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建筑标准化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2019-10-20张丽琴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联系经济效益

张丽琴

摘 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导致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提高建筑经济效益,才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满足该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建筑标准化的实施,能够在保障整体施工质量基础上减少资金的耗费,为建筑企业带来更高的资金收益,本文主要就加强建筑标准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建筑标准化;经济效益;联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进一步增快,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大幅度提升,并且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得到持续的发展,需要建筑企业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在保障建筑物施工质量基础上减少施工成本。因此说建筑标准化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建筑标准化措施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只有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促进建筑标准化的实施,才能够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建筑标准化跟经济效益的关联性

建筑标准化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制定一系列的规则,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这些规则进行工作,借此来获得最大化的施工效益。在建筑标准化基础上开展建筑施工作业,可以有效避免一些施工问题的发生,减少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返工情况,帮助施工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建筑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涉及到非常多的施工环节,有很多的建筑施工材料以及施工配件都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如果未做好建筑标准化,会导致各个施工环节无法得到有效的衔接,一方面难以保障整体施工质量,另一方面还会拖延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模块化、体系化以及综合化的施工方式,能够保障整个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可以说建筑标准化是提升建筑施工效益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好了建筑标准化,才能够有效减少工程施工中产生的成本,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并且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此外经济效益的增加也会促进建筑标准化的实施,因此可以把建筑标准化跟经济效益提升作为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来看待。

二、建筑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标准化制度

很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标准来进行,施工过程的合理性不足,也就经常性出现渗水或者墙体裂缝等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我国近年来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指导施工,但是依旧没有构成完善的标准化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目标比较模糊,对于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施工方法也无法明确,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屡禁不止。因此说目前建筑企业在工程标准化施工过程中还存在有标准化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对于施工流程难以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也就影响到了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跟施工质量。

(二)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不够完善

我国很多施工企业还存在有施工管理理念过于落后等问题,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经济以及管理三方面的关系无法进行有效协调,也就阻碍了建筑标准化的有效落实。很多施工企业都是将管理重点放在技术管理上面,对于经济管理以及组织管理的重视力度不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只是做好设备跟施工环节的管理,保障施工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在这一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对施工环节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并且存在有比较大的局限性,难以进行施工质量跟施工效益的有机结合。施工过程管理缺乏完善性,会让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无法有效衔接,施工进度也难以保障。

(三)未做好建筑材料的管理工作

建筑材料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达到了70%以上,只有做好建筑材料的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避免材料浪费或者质量不足等问题出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益。但是很多建筑企业并没有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在进行材料质量检测过程中多是草草了事,对于一些小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发现,导致了一些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进行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部分采购人员并没有做到货比三家,也没有对施工材料的价格以及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就草率的进行了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导致具体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材料过于昂贵的问题,施工成本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结合施工需求进行材料的配置,避免材料浪费等问题发生。

三、增强建筑标准化,提升建筑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专门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部门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内容多,施工环节比较复杂,还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业,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施工管理效果。但是不同部门的职责不一致,难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只有构建了专门的施工质量管理部門,复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每一步都按照设计标准来进行,从而实现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为了增强建筑标准化,要求各建筑企业能够进行施工责任的细化跟落实,让所有参建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施工标准进行作业,避免一系列施工问题的发生。此外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突发问题也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保障建筑施工质量跟施工进度。

(二)注重施工设计的节能环保性

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提高建筑物的施工效益跟使用效益。只有对施工环节中存在的能源浪费环节有清晰的了解,随后针对性的制定节能设计方案,才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浪费等问题出现。比如在进行建筑物的电力系统施工过程中,还要避免电线等电器上出现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融入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来避免不必要能源消耗的发生。

(三)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

现场管理作为整个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控,让所有参建人员严格遵循施工标准化规程进行作业,才能够实现建筑标准化施工,促进项目完成质量以及项目进度得到新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施工企业建立现场质量检查小组,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并且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保障整个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也是建筑标准化得以落实的重要前提,需要施工企业进一步加强对该环节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

(四)细化标准项目

加强建筑标准化,确保建筑质量,全面提高建筑经济效益,则必须细化重点标准项目。从整体结构来看,建筑结构标准项目包括技术标准,经济标准,管理标准。所谓的技术标准是指依据最佳施工方案,准确定位施工技术,合理配置施工材料,充分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像智能化技术、远程监控技术、BIM技术等,从而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经济标准与建筑经济目标密切相关,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在确保建筑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各项成本支出,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管理标准涉及到了建筑施工管理各方面,在制定各项标准的过程中,须明确施工材料采购标准、质检标准、设备材料存储维护标准、配置使用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标准和竣工验收标准等。

四、结束语

建筑标准化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就要求各建筑企业能够加强自身的建筑标准化建设力度,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为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桐.陕西: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8,000(004):P.4-4.

[2]王浩.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探析[J].中国标准化,2017,(8):78.

猜你喜欢

联系经济效益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电厂燃煤管理方法探讨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