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元 踏浪而行,永远年轻
2019-10-20王碧清
王碧清
海风猎猎中,大陈岛垦荒纪念碑昂然而立。这座传奇之岛、文化之岛、丰饶之岛、幸福之岛如今随着垦荒精神的接力传承、历久弥新,走近了更多人的视线和心间。
位于椒江口东南29海里处的大陈岛,曾经一片荒芜,一群平均年龄不满20周岁的年轻人响应“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来到这里志愿垦荒。年复一年,他们从头学起,种地、养猪、割草、挑粪、打鱼……他们以青春和热血让大陈岛换了新颜。今天,大陈岛正在向着“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昂首迈进。
抚今追昔,第一批垦荒队员张其元已经从青壮年步入暮年。1956年1月,这名温州青年21岁,他主动报名参加垦荒,还在留言簿上写下了“把青春献给祖国”。他从捕鱼工作干起,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踏上了创业之路,成为本地中式快餐的领军人物。无论是白手起家的艰辛,还是日后生计当中的不易,一次次的“拓荒”,一次次的创业,是永不倦怠的昂扬斗志,是“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精神最好的弘扬。如今光辉岁月依然,鲜活的是故事,不变的是精神。
与风浪搏击
1956年1月31日,当时只有21岁的张其元响应团中央号召,和其他226名队员一起怀着满腔热情登上了大陈岛。
当时的大陈岛,环境艰苦,垦荒队员编了这样的顺口溜:“走路高低不平,夜里电灯不明,急事电话不灵,遇风航船常停。”而回忆起登岛的第一印象,张其元说:“当时看到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山上长满了荒草、野草,静悄悄的,看不见一个老百姓,我们在民居里,还能看到发霉、发黑的饭菜。那时的大陈岛,是一个死岛、荒岛。”
然而,年轻的心跳动着火一样的建设热情,眼前的衰颓景象也是暂时的。登岛的第一夜,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畅想着未来的建设图景:“我们要把大陈岛建成花果山!到时,岛上花果满山、林木葱郁,羊叫、猪叫、牛叫、鸡叫,到处都热热闹闹、生机勃勃……”
就这样,温州青年张其元和其他垦荒队员们,在艰难的条件下,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克服了一个个横亘于眼前的困难。他们的第一任务是开发土地、种庄稼,再发展畜牧业。每个人都从头学起,张其元也不例外。
为了利用好大海这座富矿,垦荒队在当地渔民师傅的帮助下,开始组建渔业队。张其元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渔业队,并被任命为渔业队长。
第一次出海,浓重的鱼腥味钻进鼻孔,每个人都被熏得发晕,再加上船身的摇摆,这些年轻的队员们肚子里都开始翻江倒海。张其元没忍住,开始不停地呕吐起来,浑身发软。
在当地老渔民的指导下,他们把“饭锅焦”铲起来,涂上猪油和红糖吃下去,坚持每顿吃,然后经历了吃下去吐,吐下去吃的艰难循环,终于克服了“吐浪”。有时候实在太难受了,张其元就用自己的拳头顶住肚子,强迫自己“适应”。张其元等人还学会了驾船、捕捞等技能,从近海到远海,一张张年轻的风帆渐次张开。
最初,渔业队只有几只舢板,只能在近海活动。每年的4月是墨鱼产卵的季节,登岛三个月,张其元等人已经捕获了墨鱼。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学会了摇橹、拉网等技术,虽然捕获了大量的墨鱼,自己却不舍得吃,都卖给国家,奠定了垦荒队创业的重要一步。这年下半年,他们同福建渔业队合作敲梆鱼,提高了收益,也为来年购船创造了条件。其间,张其元还被队里派到上海柴油机厂学习了三个月,在技术方面有了质的提升。
海上风云莫测。1956年冬的一天,张其元所在的打洋船正在大陈港湾避风。临近夜里10点,风力骤然增强,打洋船的船锚有些移位,相邻的一艘来自乐清的渔船也开始摇摆不停,两艘船的船舷在摇摆中相互碰撞,没几下后,乐清渔船的锚绳断裂,船也被浪打到了岩石边上。这时,乐清船的船员们赶忙抛下备用的锚,并开始和张其元等人呼喊谈判,要求赔偿。
突然,张其元听到:“不好了!我们的舢板漂走了!”他不由分说,看着漂走的、即将撞击到岩石的舢板立刻跳入寒冷刺骨的海水当中,奋力朝着舢板游去。接着,另一名队员周益俊也跳入海中,两人一前一后终于摇摇晃晃抓住了舢板,回到了打洋船边。许多一旁的渔民纷纷感叹:“他们是垦荒队员吧?真了不起!”“这么冷的天……真勇敢!”而第二天,乐清渔船的船长也没有再为难张其元他们,风力弱了之后,便起锚离开了。
1958年春的渔汛,张其元等人又出发了,曾经20个日夜,队员们只能喝点开水,吃点锅巴。尽管渔业生产艰辛,却成为了大陈岛垦荒队的主要经济来源。
以船为家,常常漂泊于海上,遇到的危险磨难不胜枚举,每一次的化险为夷后,大家会在一起相拥而泣。而张其元在一次次出海中表现出临危不惧、胆大心细,和队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誼,也成长为大家口中的“好队长”。
踏上创业之路
在张其元的记忆里,还有这样一件事情难以忘怀。
那一年,大陈岛渔业获得大丰收,张其元所在的机帆船创造出10多万元的产值。当时,有人提出:“咱们垦荒队员特辛苦,不容易,要不咱们就把这些钱分红了怎么样?”没想到,响应者并不在少数。
此时,张其元第一个站了出来:“别忘了我们是垦荒队员,我们的使命就是来建设大陈岛的。咱们一分钱都不能动,要发展大陈岛的经济,必须扩大再生产。”在张其元等垦荒队员的坚持之下,分红的风潮终于过去了,一切又归于平静。而大陈的渔业生产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1960年7月1日,大陈岛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宣告完成历史使命,宣布撤销垦荒队组织。垦荒队员们或参军、上学,或经商办厂、走上领导岗位。告别了垦荒岁月的张其元,先后做过水产公司的干部,当过船老大,也管过水产冷库。
1962年,张其元与垦荒队中的戴婕嬃结为夫妻,后分别进入黄岩水产公司和台州绣衣厂工作。张其元负责在渔轮开机器,妻子戴婕嬃则成了一名女工。
曾经,张其元等老一辈垦荒人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锻炼,在劳动中成长。在改变了大陈岛面貌之后,他们依然用双手参与建设大陈岛美好幸福的明天。
