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2019-10-20姚勇
摘要:财政补贴是政府运用的一个经济杠杆,在弥补市场缺陷、调节供求结构、贯彻产业政策和推行价格改革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不管是“明补”还是“暗补”,都会陷入“补贴※物价上涨※再补贴※物价再上涨”的循环,这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对财政补贴必要性、财政补贴对经济影响的分析,认为必须减少财政补贴项目,提高财政补贴效果。
关键词:财政补贴;积极作用;恶性循环;减少补贴
财政补贴是政府经常运用的一个经济杠杆,是国家财政根据需要,在一定时期对部分特定企业、居民或事项给予的无偿补助或津贴。具有鲜明的政策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特征。通过财政补贴,政府将从社会获得的一部分无偿收入,又无偿地转给某些企业或居民使用,对不同企业及居民的物质利益进行有效调节,运用得好,能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运用不当,则使国家背上沉重财政负担。因此,如何提高财政补贴的效果,发挥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就成为财政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财政补贴的必要性
财政补贴是国家财政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将一部分纳税人的钱转移给另一部分人去无偿使用。通过财政的政策性补贴(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补贴、税收支出补贴和其他补贴,即通过财政分配进行资源配置,发挥出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产品的分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主要是价格进行。因此,价格结构和价格水平的变动,必然会使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相应的变化。一般地,市场机制的顺利运行要求价格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产品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要求商品、劳务实行“等价交换”。然而,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单个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相一致是极为偶然的,而不等价交换则是一种经常性的现象。长期以来政府直接控制价格(物价部门定价),至少主要资源和产品的价格由政府定价,形成由非市场均衡价格决定的价格体系。
1.政策性补贴的必要性在商品交换中由于存在价格和价值偏离,必然产生政策性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即是如此。农业是一个特殊的国民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产品供给有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的特点。一般来说,风调雨顺时,农产品供给充足,表现为供过于求;遇自然灾害,则农产品减少,表现为供不应求。由于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丰收时存在“谷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现象,会挫农民生产积极性。供不应求时又因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不能短期内解决供求失衡矛盾,将直接影响人民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必须稳定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这就需要运用财政补贴。
2.企业亏损补贴的必要性企业亏损补贴指政府对生产、经营企业由于价格和其他政策原因产生的财务亏损给予的补贴。政府为实现某种政策目标,有意识地压低某些商品价格,以满足消费者需要,导致这些执行政策的企业蒙受损失,如果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企业就不会继续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销售产品。由此,必然产生企业亏损补偿,即财政补贴。
3.财政贴息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财政投资起弥补私人投资不足的作用。然而,通过政府投资形成赚钱效应,引导私人投资沿符合政府目标的方向投入。政府配以财政贴息可使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国家希望的投资领域。如西部开发、中小企业发展等,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为支持本国企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给予一些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财政补贴也是必要的。
二、财政补贴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政府通过安排财政补贴影响产品的相对价格,部分或完全地恢复人们受到影响的购买力,借以调节社会产品的供求。然而,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前提下,价格和收入发生变化,因存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消费者的均衡点随之发生变动,使得财政补贴产生的实际效果往往偏离政府的初衷。财政补贴按补贴资金运动特点及受益者取得补贴形式划分,可分“明补”与“暗补”。
1.“明补”的经济效应分析当政府为实现某种政策目标,有意识地压低某些产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应提高另一些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但是,由于消费者并不把所得补贴全部用于购买该类商品,导致其他商品的需求随之上升,在补贴商品与非补贴商品需求同时上升,价格上涨会导致总物价水平上升,又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他们又要求政府增加对部分商品的补贴,从而使政府陷入“补贴※物价上涨※再补贴※物价再上涨”的循环。设消费者消费X和Y两种商品,当由于改革等原因引起供求双方利益变动,考虑到X商品的价格偏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因此对消费者实行“明补”,即直接把补贴金发给消费者,以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政府实行“明补”时,补贴品X和非补贴品Y的消费量都有所增加,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从而使政府陷入再补贴的循环之中。
2.“暗补”的经济效应分析“暗补”可看作实物补贴,消费者在“暗补”中得到的好处是可以在较低的价格水平下购买补贴商品。目的是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偏高,影响消费者实际购买力时,通过政府行为,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即限制价格,使消费者获得购买力补償。“暗补”会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而影响两类商品的需求,导致市场上两类商品的需求上涨,特别是补贴品的需求大大上升,总体物价水平上升,消费者实际收入下降。于是他们又会要求政府增加对部分商品补贴,使之又一次陷入补贴的恶性循环。因此,财政补贴在经济活动中之所以能发挥积极作用是:
3.弥补存在外部性的市场缺陷。(2)调节供求结构,贯彻产业政策。(3)有助于国家推进价格改革,避免价格变动的连锁反应。(4)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等。但也存在消极影响,使之背离政府补贴的初衷:(1)财政补贴使补贴商品的价格信号失真,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加剧供求矛盾。(2)“补贴※物价上涨※再补贴”的恶性循环,加重财政负担,对其他财政支出产生挤出效应。(3)财政补贴助长受补贴者的惰性,容易产生“等、靠、要”的思想。(4)财政补贴支出效益不高,且呈现出不公平。
三、改革财政补贴的建议
财政补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一面,也存在消极一面。1.进一步减少补贴项目
进入20世纪90年代,财政补贴项目在减少,补贴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下降。(2)由于市场经济对公共产品表现为市场失灵,必须给予财政补贴或由政府提供,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取消一些企业的亏损补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企业破产制度的推行,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将进一步理顺,大部分企业亏损补贴可取消,只需保留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
3.规范税收支出补贴
税收支出的作用在于对特定的行业活动和阶层进行鼓励或照顾,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以此达到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税收支出补贴的范围应集中在:(1)鼓励特定产业和部门的投资。(2)鼓励落后地区的投资。(3)对外商的鼓励重点是外商对瓶颈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4)调节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主要指那些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公益活动。
4.提高补贴效果
采用灵活的补贴方式,提高财政补贴效果。(1)对农产品补贴可制定最低限价支持农产品生产,并配以建立农产品储备基金,对由支持价格而產生的供过于求产品的储备费用和在平抑市场价格过程中出现的亏损进行补贴。(2)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可将合理的补贴列入工资,在取消不合理补贴的同时,针对低收入者提供一些专项补贴如住房、食品补贴等。(3)改“暗补”为“明补”。因消费品价格补贴的受益者具有普遍性,高收入者也可从中得到好处,而低收入者却因“杯水车薪”得不到足够的帮助。所以要改暗补为明补才好。所有这些,都可能提高财政补贴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虹等.财税与金融[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8.8.
[2] 李光龙.财政与税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7.10.
[3] 陈纪瑜.财政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8.11.
[4] 王开发.西方经济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6.
[5]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
[6] 缪代文.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
作者简介:姚勇,男,1973年8月出生,1995年参加工作,现任肥城市财政局国库管理中心主任,经济师。该同志长期从事财政工作,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曾被评为肥城市十大杰出青年、先后多次荣获泰安市财政系统及肥城市三等功。
(作者单位:肥城市财政局国库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