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2019-10-18司孟韩
摘 要 教育在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基础教育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新的变化,学校数量不断减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及流失严重、教育信息化程度低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解决好作为教育实施主体教师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忽视教育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新时代 农村 基础教育 问题
作者简介:司孟韩,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12
教育在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教育的良好发展不仅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要从农村基础教育入手,着力解决好其在新时代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农村基础教育的良好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以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稳定程度。
一、新时代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新变化
(一)供给侧有新变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新方位、新变化、新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升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越过最黄金时期转向中高速发展,在这一时期我们应该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此外,由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供给侧的主要问题从发展不足已转变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新时代的种种变化也带来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供给侧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我国经济的向好发展,使党和政府日益重视教育公平问题。首先,在财政上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对农村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从财政上更好的保障和促进了教育公平;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下足功夫。2018年五月教育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9万名”,并强调此次招聘的工作重点是“切实加强乡村学校教师补充,优先满足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县村小、教学点的教师补充需求,县城学校不再补充新的特岗教师”。党和国家在这些宏观层面的政策,无论是在经费投入方面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获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但农村基础教育仍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和农村教育自身发展的滞后都阻碍着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新时期农村基础教育公平问题,开始由宏观的国家政策偏向转向微观层面。
(二)需求侧有新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方位,需求则有新内容。马斯洛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了以后,人们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现在,我国逐步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进展、物质文化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需求已经从对“先进物质文化”的需求转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转变包含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仅包含了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普及度和教育公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文盲率几乎为零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全国普及是其最突出的表现。新时代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在农村的人民他们对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教育的要求不仅仅止步于识字和接受基础知识教育,他们也希望孩子能够接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希望实现与城市的教育资源平等共享。教育事业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农村教育也为经济政治等方面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促进教育公平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关键一步,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一招。
二、新时代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数量尤其是小规模学校的数量急剧下降
農村小规模学校是伴随着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而出现的以村小或教学点为代表的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农村学校。据相关数据显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占全国小规模学校总数的近25%,属于我国教育事业中的真正“底部”,关乎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而由于这些学校规模小、位置偏远而且学生人数过少,教育主管部门往往会忽略这些小规模学校的存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务院确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集中办学的管理模式、县(市)对教育投入有限、城镇和边远乡村的学校之间发展难以平衡,于是许多地方开始大规模地撤并村小和教学点,最终导致作为农村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主要场所农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数量的急剧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3年我国农村普通小学的数量不断减少,由07年的27万所急剧减少到13年的不足14万所。同样,农村普通中学的数量也发生着变化,农村普通中学的数量不断减少,从07年的约33万所减少到13年的不足18万所,尤其在2010年到2011年之间减少的幅度最大。受国家政策影响,在减少的这些学校中,小规模学校占据主要部分。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急剧减少,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它在农村基础教育之中所起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思想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不仅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且农村的家长也对孩子的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很大期望,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走出农村,成为有知识、有理想抱负的青年。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它可以满足农村学生最基本的受教育需求,可以充分保障农村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它是农村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唯一途径。然而近年来,农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数量的急剧减少加之政府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政策忽视,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离家更远、消费水平更高的地区就读,由此给农村的家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问题。此外,有些学校对农村来就读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政策,如择校费、借读费的出现,造成了事实上教育的不公平。这些择校费、借读费以及租房、日常生活开销无不加深着农民的经济压力,有些家庭无力承担起这些教育费用,不得不让孩子终止学业。教育的不公让他们失去了希望,认为读书并不能改变命运。加强对农村小規模学校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公平刻不容缓。
(二)农村教师队伍配比不合理且流失严重
