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对藏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影响及应对
2019-10-20朱明圆
朱明圆
摘要:社会的变迁使少数民族音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藏族音乐,主要分析了当代藏族的音乐发展现状,社会变迁对藏族音乐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总结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措施。希望藏族音乐能的到很好的弘扬,永垂不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光添彩。
关键词:社会变迁;藏族音乐;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3-0065-01
Abstract:the changes of the society make the minority music also has some change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Tibetan music, mainly analyzes the contemporary Tibetan music development status, the impact of social changes on the Tibetan music and summarizes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measures. I hope that Tibetan music can be well carried forward, immortal, and add luster to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social change; Tibetan music; inheritance
藏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孕育了西藏独有的音乐形式,社会的变迁对藏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如何传承与发展藏族音乐,怎样减少社会变迁对藏族音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这非常值得思考。
1 藏族民间音乐的概述
藏族的民间音乐可谓是纷繁复杂,有着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和表现内容。藏族音乐融入了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山歌、族群音乐、作习音乐等等。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和外界交流不太便利,其语言也是和中原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形式,西藏民歌更是尤为独特,而且西藏民歌本身也是分很多种类的。藏民族民间音乐有很多种,主要有:堆谐、果谐、康谐和囊玛。
堆谐:又称踢踏舞、使用藏族所特有的乐器,一边弹奏,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堆谐在气质上奔放,雄厚,稳健,后来又将脚上的舞蹈主要突显出来,把原来单一舞步连接起来,使得整个歌舞氛围比较热烈。
果谐:在牧区又被称作为果卓。是一种伴舞的歌曲。果谐的舞蹈是一种圆圈的歌舞形式,表演时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包括人数、男女老幼等,因此最为常见也最受广大人民喜欢。
康谐:又称为弦子。表演时有领舞者手拉胡琴带领所有舞者边歌边舞。
囊玛:前奏比较缓慢,中部是歌曲,后面是舞曲,歌曲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清新明快的。
藏族民间音乐种类虽繁多,但无不彰显出人们自在快乐的生活场景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藏族人民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藏族民间音乐的生存现状
正是独特的地理特点和交通行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勇于进藏,这也使得一股“藏族热”的风潮涌入内陆,你在中国任何省份都可以听到《青藏高原》,《向着太阳》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并且由于“原生态”音乐的推崇,很多大型原生态音乐比赛也在内陆举行,其中“青歌赛”尤为著名。但我们在宣传原生态音乐的同时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大型宣传所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首先是专业化评分标准对原生态民族音乐的约束;其次,原生态音乐来源于自然环境,一旦被搬上舞台后脱离了自然环境,再加上过度的商业化宣传和包装使民族音乐或多或少丧失了原汁原味的民族风味。
3 社会变迁对藏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产生的影响
藏族音乐在全国流行起始于上个世纪的年代,发展到今天,从音乐特征和风格上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才旦卓玛为代表的一批藏族音乐家登上了中国音乐舞台。从那以后,藏族音乐被全国听众所了解,其欢快的旋律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征服了广大听众并被他们所热爱。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其这一时期作品主要以歌唱毛主席,歌唱家乡新面貌为主要内容,在歌词中就反应了一些社会风貌;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这时期采用了大众传媒来进行传播,这一时期藏族音乐最大的特征是涌现出了大批专业的藏族音乐创作人,同时内地顶尖的音乐人也开始集中创作藏族题材的音乐,从而产生了大批优秀的藏族流行音乐作品。第四个时期是进入到21世纪后,这一时期藏族音乐的最大特点是:这个时期的藏族流行歌手开始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与此同时,藏区各地的音乐新势力蓄势待发,歌手辈出、组合沉浮、乐队奋进,制造了不容忽视的“繁荣”局势。
4 社会变迁下对藏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作为原生态音乐的藏族音乐,和其他原生态音乐一样存在着一对矛盾。即“原生态”音乐要吸收其他音乐元素以求自我发展与“原生态”音乐要保持其原汁原味的本质形成了一对矛盾。[2]面对此种局面,笔者认为“保护”与“发展”是当今时代藏族音乐的唯一出路,但“保护与发展”不以为着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式的保护,鉴于此,笔者会针对藏族音乐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4.1政府在保护与传承藏族中应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我国政府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所以,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在保护与传承民族音乐中所处的重要位置,自觉的承担起保护与传承民族音乐的担子,在充分了解藏民族历史和把握藏族社会民情的基础上制定确切的措施,集结广大力量实现真正的音乐传承。此外,各级政府要根据中央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政策,更进一步鼓励、支持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办地方性的民族歌手乐手班及民间性的乐社及相关的艺术节等赛事。[3]
4.2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大众传媒来传承与保护藏族音乐。对着科學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方式也多样化,西藏音乐艺术的传承可以以声像档案和多媒体档案的形式进行保存,这不仅创新了西藏音乐艺术保存的新纪元,更为音乐艺术的传承提供了多种途径,对于西藏音乐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还可以设立藏族音乐文化博物馆,从民间搜集各种藏族乐器,以及表演服饰,传承的歌词谱曲等一系列与藏族音乐有关的物品和资料在博物馆进行陈列展示,让进藏旅游的游客,热爱藏乐和热衷于研究藏民族文化的人可以身临其境。
综上所述,社会虽然在不断变迁,对藏族音乐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应加强对原生态藏族音乐的传承保护,增强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消除因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失落感。
参考文献:
[1] 旺秀才丹.《藏族当代音乐发展概览》[J].《中国藏学》,2008(4)
[2] 王雯.《社会文化变迁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及应对》[J].《贵州民族研究》,2016(9)
[3]钦 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藏族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
[4]张璐.《对当代“原生态”音乐的几点思考》[J].《民族音乐》,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