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
2019-10-18包艳艳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工作进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意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新模式,力求在新的教学工作中取得突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想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编号:
一、小学语文课堂为何不理想
1.教材内容缺乏创新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抓手,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改革,教材也需要不断翻新。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不断出现新的版本,但是更新的速度相对于改革来说较慢。部分课本中还保留着一些思想理念陈旧的文章,很多文章的理念让今天的学生难以理解,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就远远达不到。
2.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黑板、粉笔、课本永远是小学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三样“法宝”,但是对于强调素質教育和能力教育的今天来说,这三种工具显得太过单调。教材中的课文是作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但是学生坐在教室中根本无法体会感情,甚至心里无法产生波动。
3.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虽然是我国强调了几千年的教育理念,但是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教师为本”的思想对我国教育产生的影响太过深刻,以至于短时间内难以转变。
二、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入理想模式
1.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当前我国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是针对此进行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用新颖的讲授方式和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图片,先从卫星地图再到天空、大海、沙滩、椰树等,这些生动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形容图片中的风景。这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训练。
2.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能力是小学生需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制造出一些问题,使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教师也要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只有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才能够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就可以扩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但是需要注意,教师设置的x问题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如果太过深奥,可能会打击学生探索问题的自信。
3.强化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当前倡导的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参与者、引导者。而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再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对问题和知识的学习研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有了自身体会,对单调的知识记忆就更加具有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近些年来经常谈的话题。学生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得到尊重。在课堂上,学生做的每件事都是自身个性决定的,学生的成绩不是决定其好坏的唯一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通过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也不能因为学生的一个错误就开始批评。
如果说之前的教育是“授人以鱼”,那么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是“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不断改变教学思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不断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小学语文“五环四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反思[J].教育界,2014(10):45.
[2]周应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读写算(教研版),2014(13):91.
作者简介:包艳艳(1979—),女,浙江乐清人,一级教师,本科,教务处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