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树的树形演变与简化修剪技术应用(上)

2019-10-18杨艳玲张延芳任利萍孙建宏屈军涛李前进党永剑

西北园艺(果树) 2019年5期
关键词:纺锤形粗度树形

杨艳玲 张延芳 任利萍 孙建宏 屈军涛 李前进 党永剑

苹果树修剪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例如,在修剪手法上,就有短截、长放、疏枝、回缩、摘心、扭梢、捋枝、台剪、戴帽剪、甩小辫、环剥、环割等诸多内容,果农难以掌握,无法有效管理生产。我们根据多年果树生产管理经验,结合陕西推广的大改形技术,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果树整形修剪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苹果树“乔化二级结果矮化一级结果”(文中简称 “乔二矮一”)结果构架及相应修剪技术,旨在帮助果农快速有效掌握苹果树修剪技术,提高苹果生产管理水平。

1 整形修剪技术的理论依据

从外部看,苹果树整形修剪是在调整群体和个体结构,改善风光条件,使单株主从分明、结构合理;从单株果树内部生理机能上说,苹果树整形修剪是调节营养物质分配与运转,使其更合理、更协调,从而使树体各部分势力均衡。通过整形修剪,可实现最大限度早结果、多结果、结好果,提高经济效益。

2 我国苹果树形的演变

2.1 不同年代苹果树形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多数果园都是乔化栽培,树形采用的是基部三主枝邻近自然半圆形结构,即疏散分层形。这种树形的优点是骨干枝少,结构牢固,分层排列,叶幕层厚度适中、分布均匀,树冠内部光照条件好,枝组寿命长,结果体积大,果实品质优良;缺点是整形修剪技术复杂,周期长,结果较晚,果农掌握难度大,其整形修剪技术被多数果农“神秘化”。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小冠紧凑形,即小冠疏层形。这种树形修剪注重了对主干疏层形的改进,减少了骨干枝数量,加大了层间距离和主枝角度,以期控制树冠大小,并解决树冠内光照不良的突出问题,适用于密植栽培。在生长比较旺的地区,小冠疏层形树冠很难得到有效控制,会因树冠过大而全园郁闭,结果部位外移,造成产量和果品质量下降。针对这个问题,生产中又逐步推广了改良小冠形,进一步淡化层的概念,对一些密闭园的改造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纺锤形(多主无侧,无层性概念)被广大果农接受,此类树形结构简化,骨干枝级次少,结果枝和结果枝组直接着生在中心主枝和主枝上,修剪量轻,留枝早,枝量增加快,结果早,早期产量高。生长势强的情况下,树冠不易控制,在株行距3 m×3~5 m的果园,5~6年生树产量高、品质好,10年生以后树冠易郁闭,适用于半矮化砧穗组合(短枝型红星、红富士、半矮化砧红富士)。纺锤形又包括了细长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及高纺锤形。具体特点如下:

1)细长纺锤形。树高 3~3.5 m,冠径2~2.5 m,干高0.7~0.9 m,有直立而长势强健的中央领导干,在中央领导干上配备30个以上呈螺旋式上升且均匀分布的小主枝。一般中下部主枝稍长,为1~1.5 m,往上逐渐变小,主枝间距5~10 cm,树体外观呈细纺锤形。其特点是树体培养成形快,领导干保持绝对优势。主枝粗度不超过主枝着生处主干的1/3~1/5,结果枝粗度不超过其母枝粗度的1/3~1/5。主枝生长呈水平或略下垂状,结果能力强,通风透光好,果品质量高。主枝上不留侧枝,直接着生单轴延伸的长放结果枝组,树体骨架级次少。

2)自由纺锤形。树高 3~3.5 m,冠径 2~2.5 m,干高0.8~1 m,有直立而长势强健的中央领导干,在中央领导干上配备40个左右呈螺旋式上升且均匀分布的小主枝。一般中下部主枝稍长,为1.5~2 m,往上逐渐变小,主枝开张角度 70°~90°, 间距 5~10 cm, 树体外观呈细纺锤形。树形特点是中干直立强旺,尖削度小。主枝在中干上均匀分布、不分层,主枝粗度不超过中干粗度的1/3,主枝上直接着生大、中、小型结果枝组。另外,主干上始终保留5~7个发育枝作为主枝预备枝,每年更新主枝2~3个。