一方面,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部指出:“中西部的部分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专任教师队伍数量配备不足现象较为严重,农村小规模学校按班配置教师政策落实困难”。农村教师队伍老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比例偏低,是我国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教师学科结构性缺口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增的教师队伍中相当比例的省份学校中,音、体、美、外语、科学、信息等学科专业教师缺口严重,这导致学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无法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另一方面,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极大的动荡性,在新入职半年或者一年内教师的流动性最大。据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3年,短短三年时间,全国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下降为330.45万,流失率达30%。农村教师流失、农村师资队伍人才短缺,原因不外乎:管理体制不完善,晋升机会少、居住环境差、离家较远、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待遇差,交流学习机会少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农村教师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使得某些教师“穷途思变”,寻找各种机会跳出农村教师队伍,使得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动摇着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此外,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招教、招工考试等机会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使得本来就不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更加雪上加霜。这说明,单纯的增加农村特岗教师的招聘数量,而不重视农村现存教师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待遇,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农村教师严重流失的局面。
(三)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导致长期以来不仅城乡贫富存在差距,且教育的发展也有差别。必须看到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仍存在师资队伍配比不合理、部分教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等问题,最终导致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不高。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提高我国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传统的解决思路收效甚微,必须找到新思路、发现新方法,教育信息化显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国内外的优秀经验让我们看到,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和必然选择。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使得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但是现实层面我国仍面临许多制约性因素。
我国主要矛盾转变指出,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主要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平衡在我国教育领域的表现之一就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信息化发展出现严重失衡。在推动教育公平的同时,因为使用者的客观情况不同,技术和在线内容的难以获取,都在进一步增大长期存在的学习鸿沟,长此以往教育信息化势必会在局部引发新的教育不公。信息化虽然可以作为教育公平的助推器,但“数字鸿沟”却又加剧了“教育不公平”,有可能使信息化的努力成为徒劳。我们预设的理想状态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等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学生家庭状况、学校信息化教学普及情况,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并不能公平地惠及到每个学生身上,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信息技术几乎完全无关,无法获取信息的学生依然无法享用这些成果,并由此造成新的不公平,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三、改善农村基础教育途径探析
(一)重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作用
在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成为撤并的首选对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意义和价值受到忽视。无论是从促进教育公平还是从农村教育的现实需要角度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新阶段,我们更应重新审视其现实价值与未来发展趋势。首先,从总体上看,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是实现教育机会公平的必要形式,还是凝聚乡村文化的载体,它为农村适龄儿童提供着受教育的机会,维护着农村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由于规模小,组织上也易于管理,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其次,对受教育者来说,受地形、经济、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适龄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规模小、教育形式灵活,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有效武器。总之,由于小规模学校特有的“小”这个特征,使得它在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公平中发挥着独特优势,为维护农村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巩固普及基础教育发挥着作用。我国前些年便已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应理性思考农村小规模谢谢的存废问题,将盲目的撤并转变为合理的保留,继续让小规模学校发挥出大能量。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并加强管理。学校实行寄宿制,对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的农村学生用专车接送,减轻农村家长的负担。
(二)完善农村教师培养体系建设
农村基础教育提升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城乡教师配置倒挂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调研、合理规划,在更大地域范围内对教师实行统一管理,研制城乡一体化的教师配置标准。教师配置标准的制定应体现“向农村学校倾斜、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省级人民政府还要建立统筹规划、系统选拔的农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为农村学校不断输送大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此外,还应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农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完善农村教师培训制度,落实我國有关教师培训的规定,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创新农村学校教师培训模式,创立一个实用高效的培训制度。另外,解决农村教师问题我们需要一支“愿意来、愿意留”的高素养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国家虽然不断加大特岗教师投入力度,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优秀教师外流,把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落到实处迫在眉睫。应把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促使财政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深入实施。建立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支付体制,使农村教师收入得到切实保障;健全优化农村教师的生活保障的整套体系,增加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捍卫农村教师的基本权利,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三)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一个有效捷径。教育信息化通过为农村教育资源和相关技术支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内外部公平,让每一位农村学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等量的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化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基础上创新并推动着农村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虽然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但目前的发展以及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运用都不够成熟,对于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公平,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合理利用教育信息化为农村学生提供等量等质的信息资源,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作用,离不开政府部门和通讯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农村通讯建设,加强城乡之间的网络联系,并在政府部门协调下建立新型监管形式,大力普及信息素养教育,下大力气建设数字教育信息资源,使得教育系统内部及社会各部门整合资源共同推进,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异,消除数字鸿沟,让更多的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0.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
[3]陶文昭.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N].中国教育报,2017-11-09.
[4]张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J].学习时报,2017-12-06.
[5]杨林.浅析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6(12).
[6]项波,程爱兰.教育信息化对农村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8(2):157-158.
[7]李俊.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J].教学与管理,2017(2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