新空间布局,成为大西安特有的“三轴两带多中心多组团”标志。并要加快建设“三廊一角一通道”。即科创走廊“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沣西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工业走廊“经开区+高陵组团+临潼组团+航空基地+富阎板块”和文化走廊“曲江新区+楼观道文化展示区+白鹿原+临潼景区”组成的“三廊”;高新科技金融区+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曲江浐灞文化金融、新金融试验区形成的金融大三角;国际港务区+空港新城+浐灞生态区形成的开放交流通道。

建設“三廊一角一通道”为的是使大西安通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过去存在于工业、文化、金融三个传统产业的短板。更要形成新时期西安地区大格局下的创新产业发展系统“364”,即,战略新兴产业作龙头、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是载体。

大西安的大格局还要体现在对外交流。根据规划,未来大西安要争取在三四年时间内实现进出口总值超六百亿美元,年度实际利用内资超四千亿元、外资超过六十亿美元,而世界五百强企业到西安参与投资的数量则要超过二百家。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对于培育大西安格局的重要意义

基于培育大格局视野下的西安来说,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更是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优势助力发展优势的关键因素。比如,《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制定了培育六个千亿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这些战略新产业中没有一个不是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领军才能得以落实和实施的规划设计。

又如,未来的大西安行政区划中,新增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要分别突破三千家和两万家大关,且这些新增的科技型企业产生的产值增幅要占到工业产值增幅总量的七成以上。再如,《规划》制定的截止日期前,大西安范围内,高新技术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五十亿元的企业要比2016年时的数量翻一番,且要培育出具高成长性科技类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两百家,并要使其成为股市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新三板中的核心、主体。

更不用说,未来的大西安还要力争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要基于“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数字化+”打造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要使大西安区域内实现从先进制造转向先进“智”造的新发展格局。无疑,这些基于新一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创新产业模式都是各种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后的2.0版本,需要既有传统制造业基础又不乏新兴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专才+通才方能驾驭和驱动。只有当大西安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人力资源“蓄水池”,大格局视野下的大西安才能真正实现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等所有环节的网络化、平台化互联互通,才能实现网络化的协同制造与“智”造,从传统制造业发展成为服务型制造业甚至定制型制造业。

显而易见,要达成以上任何目标,都需要各行各业引入足够的高层次人才。不仅要弥补过去在产业规划上出现的人才结构缺陷,而且要以新带旧、以高拉低,利用同层次人才的领军力量、技术创新动能实现以点带面的创新驱动新发展。

三、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整体数量不足

不仅是西安市,全国许多中部、西部的内陆地区和城市长期以来都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东、南部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城市。

这首先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诸多客观条件存在“先天不足”。比如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的效益产出有限;更加陈旧落后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公开性与透明度、远远落后于东、南部发达地区的发展环境与文化氛围;以及由以上种种综合影响导致的内陆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整体发展相对滞后等。

其次则是中西部许多地区、城市在人才引进与培育方面的观念有待创新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相较于更加活跃的东、南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城市的人才管理思想与手段依然陷于陈旧的体制、编制模式难以有所超越。这不仅造成外部优秀人才的流入面临众多限制,而且往往因为体制内外的待遇差异等不公平现象挫伤了人才积极性,降低了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吸引力。

因此,从总的数量上看,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城市在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引入整体数量上呈现明显不足的情况。

2.引进来、留不住的问题

正是由于存在以上众多不良现象,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还存在较为显著的“留不住”问题,也就是人才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特别是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更加容易受到發达地区吸引,而在中西部地区难以长久停留,成为众多“东南飞”群体中的成员。

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在引入人才后相对缺乏后续保障、服务机制,比如户籍门槛就是长期无法打破的壁垒坚冰。无法落户极易给人才造成“过客”的负面印象,对引入地缺乏归属感,认同度不高。加之由于户籍门槛连带造成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阻碍、不便,更加剧了人才流出的情况。

3.人才作用难以发挥的问题

缺少相应的平台建设造成人才作用难以发挥是另一类比较典型的问题。缺乏平台构建不仅无法实现人才知识和技能的现实转化,而且难以产生足够的人才吸引力、凝聚力,自然就无法使前沿、核心、高精尖的先进技术得以汇集继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平台建设的人才引进终会因人才作用无法有效发挥而形同虚设。此外,缺乏具有足够针对性的人才保障机制也是制约人才作用发挥的瓶颈,包括人才落户、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建设相对落后。这些后顾之忧会极大地挫伤外来人才本土化的热情,影响人才在本地区倾注心力实现更多的价值创造。

