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中“狼文化”的生态学考察

2019-10-20武越秀

文教资料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狼图腾生态学

武越秀

摘    要: 当前,书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学作品为人们关注。《狼图腾》和《怀念狼》的出版,推进了生态文学潮流。文本中对狼文化、狼形象的书写,表明中国当代文学重视从生态角度冲击“人类中心主义”,为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提供启迪。

关键词: 生态学    狼图腾    人类中心主义

一、朴素自然的生态整体观

生态整体观的内涵就是把人与自然纳入一个体系中,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二者可以实现和谐共处。姜戎的《狼图腾》里塑造的额仑草原就像一张巨大的生命之网,在这里人、天、狼、羊、马、鼠、兔、旱獭等万物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生态整体,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植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这个生物链可概括为:草——黄羊、野兔、旱獭、老鼠;牛、羊、马—狼—人—“天葬”(人死后被狼吃),而黄羊、野兔、旱獭、老鼠、牛羊和马的骸骨则可以被草所吸收。在这条生物链中,狼处于核心地位,从生态整体主义看既是捕猎者又是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额仑蒙古人才将它作为神圣的图腾来崇拜。“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连狼和人都是小命。草虽是大命,可草的命最薄,最苦。根那么浅,土那么薄,长在地上,跑,跑不了半尺;挪,挪不了三寸;谁都可以踩它,吃它,啃它,糟践它。黄羊杀起草来,比打草机还厉害。把草原上的大命杀死了,草原上的小命全都会没命”[1]。毕利格老人的这种“大命”至上观就是生态整体利益至上观,否定了以人类个体私欲为代表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求人类为了生态整体利益自觉放弃超过生态系统承受能力的物质欲求,以实现整个生命之网的和谐稳定发展。“大命”比“小命”重要得多,没有“大命”何来“小命”,这是用草原生态衡量人类畜牧活动的终极尺度。在这种最朴素自然的生态整体观中,草原上的人并不把自己的利益当作最高利益,而是把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当作最高价值,并且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可以放弃个人的利益,这种行为与后来的包顺贵诸人猎杀草原狼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贾平凹的《怀念狼》中,这种生态整体观体现为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天”即代表自然,“天人合一”代表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一切人事应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中这种和谐就体现在红岩寺老道士和狼的身上,老道士与世间万物保持着和睦相处的关系,他收养各种小动物,包括狼,在狼生病来找老道士时会耐心地把它们治疗好然后放生。这里狼具有人的品性,懂得感恩,在老道士死后,一群狼竟跑来悼念他。当老道士这个维系人与自然的纽带一断,这种“天人合一”的美好理想将走向失落,人和狼、狼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意味着生态整体平衡将走向失衡。

二、相生相克的生态悖论

“我”的舅舅傅山是贾平凹在《怀念狼》中塑造的“最后一个”猎人形象。他是一名天生的猎手,好像是上天派下来专门对付狼的,捕狼是他的天职,作为一名猎人他就该与狼相生相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舅舅的存在价值是以狼的存在为前提的。但随着现代垦荒的逼近和狩猎武器的运用,狼濒临灭绝,政府不得不颁布《条例》保护余数不多的狼,至此,舅舅的身份经历了戏剧性的转变,他的捕狼队解散了。捕狼队解散后,由于不再有灾害和对手,在整天无所事事的消遣中,捕狼队的队员们都患上了连现代医疗技术都难以救治的怪病。除此之外,他们的精神也萎靡了。就像贾平凹揭示的那样:“人是在与狼的斗争中成为人的,狼的消失使人陷入了恐慌、孤独、衰弱和卑鄙,乃至于死亡的境地。怀念狼是怀念着勃发的生命,怀念英雄,怀念着世界的平衡。”[2]人是需要狼这个对手的,当他们失去这个对手后,就异化成了对手,难怪子明最后说“我需要狼”,人的确是需要狼的。

生物圈中的每一個物种都有存在的理由,整个生态系统以人眼看不到的生物链条在生存繁衍着,一旦其中一个物种灭绝,整个生物链条就会被扯断,带来的将是一场危及人自身的生态灾难。在《怀念狼》中,猎手与狼的关系其实就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的隐喻,狼被灭绝了,人就变成了狼人,象征着人类进化的停止和倒退。过度捕杀带来的是人狼的失衡。在额仑草原上,牧民对这点深有体会,因此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将草原的图腾——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草原太复杂,事事一环套一环,狼是个大环,跟草原上哪个环都套着,弄坏了这个大环,草原牧业就维持不下去。狼对草原对牧业的好处数也数不清,总的来说,应该是功大于过吧”[3]。草原狼不仅可以维持草场的生态平衡,还可以把人的灵魂带上腾格里,但是狼繁殖到了过度的程度就会危及整个草原的安危,于是草原上每年都有“掏狼崽”活动。正是在这种有效的对于狼数量的控制中,草原生态得以稳定供给动植物能量,人可以从狼那里得到种种生活资料,狼又有效维持着自然的生态,这两者间的限度就是人的适度欲望,只有将人对自然的索取控制在不伤害生态系统的范围内,人与自然中的狼才能达到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正如卢梭反复强调的那样,必须“按你的条件去限制你的欲望”“把你的心约束在你的条件所能许可的范围”,这里的条件主要指自然的支持条件承载限度。“真实的世界是有限的,想象的世界则没有止境;我们既不能扩大一个世界,就必须限制另一个世界——一个假想的能满足无尽欲望的世界”[4]。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与自然在对抗中走向平衡发展。

