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角色的定位和管理的若干经验
2019-10-19刘耀邦
刘耀邦
摘 要:中学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负责主持全校的教育、教学和一切行政业务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就全校的工作对上级负责”。
学校的整体素质如何,将决定一所学校的兴衰,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校长就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是一个好的教育者;反之亦然,一个好的教育者也一定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基础,校长是关键。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团队,那校长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灵魂,是学校的旗帜。有了好的旗帜,教师才能凝聚在这面旗帜之下,前进起来才有了精神、方向和目标。
校长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厚望呢?我认为:思想政治素质好,是校长的首要因素;高尚的品德素质,决定校长个人的发展方向;坚强心理素质,乃是校长迈向成功的钥匙;教学业务能力强,筑起了校长服众的坚实保障;良好的职能素养和身体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校长的必备条件,诚所谓“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关键词:角色转换;管理有效性;管理的经验;博学自律;改革创新
一、 中学校长角色的定位
(一) 校长要明确自身“非官员”,是教师领导者的“校长”专业身份。要充分认识到校长在价值领导、组织领导等方面的专业性。不断转换角色,逐步成为学生发展的领导者、教师成长的促进者、学校发展的领航者;成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学的指导者、教研的领衔者;成为学校资源的筹划者和各种关系的协调者。
我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到,中学是一个小社会。因此校长要管的事很多,要学的知识也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校长不能不懂装懂,而要甘当“小学生”,向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
一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去学习,即有的放矢。同时学以致用,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指导工作中去。把有的放矢和学以致用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习的效益和工作水平。
二是要围绕办学校大事、思考学校大问题去学习,不能满天撒网,不可能当全才,而平均用力,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校长的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培训和提高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智慧,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举重若轻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才能让中层干部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才能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围绕学校的建设去学习和工作。中学校长在学校搞建设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当好一名校长,必须要统筹全局,有所为有所不为,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善于抓根本,善于分职责,善于分任务。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该教导处的事让教导主任去管,该后勤的事,就让后勤主任去办,该教研室的就让教研主任去抓……校长重在领导、督促、检查、纠错。该表扬时就及时表扬,该批评时就讲策略去批评。
这样才能高屋建瓴,繁而不乱,统之有宗,会之有元,带领师生和员工把学校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二) 校长领导的专业性体现在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能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与教学体系,能指导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能积极推进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能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并積极发展学校在社会上的文化引领作用。
依托场所,塑造育人环境。校园环境是学校的隐形课程,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我当校长期间,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过程中,非常注重文化与环境的融合,从走廊到操场、从整体到角落,打造集办学特色、文化内涵、校风校训于一体的标志性符号。如校园文化长廊、宣传栏、墙体画廊、路旁标语牌等。
创造载体,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利用学校广播、墙报、微信等宣传阵地,开展学雷锋活动主题、营造整洁校园主题、节约粮食主题、爱护花草树木主题等教育活动。弘扬正能量,搭建成长平台,发挥各社团文化引领作用,组织开展“读书节”“诗歌节”“美术节”“书法节”等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还可以以学校办小报、小刊物为平台,欢迎学校师生和社会上有书法、绘画、文学爱好者投稿。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把社会上书法、绘画、文学造诣较深的爱好者吸引过来,学校和社会在这几方面互相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对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在校内外传播精神文明,构造和谐社会,是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办“大教育”的成功尝试。
这些挖掘中学优势,强化内涵的独特办学特色,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社会上有识之士的认可和支持。
(三) 中学校长要具备从事校长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方法、技术与手段,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划,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掌握教师专业素养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把握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学校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家校合作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校长的职能和角色出现了一些异化。在一些校长身上,多了些官员气、商人气,少了文化人应有的书卷气,少了作为学术专家应有的专业精神和专业坚持。为应付各种检查、评比、验收而应酬,为筹措办学经费而外出奔波。
所以,作为校长要通过反思求真、向善,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奔波”,在精神层面引领师生发展,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
在学校,校长处于权力的中心,可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调动各种因素。校长的职责是规划学校发展、领导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领导教师成长、优化内外部管理、营造内外部环境等。在这众多的学校事务中,最核心的应该是建设育人文化,因为学校育人的本质就是文化育人。
明确了校长的角色定位,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工作中胸有成竹,积极履行好党和政府赋予的职责,搞好学校的管理工作。
二、 校长管理的几个特点
中学校长管理以育人为目的,在学校管理中体现出来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具有正当性、教育性、公正性的特点。
(一) 校长管理的正当性依据是“校长负责制”。正当性是指管理者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认可和赞许,认为他是合法的、合理的,值得肯定和接受的。校长制定管理制度目的是调节约束人们的行为,依法治校,使师生的行为符合教育规律,符合道德基础。
例如,不能像有些学校,为了追求片面升学率,剥夺了师生法定的节假日时间补课,以牺牲师生的正当权益为代价,损害了师生的人格尊严和身体健康的权益。
校长要坚决禁止教辅材料进校。不论是教师或班主任私自以任何借口购买都不允许。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校内外业余休息时间,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减少家长的额外经济负担。
特别要禁止教师在寒暑假在校外补课,这违背了教学规律。教师补课,收取高额补课费,引起家长的反对,损伤了教师的师德形象。
我认为,中学校长对师生在校内外的管理,必须维护教师的权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中学管理的正当性。学校教育理应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各项合法权利,重视教师的健康和学生的成长。要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培养人,实现德惠终身,学行天下。
(二) 学校管理具有教育性。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必须与教育相联系,具有“教”和“育”的两重职能,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校长根据实际制定的管理制度,以育人为主,既要把思想品德工作放在首位,又要以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出发点,确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目标和标准。
