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运用与舞蹈表演的融合
2019-10-18万艺
万艺
摘要:智能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从生产制造到销售到居家生活,智能化已经无处不在,但如何将智能化运用到艺术领域,当前在文本创作上有所尝试,在音乐创作领域运用较多,在灯光舞美领域成为重要的支撑,但在舞蹈领域运用的不够深入,从目前的舞蹈教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重心还处在提高作品技巧方面,缺乏对智能化的认识,加上当前智能化涉及舞蹈领域尚未有成熟的经验,最终影响了智能化舞蹈的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 舞蹈 发展
中图分类号:J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7-0082-02
“智能化”对于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相信大家都已经对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智能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是贯穿到了各个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发展等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智能化”的体现十分广泛,大到工程建设、军事战争,小到交通出行、煮饭烧水,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理念。
舞蹈艺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艺术形式,其审美形式也是随着人们日新月异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对于“智能化”的涉及自然也是必不可挡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跟智能化能有什关系?其实不然,现在的舞蹈中已经融入了许多关于智能化的运用,毕竟舞蹈艺术也是在发展的,也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创新、改变的。生活中关于舞蹈智能化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机器人舞蹈。2016年的春晚中,舞台上展现了数百个机器人跳舞的场景,场面非常壮观,极为新颖,他们舞蹈时的动作十分整齐,还能做一些常人难以完成的高难度动作,让观众眼前一惊。关于舞蹈与智能化的例子绝不仅此一例,相信大家都有在互联网上观看到关于激光投影的作品表演吧,舞台上真实的舞者与激光投影在舞台上的虚拟舞者完美“互动”,虚实结合、切换节奏快、衔接连贯、真假难分,相信这是我们以正常舞蹈形式难以或无法完成的。智能化可以从舞蹈元素的收集分析、编舞、舞者肢体语言的辅导、舞者气息体能的分析、舞者情绪点的调动等方面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而为更好的展示出舞蹈语言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智能化在收集中国传统舞蹈元素中的作用
智能化目前在古籍、文字材料、档案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中国古代舞蹈元素的收集、保护、传承、分析方面作用不够凸显。我们将智能化、大数据分析等等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这个领域,目前来看,对于图片、画面、文字的分析与存储技术已经使用比较广泛,也是有所成就的。但是对于静态画面、文字转动态画面以及智能创作动态画面的技术就十分空白了,现在的智能化在舞蹈领域还无法如此自由,毕竟舞蹈的种类、风格、时代等因素能衍生出的动态画面实在太多,并且两个领域的融合也还处在一个研究、尝试的发展过程。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能通过扫描敦煌壁画、桂西左江流域的花山崖画、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寨石窟壁画、各个朝代墓葬中的壁画等,在收集、分析其中的舞蹈元素后,通过系统数据的运算就可以归结出各个朝代的主要舞蹈元素,甚至是自动补充,形成流畅的动态舞蹈,那么我们就可能最大程度地还原中国古代舞蹈艺术,进而将古代的舞蹈元素最大程度地重现在现代的舞台上,并永久地流传下去。
二、智能化运用在指导舞蹈语言的作用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将舞者的肢体语言采集进系统,对舞者的身高、肢体长度进行采集,通过3D成型,通过数据分析指导舞者做出最佳的表演;通过对伴奏音乐的分析,给出舞蹈风格和情绪的答案,对舞者的表情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对整个群舞进行集体采集,对每一位舞蹈演员在群舞中的单元作用进行分析,结合表演场所的3D成型及预设灯光舞美效果,可实现最好的舞台调动,达到最佳舞台效果。
在歌仔戏剧“邵红海”中,舞美设计里面没有很多一层层一叠叠的大平台,也没有很大的布景,只有几个移动的条屏和一幅幅发黄的旧照片,让人场景和心灵走到一起,感受当年的艰苦与困难,同时也感受到创作者的思想与机智。舞蹈通过不断变化的条屏,让它移动,组成多维空间感,给演员和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这正是设计者强调的那样“演剧空间永远是舞蹈设计的核心,应为戏而造,为戏所用”。
三、智能化对舞者的人体工程学的分析作用
学舞之人,必习其心。我们知道,目前舞蹈对于智能化的运用主要体现在3D立体投影与机器人概念两方面,这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两个领域,然而相对来说,3D立体投影又更为成功。之所以说其更加成功,是因为它在运用于舞蹈领域时更好地融入了舞者的人体工程学分析。人体工程学,简单地来说,就是指研究分析人们在日常劳动、工作时,所存在的一些人体规律、规则。有深入了解舞蹈的人应该都知道,舞蹈并非仅仅是靠摆几个造型、完成几个动作而已,更为重要的是舞者在舞蹈时所呈现的内心情绪、作品情感、肢体的气息等等。人体工程学的运用,融合了人体在舞蹈时所产生的线条、肌肉的拉伸变化、地球的引力模仿以及人体的呼吸起伏等等,更有甚者还融入了人们脸上的表情,从而使得观众很难区分真人和投影的变化。
可见,挑战人体工程学的分析与融入是舞蹈艺术智能化必不可少的過程。目前市场上,人们将人体工程学融入舞蹈最为普遍与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为专业舞者安装人体传感器,通过收集舞蹈时产生的呼吸、线条、肌肉收缩扩张等信息,经过数据解析来制作所需要的动态画面以及行进修饰、放大等操作。综上,虽然在智能化融入舞蹈艺术中,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与融合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站在专业舞蹈的地位来看,呈现的依然还是不够的,运用领域较为单一,运用对象无法完全智能化,模仿真实元素不够全面。在此,笔者也希望在舞蹈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中可以发展更快,技术更加成熟。
四、了解舞蹈基础知识、语言及音乐表现力
要想将智能化融入舞蹈领域,自然离不开对舞蹈基础知识、语言以及音乐的深入探索。最直观的来看,我们需要清楚舞蹈中技术技巧有哪些、如何呈现、有什么样的视觉效果等,从而在智能化的对象上设计最为接近真实的形象,继而发挥二次创作的可能性与创作性。作为智能化涉及舞蹈领域,不仅要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不断提高对舞蹈作品和音乐表达的理解,以便能够在技术设计中自由使用。我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的确如此。试想一下,舞蹈一旦没有了音乐的配合,你是否还能完全感受、理解舞者表现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吗?毫无疑问,这是困难的,更何况还要为观众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将智能化融合到舞蹈艺术中来,必然还是要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与透析力,否则难以将舞蹈音乐做出完美的融合,也就更不要再谈智能化融合、促进舞蹈的完美呈现了。由此可见,我们在智能化融入舞蹈时,需要对舞蹈的基本知识、语言及音乐表现力等元素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与整体的概念。
五、结语
目前社会上关于智能化在舞蹈艺术领域中的融入与运用已经有了一定成熟的经验以及较多的点面,已经可以满足较多观众的生活审美最求。但是对于专业舞蹈领域来说,智能化的运用依然处于融合不够深入、透彻,无法满足高层次专业工作者的创作需要。需要从事的工作者继续努力,尝试更加深入地探索舞蹈、找到舞蹈艺术的关键与重点,从舞蹈元素的收集分析、编舞、舞者肢体语言的辅导、舞者气息体能的分析、舞者情绪点的调动等方面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而为更好的展示出舞蹈语言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将其更加智能化,使得智能化与舞蹈融合、运用地更加贴切、真实。
参考文献:
[1]史忠植.高级人工智能(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史忠植.智能主体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齐峰.基于视觉信息表示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