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航站楼指廊扩建设计探索
2019-10-20王新伟
王新伟
摘 要:大型多指廊航站楼作为机场建设项目中较为重大的工程在设计中有其独有的特点和规律,也受到独特的国情以及不同的因素影响,通过对参与的设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大型多指廊航站楼主楼与指廊分期建设中的设计细节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航站楼;指廊;扩建;流程
目前,我国的航空运输事业和机场航站楼建设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不断的有大型多指廊航站楼出现在设计工作中,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航站楼主楼与指廊经常处于不同的设计建设阶段,下面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西四指廊扩建为例对指廊扩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阐述分析,希望能对同类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概况
按照总体规划,白云机场规划有两个航站区,共三座航站楼。一号航站楼和二号航站楼组成第一航站区,三号航站楼为第二航站区(见图1)。目前正在使用的为一、二号航站楼。
一号航站楼由主楼、连接楼及六条指廊(东1-3号指廊和西1-3号指廊)组成。二号航站楼规划为一座主楼和六条指廊(东4-6号指廊及西4-6号指廊),设计目标年为2020年,建成后可以满足4500万的年旅客使用需求。二号航站楼工程采用主楼一次建设到位,候机指廊分期建设的方式。二号航站楼工程一期建设主楼、四条指廊(东5-6号指廊及西5-6号指廊)及连接楼。
二、二号航站楼工程介绍
已建设的二号航站楼规模为62.4万m2。航站楼由主楼、前列式北指廊及西五、西六、东五、东六指廊组成,其中北指廊为国内、国际分层共用機位指廊,西五、西六指廊为国内进出港同层混流指廊,东五、东六指廊为国际指廊(东六指廊局部为国内、国际分层共用机位指廊)。
航站主楼内主要的旅客使用区域一次性完成建设,值机柜台、国内及国际安检及出境联检区、国际到达联检设施和设备、国内及国际行李提取大厅一次性建设到位,续建东四、西四指廊时将无须扩建该部分设施。
三、西四指廊及连接楼工程主要设计参数分析
西四指廊及连接楼工程作为二号航站楼功能的续建工程,与二号航站楼扩建工程的关系密不可分。由于西四指廊及连接楼不具备独立的旅客处理能力,主要作为候机及旅客到达通道使用,其功能是二号航站楼功能的补充,二号航站楼预留的条件对于西四指廊及连接楼工程的方案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确定西四指廊的设计参数,就需要从二号航站楼乃至整个航站区的角度进行分析。
四、西四指廊容量计算
设计目标年定为2020年,二号航站楼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根据预测,西四指廊高峰小时旅客量2500人,进出港比例为1:1,不均衡系数60%,国内转国内旅客按5.5%计算,国内转国际旅客按6.5%计算。
五、指廊楼层分布及各层主要功能
西四指廊是广州二号航站楼的延续,交通空间与西五、西六指廊连通,旅客进出港人流通过连廊与西五、西六指廊进出港人流汇合到达二号航站楼或西四指廊,因此西四指廊旅客进出港人流组织形式与现有西五、西六指廊关系密切,通过分析现有西五、西六指廊及二号航站楼,确定西四指廊为国内进出港同层混流指廊,各层功能分布如下:
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水电空设备专业管沟,管沟分空调水专业及电气专业两仓设置,各设备专业主要管线通过管沟由交通中心及停车楼的设备中心引出,经主楼管沟引至西指廊各竖向管井。
首层:主要功能空间为贵宾室、国内误机旅客等候厅、航空公司及机场空侧服务用房、其他配套内部办公用房及相关机电专业设备用房。
贵宾室位于西五指廊陆侧端,主要为国内商务/政要进出港提供相关的服务。
二层:作为国内进出港旅客混流层,其主要功能空间为出港旅客候机厅、进港旅客到达通道、卫生间、内部办公用房及相关机电专业设备用房。
西三、四指廊间连廊:由于西三、四指廊旅客流程不同(西三指廊为旅客出发、到达分流形式;西四指廊为旅客出发、到达混流形式),因此在西三、四指廊间连廊处设置旅客中转区,配套商业用房、内部办公用房及楼层转换交通核。
六、旅客流程
旅客流程是否合理、便捷是航站楼指廊设计的前提,本次扩建基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现状并且考虑与一号航站楼西三指廊的连接,将西四指廊旅客流程合理融入现有旅客流程,旅客流程主要包括国内进出港、国内中转国内、国内中转国际、国际中转国内、特殊航班、国内/国际贵宾及两舱等旅客流程。
(一)国内出港流程
从一号航站楼出发的国内出港旅客,部分由机场摆渡车运送到二号航站楼;部分由一号航站楼南北车道边进入一号航站楼办票大厅,需从二号各指廊出发的旅客进入西连廊,在连接处办理安检手续,经过西三—西四连廊再次验票进入二号各指廊候机厅等待登机。
