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10-19姚慧宣
姚慧宣
摘要:薪酬的管理涵盖了对员工薪酬的支付、水平、框架及构成的分配。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的标准化、精益化的管理成果,将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的战略思想、生产指标、事业单位效益及事业单位文化的达成高度。本文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必要性予以了阐述,并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在薪酬制度、薪金结构、报酬方式、激励模式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应对策略,将为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问题;策略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服务单位,其职能范围涵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强化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成为事业单位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薪酬管理的效能开始显现。从一定角度上看,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改革是事业单位战略性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方式构建的前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需站在新时期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单位内部的薪金管理,以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方式促进薪酬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驱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上档升级,成为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项问题。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项内容之一,便是对薪酬的管理。作为现代化事业单位的战略管理目标之一,其可视为事业单位在组织发展的导向下,对员工的薪酬进行管理。这一管理手段涵盖了对员工薪酬的支付、水平、框架及构成的分配,将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实施水平。就广义的层面而言,薪酬报酬为事业单位对员工所给付的经济类报酬和非经济类报酬。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便是对薪酬结构的有效调整,从而使薪酬作为杠杆来撬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能。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的标准化、精益化的管理成果,将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的战略思想、生产指标、事业单位效益及事业单位文化的达成高度,应充分发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导向作用,以人才发展为前提,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能和社会效能的提升。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薪酬制度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薪酬管理层面的报酬制度、管理力度、薪酬结构、整合力度、激励机制等多个层面仍需要不断的加强,以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与此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建设的能动性上出现了一定的欠缺,忽视单位基础而做出盲目的薪酬分析或照搬其他单位的薪酬架构,导致薪酬管理未能真正地体现出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效用。
(二)薪酬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模式不够全面,距离真正体现劳动与所得的均匀分配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事业单位需遵循编制制度,并参考国家执行标准对员工的薪金进行设定,薪酬成为了一种参加事业单位工作后的一种稳定收益。这导致在传统的薪酬结构模式中,未能实现人员的岗位行为与奖金、奖励、绩效等方面挂钩,从而导致员工的建设行为动力不足。
(三)薪酬调整机制滞后
员工是事业单位的主体,是事业单位一起组织活动顺利开展的根基。当前,在事业单位的薪酬给付中,多是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的制度加以执行,在薪酬方面较为固定。员工的医保、事业单位年金、生活补助多是按照自然年来调整,而这一过程中的加班等单位活动是不计入员工个人薪资的,对于事业单位中付出较大、成绩突出的员工显失公平,调整机制的滞后使薪酬管理未能发挥出“优绩优酬”对员工建设力的促进。
(四)报酬方式相对单一
就实践反馈的层面而言,薪酬报酬方式的简单化将直接影响到薪酬管理的效果。在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中,报酬方式的单一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丰富报酬的方式将给相关的监管部门带来较大的工作负担,也容易滋生事业单位的腐败问题;而另一方面单一性的报酬方式又难以全面而合理的体现员工的岗位服务行为。现阶段,未能就报酬方式的改革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对这一问题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薪酬制度,契合单位发展目标
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若薪酬的管理目标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不一致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单位发展中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浪费。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中,应将单位的发展目标融合到薪酬管理的框架之中,进而实现薪酬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的有力助推。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部门,应将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细化,将单位的管理方案落到实处。与此同时,也应将单位的薪酬管理方案进行大众化的解读,使单位人员可以全面了解薪酬管理的项目和内容,从而在薪酬管理目标的达成中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目标的达成。
(二)落实岗位责任,加强薪酬管理考核
就一定层面上而言,规范而有效的薪酬考核方案是促使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重要支点。若事业单位的薪酬考核制度不完善,将会导致无法对员工付出和投入予以公平公正的评定,也会导致薪酬分配的差异系数小而使得薪酬考核流于形式。在薪酬管理中,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要改变在行政化的批示和考核内容的被动收集形式,展开科学而细致的监督、检查和考评,增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层面的监督力和执行力。通过对员工全面而公开的评价,实效优绩优酬。
(三)拓宽激励渠道,强化薪酬管理效能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可视为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中重要的激励手段,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断提升奖励性绩效在员工薪酬中的占比,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是二者融为一体,从分调动员工在新时期的建设力。事业单位应结合员工岗位的需求,制定科学而公正的奖励性方案,优化绩效考核的管理与监督,从而不断强化薪酬管理的效能。与此同时,应全过程地细化员工的岗位建设行为,并通过合理的核算和折算方式将其纳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
(四)优化过程管理,推动薪酬管理实施
事业单位要站在服务新时期建设的高度,积极而有效地推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改革和落实,并采用多种方式,优化薪酬管理的方式,使薪酬管理真正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助推器。在这一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人员应首先转变观念,积极提升薪酬管理的水平,通过对员工具体工作年限、行为表现、工作业绩等多方面综合评定,谋求更契合单位发展的薪酬管理方式,进而推动薪酬管理的科学而规范地实施。
综上所述,良性的薪酬管理模式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可有效加快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的流程优化,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和收益,降低事业单位运行成本。对事业单位管理向制度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建设又是一个系统而长效的构建过程,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在人才建设、管理优化等多层次的推动的同时,健全薪酬制度、落实岗位责任、拓宽激励渠道、优化过程管理,为其实施效果的显现提供必要的支撑,使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真正成为事业单位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张霁.开发区人员薪酬设计研究——以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8.
[2]张存金,程祥华.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6 (4):23.
[3]陈晓航.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 (1):43-43.
[4]潘广志.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因素与策略[J].医药与保健,2015 (10):230-230.
[5]杜歐阳.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9 (7):190.
[6]王晓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薪酬管理面临的困境和对策浅析[J].中小事业单位管理与科技,2015 (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