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9-10-18李艳

求知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马克思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青年时期创作并对他一生都具有深刻影响的重要作品,而异化劳动是《手稿》中最重要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的异化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劳动活动的异化、人与自身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消解劳动异化、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004-03

一、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来源

异化意为脱离、疏远,异化一词,与外化一样,源于希腊语和法语,用来表达“他者化”的意思。在哲学领域最早对异化论展开论述的是费希特,费希特在其著作《对一切启示的批判的尝试》中提出,被称作神或神的理念的东西实际上不过是人的“内在的东西”的“外化”,批判了圣经中神外化为人的理论,提出了人外化为神的观点。后来的哲学家中,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异化研究最多,二者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形成影响最大。

黑格尔的异化思想是唯心主义的异化思想,他认为有一种绝对精神创造了世界上的一切东西,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他将世界头足倒置了。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要实现自我发展就必须经过异化和异化之扬弃的过程,即绝对精神将自身分化出去,通过演变发展建立一个与自己相异化的对立面,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扬弃这种异化,实现精神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的统一。”[1]马克思对黑格尔异化思想的批判是受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启发。费尔巴哈以人为中心来研究“异化”。他将现实抽象化,将异化归结为精神意识方面的异化而不是现实领域的异化。意识具体来说指的就是理性、意志和心,这是人的本质特点,也是人所共有的特性,人们无法超越这三者的控制,也无法探究它们的由来,所以将意识的来源神圣化为“上帝”和“神”,这样就产生了宗教。费尔巴哈认为,宗教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上帝的各种作为即人被异化了的思维和意识。人的本质被异化成宗教信仰、上帝和神的旨意,这些异化的对象渐渐对人产生一种束缚和控制的力量,本来产生于人的精神现在却与人对立。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对黑格尔的异化思想,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将世界头足倒置了,自我意识包揽了世界的一切。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从现实的人出发,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思想,并否定了黑格尔所认为的异化是积极的思想。对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将异化归结为对宗教的批判,已经不适用于当时德国的社会状况,异化的真正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出现了问题。”[2]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是建立在人基础之上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者与资本家对立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问题,从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异化现象。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四重内涵

异化劳动也称作“劳动异化”,是劳动与人之间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财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下,劳动不再是人自由自觉的劳动,劳动者被资本家压迫,劳动变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成了一种异己的劳动。马克思分别从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劳动活动的异化、人与自身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四个层面剖析异化劳动的内涵,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弊端。

1.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

马克思从经济学本身出发,指出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低贱的商品”[3],以出卖自身劳动力作为维持自身及其家庭生活需要的手段。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解释,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单位产品的价值就越小,工人的消费就相应减少,占有的劳动产品就更少,劳动的现实化表现变为非现实化。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中,工人生产的产品、创造的财富不归自身所有,劳动产品本来属于劳动者,但因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必须归资本家所有,受资本家的支配,工人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工人由于没有生产资料,如果要维持生计,要获得生存所必需的东西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凭借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工资购买产品。劳动产品本来是工人创造的,现在工人却为了获得它而不得不劳动,这样就使工人受制于劳动产品,被劳动产品所控制。马克思在《手稿》中写道:“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4]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庞大,他就越贫困。劳动者和劳动产品越来越表现为一个异己的对象性关系,劳动作为一种对象化的活动外化于劳动者,工人生产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越来越与自己对立。

2.人与劳動活动的异化

“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5]既然劳动产品作为劳动生产活动的结果与人相异化,那么劳动活动也与人相异化。劳动本应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原本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的内在需求的外在体现,人在劳动中应该感到幸福和满足,感到自身的能力和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在资本家的压迫下,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对身心的摧残。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将其劳动力作为一种廉价的商品出卖给资本家,劳动就不再归工人所有,而是归资本家所有。劳动产品作为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工人相异己,工人在劳动活动中就无法获得幸福感,工人越生产越感到不幸,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断否定自己,感到身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6]劳动变得不是工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痛苦和煎熬,只有脱离劳动的束缚,他们才会感到解放,自己才真正属于自己。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对人的奴役到劳动过程对人的奴役,劳动已经完全不属于人自身,不是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与人相异化。

3.人与自身类本质的异化

费尔巴哈把人表述为类存在物,认为人的根本特性或本质是感性和类,两方面缺一不可。费尔巴哈认为的人的类本质是从感性中抽象出来的存在物,他从单个人所具有的现象中抽象出本质,没有真正抓住人的感性的本质,没有找到人与人关系的本质,他把这种关系归结为纯粹的感情,归结为“爱”。马克思认为,“类”是人的特有的质的规定性,“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7]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关于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以及人具有“类本质”的见解,但他还赋予了这种见解以不同的基础,那就是以人的生命活动替代人的感性存在,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与人相异化,也会造成人同自身类本质相异化。工人生产的产品不归自己所有而归属于资本家,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工人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从而获得工资购买劳动产品。在劳动过程中,工人是受压迫和不自由的,劳动这种活动仅仅表现为维持生存的手段,而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所以当工人的劳动变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时,人就与自己类本质相异化了。