从二号航站楼出发的国内出港旅客经出发层高架桥车道边或交通中心进入二号航站楼,通过共享大厅内的人行连接桥到达航站楼的三层值机大厅。国内旅客在值机大厅西翼的值机岛办理完登机手续和托运行李后,经人身及手提行李安全检查后乘自动扶梯或电梯进入西指廊出发层候机区,旅客登机时在本层检票后通过登机桥坡道到达登机桥固定端,经过活动端登机。
(二)国内进港流程
国内进港采用的是与出港混流的模式,西四指廊进港旅客离机后经登机桥活动端、固定端进入指廊候机厅步行前往同层主楼的进港通道,乘自动扶梯或电梯下行至行李提取厅提取行李。需由一号进港的乘客经过西三、西四连廊验票后进入一号航站楼西连廊二层,经西连廊二层到达行李提取大厅提取行李。国内进港旅客提取行李后经过一号、二号航站楼迎客厅到达位于室外出租车候车区或交通中心乘坐大巴、地铁、城轨、私车等离场。
高舱位旅客进港流程同普通旅客流程,没设置其他专用服务设施。
(三)中转流程流程
1、国内中转国内
经由一号航站楼中转的需提取行李的乘客经过国内进港流程提取行李,乘坐机场摆渡车到一号航站楼再次办理乘机手续。经由一号航站楼中转不需提取行李的旅客经由西三、西四指廊间连廊国内转国内设施办完手续后进入一号航站楼各指廊步行到所需前往的登机口附近休息等候登机。需由二号航站楼中转的乘客直接由二号航站楼西部各指廊中转流程解决,二号航站楼西部各指廊采用国内进出港同层混流的模式,在西指廊交通通道口部位为不需要提取行李的联程旅客设有国内转国内设施,旅客办完手续后,旅客直接同层步行到其他指廊各登机口附近休息等候登机。
2、国内中转国际
经由一号航站楼中转的需提取行李的乘客经过国内进港流程提取行李,乘坐机场摆渡车到一号航站楼再次办理乘机手续。经由一号航站楼中转不需提取行李的旅客经由西三、西四指廊间连廊中转设施办完手续后进入一号航站楼区域,汇入一号航站楼旅客到达流程,进入国内到港通道后,旅客走中转小流程继续行至一号航站楼的国内转国际手续厅办理中转手续。旅客办完中转手续后与国际出港旅客汇合进入国际出港流程。需由二号航站楼国内中转国际的旅客无需提取托运行李,旅客进港流程同国内到达流程,进入国内到港通道后,旅客走中转小流程继续同层东行至主楼中央的国内转国际手续厅办理中转手续。旅客办完中转手续后与国际出港旅客汇合进入国际出港流程。
3、 国际中转国内
A).一号航站楼进港国际中转二号航站楼旅客走国际进港流程,在一号航站楼国际行李提取厅提取行李后,经海关检查、动植物检疫及行李牌检查后旅客走一号航站楼国际中转国内小流程,进入中转厅厅办理中转手续及托运行李,旅客办完中转手续后进入西连廊,经过西三、西四连廊再次验票进入二号航站楼各指廊候机厅等待登机。
B).T2航站楼进港国际中转旅客
a)持联程机票旅客
旅客无需提取托运行李,与国际进港旅客走大流程,通过国际到达联检区边防检查后右转进入国际转国內休息厅,旅客在休息厅休息并等候海关后台查验行李放行,海关后台查验行李完毕后旅客依次通过海关手提行李检查及安全检查后同层进入北指廊国内候机厅,并可前往西指廊各登机口休息候机,需由一号航站楼出发的旅客经西三、西四指廊间连廊中转设施办完手续后进入一号航站楼区域,汇入一号航站楼各旅客流程。
b)持非联程机票旅客
与国际进港旅客走大流程,在国际行李提取厅提取行李后,经海关检查、动植物检疫及行李牌检查后旅客走国际中转国内小流程,进入中转厅厅办理中转手续及托运行李,旅客办完中转手续后乘电、扶梯上行至4.50米标高经行李提取厅上空的人行中转天桥同层进入西、北指廊出港候机厅休息,需由一号航站楼出发的旅客经西三、西四指廊间连廊中转设施办完手续后进入一号航站楼区域,汇入一号航站楼各旅客流程。
七、西四指廊建筑设计
西四指廊作为广州二号航站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候机到达大厅、登机桥、商业服务、办公、站坪服务、到达廊道、连廊等部分。
建筑设计应首先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做到流程简捷、交通顺畅。各部分的容量需要满足设计参数的要求,配置基本平衡,平面布置的功能关系合理,并要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满足未来管理和使用要求的变化。内部交通应与原建筑物的交通系统溶为一体,方便旅客辨认和使用,尽可能减少旅客步行距离,布局紧凑、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设施完善。新扩建部分内部的各种指示牌需要与原航站楼的指示牌在色彩、形式、字体等方面保持一致,使指示系统保持高度的连贯性,方便旅客辨认。
指廊的功能性很强,是空陆交通的交接点,不仅要求在空间的布局上要流程合理、简捷、功能分区明确,在服务设施内容配置上要充分考虑旅客的使用,设施应该全面,服务应该丰富细致。商业设施可能包括零售、餐饮、娱乐、通讯服务、商务服务等设施,还需要有办公、问讯等为旅客提供咨询等服务。主要部分必须采用无障碍设计,方便残疾人员的使用。剖面设计尽量与原航站楼一致减少高度的变化。
八、结束语
西四指廊是广州二号航站楼的延续,并通过连廊与西三指廊相连接,因此要求在整体上要与广州二号主楼及其它指廊形成完整统一、整体协调的外观形象,使得扩建部分与原建筑物相辅相成、完美融合。因此在进行扩建时还需要照顾西四指廊与这几个建筑的整体关系,需要突出航站楼的主体形象,妥善解决几个建筑物形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下需要反映地方文化、环境特点,反映地区性的时代风格。空侧设计需要满足预测的近机位停靠的要求,飞机进出方便,提高机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