三、精神图腾的失落与人性异化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宗教不仅与人类文化同时形成,并成为人类文化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且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各种文化模式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5]。不论是额仑草原民族还是汉民族,他们的宗教思想中都有生态学的成分,因此,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同时从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生态智慧。《狼图腾》作为游牧民族图腾的狼文化体现出的是对敬畏生命、自然生态尊崇的内在精神,无论是草原上古老的人类,还是草原的天敌狼,都表现出对于腾格里虔诚的感激之情,感激腾格里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可供享用的自然资源。毕利格老人一直认为腾格里是一个神性之地,冥冥之中一切都是神在主导。所谓天地人神,“神”究竟是什么?草原的一系列事实给了我们答案,“神”就是自然规律,是自然之大道,是运行于世界整体内的自然精神,腾格里的神就是草原的生态系统整体性,于是老人们对腾格里的尊崇就是对草原万物的尊重,这种朴素的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念首先体现在他们平等地看待一切生物。为了维护平等,他们对于那些繁殖过剩的动物会采取手段消灭。罗尔斯顿提出,如果人遵循自然规律而杀掉动物不仅“不意味着不尊重生命”,反而是“尊重了那个生态系统”[6]。消解了以人为主导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从生态角度决定万物的生死存亡,这是大自然的生存之道。

除了以平等的理念看待自然万物外,老一代牧民们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腾格里的虔敬——天葬。似乎游牧民族早就明白:人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因此要坦然面对人在大自然循环中的死亡。在这个永恒的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中,“死亡是一种新的形态”,万物的死亡都是对生态系统的一种献祭。这种被吃的行为中蕴含着神圣性的一面:“我们都是宴会上的客人,而我们也是所有的生物本性,可视为一个巨大的礼拜仪式,一种奉献和分享的仪式,我们应当以分享盛宴的圣洁欢欣看待自然界中的吃与被吃,甚至包括自己的被吃。”[7]除了人,狼也会对腾格里表达对于生命的敬畏之情,不仅仅是野生大狼,就连陈阵自己喂养的那条从小脱离狼群的小狼也会向自己的食物鞠躬表示感谢,没有人教过它,似乎是狼性中与生俱来的遗传,这种对于食物的尊重和老人们的行为一样,都是对生命的献祭仪式。

然而腾格里的馈赠并没有满足人类的欲望,当老一代牧民秉持的“既打狼又护狼”的生态智慧被“把狼全部消灭”的态度取代之后,狼群成了历史,草原成了回忆,最终“草原的腾格里几乎变成了沙地的腾格里。在《怀念狼》中,狼在的时候,雄耳川一带人们的人性美好得以张扬和保持,而在他们一步步肆意猎杀狼的过程中,他们身上的美好人性一步步脱落。“我”最后喊出的“我需要狼”的呼声不仅表明在失去狼之后生活的痛苦,更表现了“我”内心对狼的忏悔和不安,作者在文中对现代文明、现代精神表现出了深深的质疑和批判,同时想要告诫我们:人类只有与自然生态相通、相融、平衡发展,才能更好地存在。但人与生态的相通、相融、平衡发展并不排斥对抗。实际上,不仅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对抗,就是自然生态内部也充满矛盾与对抗,自然生态是在对抗中达到生态平衡与发展的[8]。

四、结语

正像《狼图腾》和《怀念狼》所揭示的生态哲学一样,人与动物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抗,人类不应盲目破坏这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当人类为了私欲而盲目屠杀动物以至于动物濒临灭绝时,人类将无可避免地陷入生态危机之中,包括人性和人的生命活力都将趋于弱化和丧失,生态危机实际上是人性危机的反映,生态失衡本质上是人性失衡的表现,这是生态灾难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文献:

[1][3]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29,151.

[2]廖增湖.贾平凹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0(4):88-90.

[4][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681-682.

[5]戴康生,彭耀.宗教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4.

[6][美]罗尔斯顿,著.杨通进,译.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10,99.

[7]Snyder,Gary.The Practice of the Wild[M]. San Francisco:North Point Press,1990:76,184.

[8]吳景明.生态批评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404.

猜你喜欢

人类中心主义狼图腾生态学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
看《狼图腾》5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