4.人与人的异化

“劳动产品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东西,劳动活动本身是属于劳动者自己的,自身的类本质毫无疑问也是属于劳动者自己的,在劳动没有异化的情况下,这些都是属于劳动者自身的。”[8]因此,前面三种形式的异化必然导致人与人的异化,马克思所讲的人与人的异化主要是指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全部掌握在资本家手里,资本家雇佣工人为其生产产品,积累财富。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为了生存和生活不得不依附于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为资本家劳作,被资本家奴役。资本家以其强大的资本力量吸引工人为其工作,压榨工人的劳动时间,从而创造更大的利益。工人生产出来的财富全部归资本家所有,而自己只能拿到维持自身不被饿死的工资,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却越来越贫穷。贫富差距的悬殊使社会分化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对立即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由此导致两大阶级之间的关系相异化。

三、马克思異化劳动思想对消解我国劳动异化的意义

《手稿》虽然是以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写作背景,但其中的基本理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青年时期创立的重要理论,他站在无产阶级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批判了资本家压迫、剥削工人的丑恶现象,不仅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存在的弊端,更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异化劳动现象的克服有借鉴作用。对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现象要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人与劳动活动的异化现象要完善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对人与自身类本质的异化现象要发挥人的主体地位;对人与人的异化现象要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1.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马克思研究异化劳动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劳动产品与人的异化,由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本应归劳动者所有,但因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劳动产品只能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者无法享有自己的劳动产品,使自己的劳动产品与自己相异化。劳动者越生产,资本家越富有,劳动者就变得越来越贫穷,越来越被压迫,受资本家的奴役和束缚而失去自由。社会财富逐渐集中在资本家手中,资本家积累了一定量的财富时便会扩大生产,从而使受压迫的劳动者越来越多,于是慢慢分化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9]。

当前,我国社会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各种社会优质资源都相对集中在东南部地区以及省会城市,中西部地区仍然比较贫困,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来说还比较低。目前最重要的仍是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要让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党要总揽全局、负总责;其次,政府要完善制度建设和税收政策,促进区域之间、产业之间平衡发展;最后,要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让每一个贫困地区的人民充分发挥个人才智提高自身建设,同时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2.完善劳动保障制度,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

马克思所讲的人同劳动活动的异化即是劳动者的劳动活动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受资本家压迫和束缚下的劳动,劳动者在劳动中不仅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身体受摧残,精神受折磨。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在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之前,为了维持生存,人们还必须参加劳动。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目前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内,大多数劳动者依然同劳动活动相异化。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这一需要,公有制经济体制中大部分企业都需要专业型人才,高校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专业化。因此,个人发展方向就趋于片面化。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化,劳动者越来越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工作范围内。大部分人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重复相同的动作,变得机械而空虚,受劳动所控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种异化现象不可避免,是发展的必经阶段,只有当生产资料极大丰富,私有制才能完全消失,异化现象才能彻底退出舞台。为减轻异化现象对劳动者带来的影响,国家应当健全劳动保障制度,最大程度保障劳动者权益,完善税收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相关法律部门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对加大劳动法的普法宣传力度,提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3.大力发展生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人与劳动活动的异化导致人和自己类本质相异化,人的劳动便不是人的自由有意识的活动。人们在劳动中感到受压迫,劳动不再是人的劳动,劳动者在劳动中也不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只感到束缚和不自由。虽然人与自身类本质的异化现象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非常严重,但是这种现象在当下我国的社会中也依然存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为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只要处于劳动生产中,劳动者就不可避免地被分工而从事机械单一的劳动,因此他们就很难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选择劳动方式。劳动者在工作中不能自由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会感到自身的价值无法实现,自己是在被迫劳动,就会不快乐。为了减弱这种异化现象,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劳动者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去,让自己在劳动过程中能够有获得感,从而达到对自身的认可,使自己的劳动真正属于自己,自己在劳动中释放自我,实现自我。同时,劳动者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建设,学习各种技能,实现自己全方位的发展与提升。

4.健全企业管理体系,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马克思由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劳动活动的异化、人与自身类本质的异化总结出人与人的异化,前三种异化形式是第四种异化形式的直接原因。由于受资本家的控制,劳动产品、劳动活动都与工人相异化,从而导致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关系的对立。随着资本的积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加剧,劳动的异化进而表现为人与人的异化。

四、结语

目前我国企业主与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仍会导致异化现象的产生,企业主与劳动者的关系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协调。在私营经济中,企业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相类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当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如果要持续稳定地發展,必须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自我调整和发展。第一,良好的福利待遇是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的关键,私营企业应当注重福利制度的建立,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关爱,关心员工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劳动者对企业有归属感。第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导致他们彼此之间关系对立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还应完善工资制度,缩小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第三,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增强劳动者积极性,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周青华.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之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2016.

[3][4][5][6][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张苗.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9]朱必法.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丰富意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29-34.

作者简介:李艳(1995—),女,江苏泰州人,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