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初中生逻辑数学智能的策略研究

2019-10-18廖金凤

求知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初中生策略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需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知识性,也要侧重数学能力的发展性,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学习,需要提高其数学能力,而逻辑数学智能的开发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整合教学策略等途径培养初中生逻辑数学智能。解决数学问题即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体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标准,文章针对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初中生逻辑数学智能的策略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学问题;初中生;逻辑数学智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136-02

培养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可以以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每一位学生都具有逻辑数学智能的开发潜能,对其进行有效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改实施后,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学生为主人公的观念进行教学。

一、初中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数学智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培养学生逻辑数学智能的重视

初中数学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虽然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变,但是由于学科自身教学特征,使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更着重体现普遍性和应试性,因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培养学生逻辑数学智能的重要性。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时,忽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仅侧重知识教学与习题训练,此种方式仅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能实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目的。

2.未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逻辑数学智能

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多为“知识点讲解——知识点应用问题训练——讲解训练问题(巩固知识点)”,在此种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点内化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关键步骤。而在当前教学领域,教师普遍关注学生的知识点应用情况,未能够实现解决问题的教育目标,没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逻辑数学智能,学生的知识内化便会随之受到影响。忽视学生自主逻辑思维、计算推导等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将会限制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不利于初中数学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初中生逻辑数学智能的途径探索

1.提出问题,唤醒智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提出问题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唤醒智能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导入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思考问题,是唤醒其智能考量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如进行“正数与负数”的课程教学时,学生对正数具有主观认知,也能理解“0”的含义,但是对负数缺乏主观认知。教师可以引入温度这一概念,让学生回想一下天气预报中是如何表示0℃以下的,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会针对负数进行正面思考,达到唤醒智能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问题导入为后续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2.探究问题,培养智能

探究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逻辑数学智能的培养,需要重视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使探究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能力。如进行“从算式到方程”的课程教学活动,根据以往的学习基础,学生已经具备解决算式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论讲解,进而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大量的解决问题训练,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并深化理解“χ”的应用方法,并能够掌握应用“χ”解决问题的规律。

3.应用问题,发展智能

通过对问题不断的练习和应用,学生能不断地反思课程,这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加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越过教学课堂,越过学校这个大环境,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独立应对各种新型难题,实现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

三、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数学智能相关措施

1.计算推导

计算推导作为逻辑推理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在最开始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几个人能够清楚地掌握计算背后所隐藏的信息。计算和推理类似,是进行逻辑推理过程中所使用最基本、最可靠的工具之一,尤其在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时,便会自觉应用计算推导过程,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如进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其教学关键在于应用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推导和计算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已知条件推导求得未知结果,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路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任务式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在推理过程中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俗称递推。所谓的递推,其实就是利用我们所要研究物体本身之间所具有的某种联系,然后用前一步所得出的结论继续向下一步进行推理而得出最终结论,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学生熟练地运用递推技巧,将自身的逻辑思维环环相扣,使许多难题迎刃而解,利用演绎推理过程促进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发展。如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程教学时,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主要知识点在于“消元”,学生通过递推的方式实现消元的目的,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归纳推理分类

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在运用归纳推理时,进行分类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把事物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一一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分类可以使每一部分的研究对象都比原来的问题更加简单,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能形成更完整的思维链条。如以“圆”的知识点建立思维导图,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存在诸多有关圆的知识点,通过纳和分类,学生能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利用数学逻辑寻求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将“圆”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有“圆的认识”“圆的位置”“与圆相关的计算”“与圆相关的定理”等知识点,再将这些内容设定为二级结构,而“圆的认识”又可分为定义、性质、几何表示方式、三角形的外切圆和内切圆等三级结构,“圆的位置”可分为与点的位置关系、与直线位置的关系、与圆的位置关系等三级结构,“与圆相关的计算”可分为面积的计算、直线与圆的计算、圆与圆的计算等三级结构,“与圆相关的定理”可分为圆周角定量、圆心角等三级结构。通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类,学生能够应用逻辑思维对圆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这有利于学生在自身的思维中形成有关“圆”的完整知识架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

4.反向思考

反向思考作为解决逻辑思维问题的逆推解决办法,同时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逻辑数学智能的重要途径。由于思维惯性,很多学生解决问题时善于应用正向思维方式,遇到问题便会直接从正向尋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此种方式很容易受到“问题陷阱”的困扰,从而无法解决问题。此时从问题的反方向进行推理便会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就是所谓的反向思考。运用反向思考方法,从结果出发,运用逻辑思维排除干扰性已知条件,简化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图表分析

利用图表分析问题,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逻辑关系链,让我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加简便。很多学生遇到数学难点问题会存在畏难情绪,应用图表分析方法可以将抽象问题具象化,从而降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难度,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思维,促进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发展。

四、结语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数学智能能力,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某种潜能,也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让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逻辑推理能力得到稳健提升。教师结合自身经验,发挥自身优势去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涯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金凤.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EB/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7):154.

[2]李周.初等数学问题题意理解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6.

[3]王力一.论侦查人员的逻辑——数学智能[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5):54-57.

[4]王献红,史国权.一种新型逻辑智能推理方法在混流生产线排产优化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15(10):1320-1323.

课题项目: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初中生逻辑数学智能的策略研究”(12015545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金凤(1976—),女,广东广州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初中生策略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