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视角下中国男足国家队的媒介形象研究

2019-10-18李怡舟邹英

记者摇篮 2019年8期
关键词:媒介形象中国男足媒介融合

李怡舟 邹英

【摘 要】我国作为体育大国,男足国家队却长期以饱受诟病的形象示人。本研究以媒介融合为背景,从2019年男足亚洲杯期间的3392期-3399期《体坛周报》入手,对这一时间段的中国男足国家队媒介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并从中国足球环境出发,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   中国男足   媒介形象

媒介融合率先带动了纸媒的复苏,推动了纸媒的升级转型。《体坛周报》以“为体育迷办报”为理念,以“爱好即工作”作为报社的文化。自1988 年7 月1日在湖南长沙创刊以来,《体坛周报》作为中国期发量最大的体育平面媒体,其拥有业界最广泛的全球体育内容资源,始终走在升级转型的前列。

一、相关概念

1.媒介融合。20 世纪 60 年代,麦克卢汉提出 “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没有一种媒介是独立存在的,这其中包含着媒介融合这一思想的雏形。1983年,美国传播学者普尔教授首次提出 “媒介融合”的概念,认为各种媒介正朝着多功能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若将“媒介融合”简单的概念界定就是多种媒介工具的功能相互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是当前社会媒体大环境下新型的传播模式。

2.媒介形象。栾轶玫在《媒介形象学导论》中对媒介形象的两个内涵进行了清晰的区分,即一个是“媒介形象”,另一个是“在媒介上的形象”。具体而言,“媒介形象”是指媒介组织自身的形象;“在媒介上的形象”是指社会中的具象或个体(如公众人物、社会团体、国家机器等)通过媒介传播所衍生出来的形象。本研究所提及的則是后者。

对于中国男足国家队媒介形象的讨论,离不开“刻板印象”这一概念。刻板印象是最基本的一种认知偏见,也叫“定型化效应”,是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即使碰到与刻板印象不符的事实,人们也倾向于坚持它。

二、阿联酋亚洲杯期间中国男足国家队的媒介形象特征

1.以成败论英雄的媒介形象波动。媒体的态度随着球队战绩的变化而改变是足球报道中所常见的现象。如表1,《体坛周报》2019阿联酋亚洲杯中关于男足国家队的报道共30篇,从报道主题的分布来看,备战状况分别为3392期4篇、3393期2篇、3394期2篇、3395期2篇、3396期1篇,共11篇;人物特写分别为3392期2篇、3394期2篇、3396期3篇、3397期2篇、3398期2篇,共11篇;比赛分析分别为3393期1篇、3396期1篇、3398期1篇,共3篇;反思问责分别为3395期2篇、3397期2篇,共4篇;其他类1篇。从报道主题的时间分布来看,备战状况集中于比赛前;人物特写分布较为均匀;比赛分析集中在赛后;问责与反思则集中在失利的比赛后。

表1《体坛周报》3392期-3399期中国男足国家队报道主题分布表

本届亚洲杯赛事,中国男足国家队三轮小组赛先后战胜吉尔吉斯斯坦和菲律宾,末轮负于韩国,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淘汰赛,淘汰赛首轮2:1逆转战胜泰国队晋级八强,最终负于伊朗,止步八强。 《棒喝》《中韩差距=中国与世界杯的距离》《十年内难有突破》《里皮为何“什么都没留下”》等4篇反思问责类的报道有2篇分布在3395期,另外2篇分布在3397期。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分别处于小组赛负于韩国和淘汰赛负于伊朗的赛后。而处于两期之间的3396期的报道《老兵的逆袭》《里皮:慢热?我并不担心》《复盘 “大师”完爆“大厨”》《肖智:我就想盘一下伊朗》则是情绪高涨。不难发现,国足的媒介形象与其战绩息息相关。取得比赛胜利的国足是英雄的,面对非议讥讽时是坚韧奋进的;而比赛失利后的国足则是孱弱的,无法缩小与亚洲一流球队的差距的话,进军卡塔尔世界杯是无异于“痴人梦呓”的。

2.悲情英雄的形象塑造。足球报道中常见的英雄形象主要有横空出世、力挽狂澜的“神话英雄”与英雄迟暮、虽败犹荣的“悲情英雄”两类。往往前者的英雄形象由于比赛的胜利而显得“意料之中”,而后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更容易让旁观者产生一种情绪波动后的谨慎与敬畏。譬如中国队被伊朗队淘汰后蒋娴的报道《郑智洒泪 已画句点》:

赛后,郑智与队友一一握手致意,还主动上前安慰欲哭无泪的赵旭日,以及在比赛中出现低级失误的石柯。在握手仪式之后,作为球队队长的郑智也主动走到中国球迷看台前,绕场向支持中国队的球迷们致谢。然而,就在这时,刚才还面露刚毅表情的郑智,在谢场完毕走向采访区时突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泪水,他掩面哭泣了很久。

纵观整篇报道,既有郑智作为队长的担当和英雄般的刚毅,也有无力回天的遗憾和即将告别职业赛场的伤感。这符合中国传统的悲剧审美,在于通过苦难、不幸与牺牲来抽象出一种基于预期与结果断裂而产生的落差感,激起受众内心对失意英雄更为深沉的敬意。

三、中国男足国家队媒介形象的现状

1.关注度居高不下。如表2 本研究所截取的2019阿联酋亚洲杯期间的《体坛周报》共8期,其中将中国男足国家队成员的图片作为头版图片的有6篇,足以体现《体坛周报》的重视程度,这也反映出受众对男足国家队的关注度。从3392期中国男足国家队出征本届亚洲杯,到3397期被伊朗队淘汰,这一期间内,中国男足国家队完全占据了《体坛周报》的头版。即便多年来批评和反对的声音很多,但并没有影响受众对男足国家队的关注度。

表2 2019亚洲杯期间《体坛周报》头版图片及所属运动表

2.刻板印象的延续。近十余年,包括《体坛周报》在内的国内权威媒体,为男足国家队贴上了“举步维艰”“一无是处”的标签,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刻板的概念。与以往犀利的言辞不同,本届赛事《体坛周报》4篇反思类的报道虽延续着多年来比赛失利的悲观情绪,但也表现出了更加务实的倾向,如马德兴在报道中所言:“中国足球与亚洲顶尖球队的真实差距,也就是中国足球与世界杯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对中国足球而言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不再是再一次高喊‘冲击卡塔尔世界杯这样震天响的口号。”这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意义上对刻板印象的突破。然而,无论是小组赛负于韩国队,还是淘汰赛负于伊朗队,《体坛周报》的赛后报道都给人“当头一棒”的感觉。因此,刻板印象已经由受众层面发展到媒体层面了。悲情英雄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男足国家队的个体,但在整体上来说仍没有突破原有的刻板印象,且仍沉浸在自己所建构的印象之中,进行着一轮又一轮形象的沉淀。

猜你喜欢

媒介形象中国男足媒介融合
中国男足逼平日本
中国男足太难了
国足与叙利亚队拼小组第一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