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比较

2019-10-20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年4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颈

江 适

(余干县人民医院骨一科, 江西上饶 335100)

股骨颈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6%,占髋部骨折的50%,可导致患者出现髋部剧烈疼痛、无法站立和行走,尤其是高龄人群,多伴有明显骨质疏松,会降低骨质量,加上存在多种内科疾病,全身状况较差,骨折发生风险较高,治疗难度较大〔1-2〕。临床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多行保守和内固定治疗,易出现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会因长期卧床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不利于病情恢复〔3-4〕。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手段,均能重建髋关节功能,疗效较好。但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何种手术治疗效果更佳,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分析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旨在为临床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急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女24例,男16例;年龄75~86岁,平均年龄(81.32±2.45)岁;Garden分型:Ⅲ型26例,Ⅳ型14例;受伤原因:外力致伤5例,摔伤24例,交通事故伤11例。对照组女27例,男13例;年龄75~84岁,平均年龄(79.86±2.40)岁;Garden分型:Ⅲ型23例,Ⅳ型17例;受伤原因:外力致伤6例,摔伤24例,交通事故伤10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年龄≥70岁;经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凝血功能正常;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痴呆、癫痫鞥精神障碍;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陈旧性、病理性股骨颈骨折;合并恶性肿瘤。

1.3 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肢牵引3-5 d,术前评估骨折类型。两组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在全麻下实施。试验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健侧卧位,做一切口于髋关节后侧,将髋关节前方关节囊切除,将股骨颈骨折端充分显露,大腿内收、内旋,在股距上方1.5 cm位置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及残端多余截骨。清除髋臼内软骨,将人工髋臼按外展45°、前倾15°植入并固定,扩髓,置入股骨柄假体。髋关节适当活动,确认无脱位倾向后,冲洗止血,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与试验组相同,区别在于术中直接实施股骨扩髓,将股骨柄假体置入。两组术后密切观察引流量,当其<50 mL时,将引流管拔出;低分子肝素抗凝5~7 d,抗生素预防感染1~2周,并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引导其实施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拔管时间、术中失血量、总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完全负重时间等。(2)髋关节功能。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分为100分,分值<70分为差,70~89分为良,≥90分优。(3)并发症。术后,比较两组髋部疼痛、脱位、深静脉血栓、下肢不等长、假体松动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略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2 髋关节功能

试验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n=40〕

2.3 并发症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均为髋部疼痛,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8/40),其中髋部疼痛4例,脱位1例,感染1例,下肢不等长1例,深静脉血栓1例。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14,P=0.043)。

3 讨论

股骨颈解剖位置特殊,周围血管情况较差,加上高龄人群多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多种内科疾病、机体功能退化,一旦受到外界轻微暴力极易发生骨折,会对股骨颈囊内血管环破坏,阻断股骨头血供,降低骨折愈合能力〔4-5〕。若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内固定和保守治疗,患者会因长期卧床出现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多种并发症,不利于病情恢复〔6〕。

人工置换假体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常用的外科手术,具有机械强度佳、耐磨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置换后能促进肢体活动功能恢复〔6〕。本研究中,试验组总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提示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会对髋臼边缘清理,确保人工髋臼和髋髋真臼边缘平行,使髋臼假体完全匹配股骨假体,矿关节稳定性进一步增强,还可减少假体与关节间的摩擦力,防止术后出现疼痛、关节障碍,改善髋关节功能〔7-8〕。但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需大范围切开髋关节周围组织,对局部软组织、血供损伤较大,处理髋臼相对复杂,会延长手术用时,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增加出血量,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高。半髋关节置换术中无需对髋臼处理,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适用于全身状况差、活动能力低患者,但术中未处理髋臼会降低股骨头假体与骨性髋臼吻合度,位于骨性髋臼的负重区易发生应力集中,术后活动期间髋臼组织的磨损程度明显增加,易诱发假体畸形或脱位,导致患者出现髋部疼痛,甚至会磨损骨性髓臼,最终需翻修关节假体〔9-10〕。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与髋臼高度匹配,与人体的下肢生物力学更加接近,更好的保持假体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增强稳定性,便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尽早实现完全负重。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髋关节功能,但失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高,医生可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