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专业实训与学科竞赛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2019-10-18陈乾英
陈乾英
摘要:针对高校音乐师范类专业的具体实际,关注专业实训、学科竞赛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如何通过专业实训与学科竞赛促进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为出发点,以科研带动教学为方向,以实践教学为契机,探索专业竞赛运用的优势和必要性,创建和搭建实践平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专业实训 学科竞赛 融合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7-0088-0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成为地方院校教育最首要的任务,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意识到关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由于音乐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更应赋予更多的实践教学课时,组织不同形式的实践课程模式,因此,专业实训就成了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上,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及专业实训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新需求,而学科竞赛作为地方高校音乐师范类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竞赛对专业实训教学环节和学生实践创造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结合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培养需求,专业实训与学科竞赛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师范类音乐专业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混淆了“主导”与“主体”的区别。实践的学时过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会不够,设置不够合理,理论和实际结合密切度较低。由于音乐学科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而学校大多围绕开展理论和基础知识等教学活动,教学计划反映基础教学的体系结构,学科竞赛与专业实训课比例低,理论学习任务过重,学生无法得到解放实践课程内容,面向专业的实训内容单一,在教学中,音乐类专业课程与学科竞赛脱节,不够重视学科竞赛。而专业实训是要将多门课程串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又要能真正培养其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和深化课程改革,通过学科竞赛进一步实施递进式的能力培养过程,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化运用。
二、音乐类专业实训与学科竞赛
(一)以学科竞赛促教学时效性
教学中,学科竞赛的组织与实施是促进学以致用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学科竞赛的项目和种类的丰富,竞赛评价的机制也可以充分的展现教学与实际竞赛是否接轨,突破了原有学科的界限,团体类项目可以激发学生与学生以及部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多元化,优势互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能够切实的提高实践能力,可以及时查漏补缺,接受社会的一个检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参赛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点评,这种评价和反馈机制可以是一种在常规课堂里学生体验不到的一种新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时效性,这是学科竞赛重大目的和实际意义。
(二)以专业实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性
由于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要求特别高,通过设计竞赛的介入,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就要转变,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是基础,实践应用是最终目标,它是建立在运用专门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熟悉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的,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交错、课堂與竞赛相结合、基础和创新能力同步培养的课程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着实培养以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实战为中心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拓展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课堂形态,结构化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鼓励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调查学生实际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并建立竞争性学习机制。
(三)以专业实训与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课程教学往往依附于理念理论教学,系统性不够强,教学设计缺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目的性、主动性不强,因此在课程中,我们可以加入不同形式的实训竞赛方式,如在音乐专业钢琴基础教学中,由于钢琴技能课的特殊性,学生入学层次等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课程中,将学科竞赛与专业实训相结合。以台州学院音乐师范钢琴基础课程为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基础钢琴教学中,对传统钢琴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做一定的改变,在不改变总课时的情况下,加入钢琴小组课、集体课、观摩课教学,采用分组演奏和接力演奏等竞赛性强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强化集体课的效果,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充分运用学科竞赛的趣味性、竞赛性来吸引学生,充实和完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影响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
三、举措与成果
通过不同层面的实践教学,建立基础课、观摩课、实训课、研习课等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采风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立体化课程设置,将已有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运用于音乐教育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以达到音乐师范生顺利完成相关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化能力。
(一)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
拓展课程体系。以钢琴学科为例:将基础钢琴课与视唱练耳课程、钢琴即兴伴奏课程、钢琴教学法、钢琴艺术史、钢琴文献、钢琴名作赏析等相关学科相结合,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课程重新固化形成知识技能结构的系统化,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除此之外,还较大的引入了双钢琴、四手联弹等多种教学内容,这种整齐划一的节奏感和良好的整体音乐感,解决了学生合作能力薄弱的难题,可以互相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变为多元,这种模式打破了原有课程内容的归属性,弱化了课程的独立性,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在更高层面上相连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相渗透。
(二)构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
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平台,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将音乐专业实训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尽可能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如积极提升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积极参与师范生技能大赛,举办个人、双人以及四人双钢琴汇报音乐会专场,充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课内外相结合,强化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宽视野,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及临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音乐专业素养。
(三)优化评价机制
建立课堂规则为基础,学生互评为主的平时成绩考核体系,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与过程评价结合转变,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研究性学习、参与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客观有效的评价机制,结合教师实时点评,巩固关键知识点,又拓宽学生知识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除此之外,音乐专业的专业实训与学科竞赛相融合,也会喚醒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意识,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个人能力的需求逐渐变为多元的、综合的实践能力的需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有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音乐类师范专业来说,教师的基本功素养是重中之重,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学素养、表达能力需协同发展,以学科竞赛为任务的教学不再是如之前以概念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是以实用性、实践性、连贯性、针对性相辅相成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是一种探讨交流和对话的过程,教师由单一的教向引领者角色转变,通过专业实训、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通过导向性、趣味性、开放性以及综合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完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环环相扣逐层递升的实践训练,弥补学科单一性,也组成了实践教学面向科研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的教学体系,构建循序渐进的实践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滕青.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与提高[J].艺术百家,2005,(03).
[2]杨力,宋尽贤.学校艺术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李爱真.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单线制管理模式研究[J].人民音乐,2009,(06).
[4]张清祥.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