因此,校長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建设育人文化,实施文化育人。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生管理要有学生文化,教师管理要有教师文化,班级管理要有班级文化,学科管理要有学科文化……这些都需要从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引发出来。
二是校长要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以精神鼓舞人,成为核心价值的引导者。校长应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去影响师生,影响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诚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校长只要把说的和做的统一起来,做到言行一致,就能得到师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尊重,唯校长的“马首是瞻”。
三是校长管理应具有公正性。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懂领导,其次要善领导,再次要具备领导的意识。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党、政、团、工会等组织要理清职责,协调一致,才能奏响一曲“交响乐”,才能演奏一场“大合唱”。
中学校长要自觉地模范地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坚持依法办事,有规必依。防止各机构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情况发生。校长要带头破除事实上存在的“家长制”和“一言堂”进一步强化党支部(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大事项,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落实和执行。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学校的议事制度。
凡是涉及学校发展规划、学校计划、人事调动、基建、大型设备的购置处理、职称评定、大额开支等,均通过学校集体讨论决定。
推进教师与党组织、校委会关系的融洽,形成学校风清气正、民主文明、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良好管理制度的形成,领导和教师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之间权利与义务明确,人格平等,才能使学校工作效率倍增,教学效果显著;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 中学校长管理权限的具体方面
(一)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学校的一切民事行为活动是通过校长进行的,学校只有以法人的地位,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落实办学的自主权。校长必须增强法制观念,懂得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和法规,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实行依法治校。
在学校领导活动中,校长处于行政领导的中心地位,全面主持学校的工作。既具有上级授予的法定职位权利,又具有很强的业务专业影响力。校长领导的本质,说到底是权利、责任和服务的有机统一。校长位不在高,事在做大。
校长的工作不止限于管理,而主要任务是进行领导。定战略、抓班子、带队伍、出思路、谋发展、找规律。
同时,校长要重视与当地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领导与支持,还要重视与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的联系,以协助学校搞好法制教育。
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对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对依法治校等诸多方面都能取得好的效益。
(二) 校长管理的环节
校长靠什么管理学校?一是靠思想教育,二是靠规章制度。思想教育是基础,规章制度是保证。校长应把主要精力用在管好课程、教学和评价方面,同时管好人、财、物。
校长决策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和矛盾,推进学校的发展。决策的关键在于选择最佳方案,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计划是校长决策的具体谋划,通过整合配置人力、物力资源,使学校的管理活动取得良好的效益。
而要做好以上这些,就要以规章制度管理人。教务处、后勤处以及各科室都要制定规章制度,张贴于办公墙壁,落实于行动上。这样才能“纲举目张”,有章可循。
校长要履行好管理职能,必须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才能工作有序,忙而不乱,事半功倍。
(三) 校长要有创新意识
校长应站在教育创新的前列,保持学校持续发展,需要求新求变的思想,不断创造学校发展的新优势,抢占教育制高点,争创一流业绩。
创新是校长教育思想的灵魂。搞教育、抓建设、谋发展,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一个好校长,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关于校长创新,就是在学校创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出浓郁的创新氛围。这种创新环境、创新氛围虽然有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包含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浓郁的创新氛围,就能激发出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首先,学校有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郁的创新氛围,是衡量校长创新工作的核心指标。学校创新环境好、氛围浓,校长就最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就更要审时度势,兴利除弊,不怕困难和挫折,迎来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
其次,中学校长在创新时必须注意正确处理创新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搞创新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联系实际,深思熟虑,谋定而动,并且争取一动就成。
中学校长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提升精神境界,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做到打铁先得本身硬”增添创新的内涵动力,做好教学和学术的带头人。
二要和教师在教学和评价方面积极合作,征询教师意见,和教师一起承担对教学过程的改革探讨。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激发教师教研积极性,不断开创教学的新局面。
三要為教师和学生在考试压力下“减负”,营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努力解决教师的加薪晋级需求,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荣誉感。培养学生突出特长,全面发展,做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
(四) 校长的服务精神
校长一定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绝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诚恳接受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勤勤恳恳地为办好学校,多培养出合格学生而尽职尽责。
校长的服务方式:一是通过履行领导的本职工作来体现,二是通过组织协调,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反映出来,三是通过多为师生谋利益,多做实事体现出来。
能否自觉地做公仆,能否经得起权力、金钱等腐败现象的考验,是检验一名校长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一名好的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领导意识,更要具有公仆意识。这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作为公仆,“从理论上讲,校长主要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创造学校文化,如何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以培养和提高教师,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等等”。
总而言之,校长当的好不好,除了思想和文化水平高低,工作能力大小外,校长本人有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也是重要方面之一。当好一名校长,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将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厚德载物,宽容得众”,气量大,心胸宽,才能团结各种不同性格的教师;听得不同意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在教育事业中,为党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校长一定要带头学习,陶冶情操,借思想导航、文化引领、改革创新,出色完成管理任务,打造出有品牌的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和教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学校领导与管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5(16):315-316.
[2]肖川.《三、打造有魅力的学校》中《教育者与领导者》教育的力量,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12(2):98.
[3]肖川.教育的力量,校长的职责与境界,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1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