转眼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张其元家中的四个孩子也成长到了适婚的年纪,而妻子也从台州绣衣厂退休。有限的工资、养育四个子女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到了张其元的肩上,生活陷入艰难。
张其元对妻子说:“我们做点松糕去卖吧,说不定这里的人喜欢吃咱们的温州小吃。”
“多难为情啊,万一被熟人看见。”妻子有点儿犹豫。
“现在社会上创业致富的例子很多,咱只有像他们一样,才能过上好日子。”
“说的也是,要不咱也试试看。”妻子有了一丝妥协。
此时,戴婕嬃想到了自己的“娘家”——台州绣衣厂。她立即与绣衣厂的司务长取得联系,没想到司务长爽快地答到:“好啊老戴,您的想法不错,既可以改善厂里的伙食,又可以增加您的收入。这样吧,明天晚上9点之前送1000只松糕过来。”
接到订单后,夫妻俩立即赶制松糕。整整24个小时,夫妇二人手臂累得直发麻,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累并快乐着。初战告捷,这一天一夜,夫妻俩足足赚了100多元,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点燃了他们的热情和信心,曾经披荆斩棘、迎风破浪的劲头又回来了,跳动的心也变得轻盈。
过了不久,随着厂里订单减少,张其元开始到原台州化肥厂摆起了地摊。又过了不久,他以每月150元的价格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店面。有了店面,顾客渐渐多了起来。这时,有顾客建议他们:“老张啊,光吃松糕太干了,能不能再配一些汤?”于是,店里开始卖起了番薯面汤、紫菜汤。后来,又有顾客建议他们卖一些鸡汤。于是,张其元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供应鸡汤,没想到受到顾客的喜爱……张其元的思维始终是开阔的,在一次次的探索、改进和完善中,完成了原始积累。
张其元说:“我们从垦荒队出来,什么苦没吃过?开店那点苦头,根本不算什么。”在他与妻子的辛勤耕耘下,小店的生意越来越热闹。
垦荒精神永远年轻
在小本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张其元也在思考:有没有办法把大饭店和小吃摊的各自优点相互结合?西方人可以做西式快餐,我们中国人难道就不能做中式快餐?
1994年,张其元租用了一间门市部,开起了椒江乃至台州第一家快餐店——心心快餐。创业初期,张其元夫妇曾遇到资金短缺的困扰,正是以前的垦荒老队员们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俩凑了十多万元,夫妇俩至今都不忘这份珍贵的恩情。
随着快餐店越来越受欢迎,这一行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同时也淘汰了举步不前的同业者。谈及经营“秘诀”,张其元说:“其实很简单:第一,选择最新鲜、最上好的原料;第二,注重菜的品质,常变常新,适合大众口味;第三,注重环境卫生,推行餐具不锈钢化和无蝇化管理;第四,目标定位清晰,使工薪阶层吃得起,白领阶层吃得好。商道其实就是人道。如果能做到诚信、宽容、真诚的话,就会拥有更多的忠实客户和知心朋友,置身于竞争激烈的商场中,自然就能岿然屹立,怡然自得了。”
在成为当地快餐业的佼佼者之后,张其元夫妇始终谦虚而感恩,他们将垦荒时学到的吃苦耐劳、与队友结下的亲密友谊视为精神财富,他们也感恩时代的机遇,让他们在50岁之后可以再一次“下海”,迎着浪潮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而今,心心快餐也已成为坐拥10家分店、400多名员工的快餐连锁企业。他们的子女沿着前辈的足迹,在新时代开拓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到大陈岛考察,看望了岛上的老垦荒队员,作出“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此后,大陈岛开发建设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国最大的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60多公里长的环岛公路、风力发电机组每天向大陆输电60多万度……2010年,张其元、李盛益等25位老垦荒队员给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写了封信,汇报近年来当地的建设成就。同年,习近平给老垦荒队员回信,称赞大陈岛的发展进步,是全岛干部群众特别是老垦荒队员多年辛勤奋斗的结果。
2016年5月,张其元的小孙女张婧怡与其他11名小学生以“垦三代”的名义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份联名信,传达了要将“垦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的美好愿望。这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给孩子们回了信,在信中表达了节日祝福,并希望他们向爷爷奶奶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耄耋之年的张其元和家人一起读着总书记的第二封回信,激动不已……
张其元说:“我们垦荒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战天、斗地、闯海,改变了大陈岛的面貌。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更需要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现在的青少年们生活条件好了,不像过去那样艰苦,我们大力宣传大陈岛垦荒精神,就是希望让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们懂得‘奋斗、创新、奉献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接过前辈的旗帜,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60多年过去,大陈垦荒精神始终在这片勃勃生机的土地上涌动,激励着青年人代代传承。激情不灭,理想的火焰生生不息,垦荒精神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