3)高纺锤形。 树高 3.5~4 m,干高 0.8~1 m,主干上直接着生40个以上结果枝组,枝组粗度不超过主干粗度的 1/5,开张角度 120°~150°,结果枝组长度0.8~1 m。高纺锤形是在前两种树形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简化树形,其结构更为紧凑,具有强壮的主干,主干上直接着生大、中、小型结果枝组,骨架级次少、结果早、果实品质好。

从上面叙述不难看出,苹果树形是逐步趋于简单化的,层性概念逐步淡化直至消失,结果级次减少,树体营养运输距离缩短,更容易实现丰产和优质。

2.2 同一株树在同一生命周期中树形的变化苹果树在生命周期内必须采用动态管理模式,树形应随树龄增大而改变,特别是乔化树,不同年龄段应采用不同树形。对于乔化树而言,幼树期密植,采用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随树龄增加和树冠扩大,密度应作相应调整;进入初盛果期变为稀植,采用主干形;进入盛果期后,株行距应进一步加大,采用开心形。

日本果树专家末永先生也认为,果树的树形在整个生长周期中,不应采取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果树不同生长周期中,树形进行适当变化符合果树生理规律,有利于果树提前结果、增强树势和提高果品质量。他总结多年实践经验认为,苹果树形变化过程应为:主干形—变则主干形—开心形,7年树龄以前,树形为主干形,以后向变则主干形过渡,到15年树龄时转变为开心形。

陕西洛川产区近年针对乔化栽培苹果,也根据不同树龄推广了 “主干形—变则主干形—开心形”(图 1)。

图1 三种树形过渡示意图

1)第1~7年(含第7年),选择自由纺锤形。适于亩栽55株以下的乔化园,主干高80 cm,树高3.5~4 m,中干强壮直立,其上均匀分布20以上小主枝,角度 80°~90°,不分层,小主枝上直接着生中、小型结果枝组,结果枝组20 cm排列1个,亩产量1 500 kg以上。

2)8~15 年(含第 15 年),采用变则主干形。要求提干、落头,减少主枝数量,培养珠帘式下垂状结果枝组,树冠以纺锤形变为圆台体形。树高由原来3.5~4 m降低到3 m。干高由80 cm提高至100~120 cm,小主枝由15~20个减少至8~10个,并明确主枝和辅养枝。树形由主干形纺锤体逐步转化为扁圆体。主枝上结果枝组均匀排列,呈松散下垂状。单株产量30~40 kg,亩产 1 500~2 500 kg。

3)15年生以上,采用小冠开心形。要求完善树形,培养松散下垂状立体结果枝组体系。临时株全部挖除,永久株树体基本成形,变成扁形。适于亩栽22~23株的果园,树高2.5~3 m,干高1.5 m,主枝 3~5个,层内距1~1.2 m, 主枝角度 70°~80°; 主枝上配备结果枝组,并呈珠帘状松散下垂立体结果,树体成形后主枝分布呈南低北高、东低西高,树体呈平面状。单株产量100 kg,亩产稳定在2 000~2 500 kg。

3 简化修剪

3.1 简化修剪的理论依据 据测定,在圆形树冠的1 m深处,光照会减至全日照的40%~60%;1.5 m深处,光照会减至全日照的30%;而在内膛,光照通常为10%~20%甚至更低。光照在30%以下,果树就几乎失去了生产优质果的能力。“乔二矮一”结果构架所形成的叶幕厚度从理论上讲不超过1.5 m,可以满足生产优质果的条件。

研究证明,苹果树包括果实在内,除去水分外,剩下的干物质中,90%~95%是光合作用产物。1株乔化苹果树1年生产的光合产物中,约有20%用于呼吸消耗,45%用于枝、叶、根生长,其余35%用于形成果实。“乔二矮一”结果构架从营养运输理论上讲,就是为了达到最大限度地缩短养分距离,减少运输过程消耗。这在矮化树因为树冠紧凑而比乔化树更容易丰产优质上已经得到了实践证明。

