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

2019-10-20胡晓艳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伤性骨科骨折

胡晓艳

【摘  要】目的: 探究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住入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联合疼痛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疼痛管理后VAS评分级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结果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不断优化护理路径和护理方法,在提高护理管理满意度上值得进一步借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疼痛管理;创伤骨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20)09-0156-01

疼痛是临床上外科手术常见的一种生理反应,当然在创伤骨折患者中也比较常见,且大多数的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达到中重度。随着临床手术患者在接受麻醉过程后,随着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消失,随着而来会出现第二次疼痛的高峰,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不但会产生术后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同时也会影响手术后的伤口愈合以及手术效果。因此,通过有效的方法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的研究重点,也是评价疼痛管理满意度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通过探究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指导,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住入院的创伤性骨折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范围37-85岁,平均年龄为(41.38士6.52);观察组患者100例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范围33-79岁,平均年龄为(38.54士7.2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工作环境、地域差异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人标准:①观察对象均为创伤性骨折,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②患者家属及本人同意本次研究并签字;排除标准:①患者除创伤性骨折外存在重大器质性疾病;②患者患有肿瘤及其他重大疾病。

1.2護理方式

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管理:将创伤性骨折患者送入病房之后进行相关的疼痛了解,遵从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用药,详细记录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程度以及缓解和改善的情况,同时对有创伤口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避免和防止细菌感染,及时更换敷料,每天记录伤口愈合情况,定期评估伤口愈合结果,保持病房通风以及良好的室内环境。

观察组护理方式:①成立疼痛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主管护师,护士三级责任制,进行全面的负责和管理疼痛护理工作,通过每天的查房,分析患者病情,伤口评估,疼痛评估,然后制定个性化的疼痛护理管理工作,共同的实践和探讨操作,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根据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调整护理方案。定期进行疼痛管理小组培训和技能考核,其中包括:疼痛概念、疼痛评估方法、疼痛护理要点、疼痛规范化用药原则、镇痛药物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可能产生的临床不良反应级处置原则,及非药物治疗方法等【1-2】。②制定规范化疼痛管理流程,符合以及满足本科室疼痛管理要求,进一步落实疼痛评估方法,制定疼痛评分细则,规范化疼痛咨询以及问诊方式,例如:采用数字化疼痛评估方法,通过数字化进行疼痛级别分级以及评估,从而确定患者的实际疼痛级别。采用三级责任制,由护士做好相关的疼痛评估工作,主管护师负责患者的定期疼痛评分以及日常问题上报,护士长负责商讨和制定相关疼痛护理方案,疼痛管理方式和措施,同时进行每日相关查房【3】。③护理管理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术后的体位护理等,环境护理主要是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卫生,营造良好温馨的住院环境,缓解患者的紧张、压抑情绪,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心理护理主要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会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这些情绪对伤口的恢复以及手术后的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容易造成失眠、消极以及不安的状态,护理人员需要通过相关的临床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每天的心灵沟通等方式进一步消除这种状态,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体位护理主要是采用合理的体位摆放以及制动原则,减轻患肢的疼痛和水肿,改善肢体及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等【4】。④加强疾病的健康宣教,临床上大多数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以及康复持续时间有着一定的影响,这些主要是由于患者本人及家属对疼痛知识认知的不够全面,在出现疼痛时没有及时的进行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因此造成疼痛持续时间延长,康复效果不佳以及伤口愈合不良等结果【5】,护理人员通过疼痛知识的讲解,以及相关治疗方案的宣教,提高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正确的指导止痛的方法,提高预后。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均采用VAS疼痛评分量表,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10分表示剧痛,0分表示无痛,区间内表示不同程度疼痛;②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评价,采用院内自制问卷调查表,总分100分,三级评价指标,80-100表示非常满意,60-79表示基本满意,小于60表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统计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其中护理前VAS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VAS评分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其中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 结论

疼痛对创伤骨折患者的术后愈合有很重要的影响,疼痛与手术的部位,体位摆放以及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等都有很大的关系,长期的疼痛持续加重或疼痛未见缓解对预后不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疼痛管理在当前临床护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采用疼痛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在改善术后患者的疼痛以及在护理满意度上均有较好的表现,其中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考虑疼痛缓解较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疼痛护理管理措施作为当前对骨科病房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期间使用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措施,将这种护理措施运用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之中,能够帮助患者显著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不仅有利于让患者更早地接受康复训练【6】,同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帮助,有利于患者疼痛问题的改善,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艳.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9,32(02):136-138.

[2]唐舒亚,陆佳妮,宋耀军,陈丽华,张鹏.疼痛管理在减重代谢手术中的应用[J].腹部外科,2019,32(03):194-197.

[3]李亮,陈晓影,李金原,邵畅.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308+316.

[4]张小艳,涂红珍.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7):142+148.

[5]蔣彩霞,朱丽,周春花,陈彩霞.SBAR沟通模式对手足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1):1431-1432.

[6]马茜茜.品管圈活动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管理及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6):53-55.

猜你喜欢

创伤性骨科骨折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