四、培育大格局视野下创新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设策略

1.战略规划层面的创新

高层次人才引进是《规划》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不能缺少顶层设计、政策制定环节的引导。正因如此,西安专门就人才引进制定并颁布了《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指出了人才引进战略的重点在于“放权、松绑、服务、激励、环境”。核心是持续深化区域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并分别就紧缺人才、现有人才、关键人才、高端人才制定了各具针对性的引进措施,分别是“加快”“激活”“稳定”“造就”。目的在于尽快解决区域性领军人才匮乏、国际化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管理市场化程度有限及人才引进服务环节状态不佳等诸多问题。最终目标则是通过引进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助力大西安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形成新时期大格局。

在出台《措施》基础上,西安围绕大格局创新产业“364“体系将未来需引进的高层次目标人才划分为五类,分别是A类的国内外顶尖人才、B类的国家级领军人才,C类的地方级领军人才、D类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类人才以及E类的应用型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类人才。并根据目标人才类别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5531”计划,即,五年内,在大西安范围内,要外引和内培A类人才五十名、B类人才三百名、C类人才一千名,以实现创办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不仅如此,还要实现D类人才引进十万名,其中须包含至少两万名双创人才;E类人才引进八十万名;海外人才引进五万名。另需引入优秀创业、创新团队超过一千个。

2.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

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大西安格局下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建立起清单制度,使涉及人才引进工作的招聘、审核、服务、流动等各环节相关的管理权利与责任等均下放至市级层面,实现市级组织机构对引进工作的全面清理、核查各类审批与收费工作。

细化人才引进工作流程。将人才引进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并下达到各县、区、开发区、市级单位,并制定任务考核法统一归入市目标考核责任整体。同时要采取“柔性”引入法推动和促进人才流动,通过外引实现更为优质的内培,进而使人才引进发挥火种作用,帮助大西安格局下形成生生不息的人才可持续化成长的新态势。

为了让引进的人才留得住、本土化,强大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大西安格局下,政府的资金投入当成为引水之源,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以市场化筹措和运作的方式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准备好至少三十亿元的创业创新基金等。

3.多渠道广路径设计引进方式

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仅是指人才类型多种多样,也是指人才引进方式的各种形式与手段不一而足。大西安格局下,高层次人才的来源涉及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因此引入人才既可以采取团体或个体推荐式、专题项目吸引式、专场招聘式,也可以是中介猎头寻觅引荐式和以才引才式。

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起各机构、组织、项目甚至个人的人才引进热情,大西安设置“伯乐奖”给予机构组织在引荐人才活动中以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比如,针对ABC三类人才的引进分别奖励一百万元、五十万元、二十万元;D类人才引进奖励一千元/人;针对用人单位引入ABCD类人才的行为还要奖励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创启动费等,并要将这些奖励纳入用人单位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内。

4.构筑扎实的外引内培平台

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不仅包括吸引外部人才进入大西安,更需要将其实现本土化、扩大化、延伸化。也就是要让这些外来的高层次人才如同星星之火般燎起大西安范围内更多人才汇集和成长的平原,要使外引的人才每一个都成为火种,成为能够指导和启发越来越多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吸铁石和助推器。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西安不断构筑扎实的外引内培平台。这其中既有用人单位建设基地,高等教育院校开设市场导向化的专业教育,二者合作设立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和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孵化基地;也有政府与地方合力新增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科创技术中心、博士后双创基地等。

此外,鼓励企业科创高级人才与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人才,企业中的高级职称人才还可兼任高校教授。鼓励大西安范围内的文理类学院更名、升大,开设硕士研究生人才培育中心;支持高校、职校、应用类人才培训教育机构合力,以市场为导向新增和设置更具针对性的产业专业或行业专业,以此培育和发展更多本土化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5.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完善引进人才保障措施

要使引进来的高层次人才真正留下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完善引进人才保障措施至关重要。大西安针对人才外引和内培的后续保障工作设计了针对人才“双创”活动的“清单制”和“帮办制”,也就是市政务中心与人才交流中心合作,以专员服务和统一的一站式窗口为“双创”高级人才提供两个“清单”(政策和服务)、免费为人才开展四个“帮办“(办企业、落户口、兑现人才政策、提供社保教育医疗服务等),从而免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在大西安发挥才能、成长发展。

五、结语

只有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大格局下的大西安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切实践行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这不仅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助力西安实现“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新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借助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践行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等全方位发展战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亮,杨硕.苏北地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路径选择与策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7(10).

2.张宁.关于地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管理工作创新研究.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04).

3.陈妍彦.试分析加强和改进“新常态”下各级地方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福州党校学报,2017(06).

4.李拓宇,李飞,陆国栋.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5.苏学满,孙丽丽.“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人才的新需求.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2).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高层次人才西安市创新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123的几种说法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企业高层次人才评估指标机制研究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