3.2 简化修剪概念的提出 我们把树体的主干和中央领导干部分称为0级结构,中干上第1次分生的结构称为一级结构,一级结构上第二次分生的结构称为二级结构。简化修剪就是使乔化树实现二级结果、矮化树实现一级结果的整形修剪方法,即在乔化树的一级结构上着生的二级结构就是培养的结果枝(组),矮化树上0级结构上着生的一级结构就是培养的结果枝(组)。

具体对于乔化树而言,树体骨架结构就是主干—主枝—结果枝组,即主枝上着生结果枝组,营养运输的途径是从主干到主枝,然后到结果枝组;对于矮化树而言,树体骨架结构就是主干—结果枝组,即主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营养运输途径是从主干直接到结果枝组。

简化修剪是在保证实现早结果、早丰产、稳产优质、经济寿命长的前提下进行的,包括树形的简化和操作技术的简化。

3.3 简化修剪方法

3.3.1 乔化树 目标树形为开心形。根据树龄不同,整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幼树期(1~7年),树形为纺锤形。整形修剪要点:1~2年内打光干,拉大枝龄差,保持中心干绝对优势。第3年开始从距地面0.6~0.8 m选留小主枝,延长头轻短截,疏除延长头下4~5个竞争枝。在主干上3~5年之间按垂直间距为15 cm左右螺旋式均匀分布25~30个主枝,树高控制在3.5~4 m,树高达到4 m后不再短截。主枝开张角度85°~90°。

第二阶段为过渡期(8~13年),树形由纺锤形过渡为变则主干形。整形修剪要点如下:

1)提干。根据管理实际将树干逐年提高到1~1.2 m。

2)落头。逐年将树头落到2.5~3 m。

3)疏枝。从第6年冬剪开始,根据生产实际结合结果“衰弱回缩的原则”,每年不同程度疏去1~3个主枝。到13年时全树主枝数量降到7~10个。

4)培养结果枝组。以长放为主,结合拉枝等手法促其成花结果形成结果枝轴,轴上果台枝粗度超过主枝1/3后去掉,其余枝甩放形成结果枝。

第三阶段为成形期(14年以后),树形为开心形。修剪技术要点:逐年将主枝数量减少到3~6个,树干高度提升到1.2~1.5 m,落头到2.5~3 m,树形改造完成。整形修剪重视结果枝(组)培养,调整大枝间的角度和结果枝(组)空间,利用1年生新枝在相同或相近部位及时更替结果后衰弱的结果枝(组)。

成形后亩枝量达7万左右,长、中、短果枝比例为 1~1.5 ∶1.5∶7~7.5。果园透光率达到20%~30%,叶面积指数3左右。在生产过程中,当结果枝因结果而下垂角度过大时,用支柱支撑至 85°~90°。

3.3.2 矮化树 目标树形为高纺锤形。在矮化树简化修剪过程中严格遵循一级结果构架,即主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其整形过程一般4~5年即可完成。

建园后的第2年,对独干苗新生分枝打光干,对有分枝大苗则适当留枝促进成形。第3年开始,从距地面80 cm留枝,延长头轻短截,疏除延长头下3~4个竞争枝。到第4年,树高达3.5~4 m,达到4 m后不再短截。中心干上螺旋式均匀分布近40个结果枝。结果枝组粗度不得超过中心干的1/5,新枝长度不超过100 cm时开始拉枝,开张角度为120°~150°。第5年树高达到3.5~4 m,枝展1.8~2.2 m,中心干分枝数40个以上,长、中、短枝比例大致为1∶1∶8。修剪以轻剪长放为主,利用主干萌发新枝在相同或相近部位及时更新结果衰弱的结果枝。保证果园亩枝量8万条左右(±15%)、覆盖率75%左右(±10%)。

猜你喜欢

纺锤形粗度树形
基于TRU 系统对南山植物园川山茶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桃树几种树形的特点及整形修剪要点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结果母枝粗度对南丰蜜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葡萄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技术
猕猴桃树形培养和修剪技术
休眠季榆叶梅自然开心树形的整形修剪
南丰蜜桔结果母枝粗度≤2.5 mm果实品质最佳
黄金梨3种不同树形栽培对比试验
高纺锤形苹果树的修剪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