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0届亚洲区家政学会国际双年会综述

2019-10-18陈汉轮朱红缨

关键词:家政老年人

陈汉轮 朱红缨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编者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最大限度地实现家庭幸福,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稳定、国泰民安,而国家发展、社会繁荣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福祉。以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成员素质、造福全人类为目的的家政学,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历久弥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家政产业的兴起,人民对美好生活更加期待,也为家政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第20届亚洲区家政学会国际双年会在杭州举行,这是该国际性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与会代表就家政学各领域的研究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共同探讨家政学如何提高全年龄段人口的生活质量。现将此次大会的主要观点呈现给方家。

2019年8月20—23日,由浙江树人大学和浙江省家政人才培养培训联盟承办的第20届亚洲区家政学会国际双年会在杭州举行。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喀麦隆、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政界、产业界人士参会。会议围绕“老龄化与家政产业发展: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主题,纵论健康老龄化,家政服务走向职业化、规范化、产业化,社区中的儿童与家庭,住房与环境,家政教育,健康与福利,政府与公共政策等话题,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产业发展、咨政建言以及舆论引导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将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家政学学科发展的关注

国际家政学联合会主席戈文德琳·哈兹维特(Gwendolyn Hustvedt)认为,家政学是一门为尊重人类的终极努力而生的学科,是一门为全年龄段人口创造家的艺术和科学,也是一门具有国际性、可持续性的跨学科的学科。家政学诞生于现代教育和信息时代,其初衷就是将科技成果应用在属于每个人的最重要领域——家庭。家政学一直把家庭成员的福祉作为中心工作,这门学科已经为20世纪的健康、财富和家庭幸福作出了贡献。面临新的全球化形势,要进一步审视家政学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国际家政学联合会亚洲区副主席工藤由贵子(Yukiko Kudo)认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家政学面临以下两个挑战:第一,在微观层面(个体层面),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们应重新审视整个人生计划,落实到生活规划之中,包括家庭和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在宏观层面(社会层面),重新审视社会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应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老龄化人口需求,尤其是日益增长的长期护理需求。家政是通过“赋权”“福祉”和“倡导”,为个人、家庭和社区实现最优化、可持续生活的职业,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专业角度来看,它可以为老龄社会作出重大贡献。

国际家政学联合会荣誉主席、韩国中央大学名誉教授李丽华(Lilha Lee)回顾了亚洲区家政学会发展史。亚洲区家政学会成立于1983年,是一个亚洲区域学会,隶属国际家政学联合会。36年来,包括此次会议,共举办了20次大会。她介绍了历届大会主题(见表1),有13次是集中探讨家政学学科的发展,这也显示了学科发展的生命力以及受关注度。

表1 亚洲区家政学会历届会议主题

香港教育大学杨惠玲博士介绍了香港家政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科特征。香港将家政学学科更名为 “科技与生活”学科。1938—2007年,香港教育大学家政学教学内容逐渐丰富,促成香港年轻一代学习生活技能、了解不同生活阶段的个人需求、规划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创造力、了解消费者权利和义务、适应和改善家庭生活和生活质量、了解技术对家庭和社区生活的影响、了解社会文化经济条件等。

南京师范大学熊筱燕教授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受院系调整的影响,家政学学科停办了36年,直到1987年得以恢复。20世纪以来,家政学学科发展迅速,其中浙江树人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华南女子学院和湖南女子学院是其中的代表。在政策的支持下,江苏省家政学会、吉林省家政学会、浙江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福建省家庭服务业协会等组织纷纷成立。江苏省家政学会首先着眼于建立“生活科学课堂”,提供家政学的网络课程,给予大众以“什么是家政学”“家政学给生活提供什么帮助”的教育,从五大方面准备在线网络小课堂,通过网站向人们传递科学的生活知识,目的在于提高民众生活的满意度。

浙江树人大学汪群龙博士、任佳萍博士等认为,家政学是研究家庭成员行为与家庭、社会关系相互作用的学科。1994年,浙江树人大学开设家政学专科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该专业并开展家政学学科研究与实践的高校。2012年,家政专业首次进入高校本科专业新目录,表明中国的家政专业已开始进入正常发展轨道。作为高水平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应用型大学设立家政学,不仅是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强烈需求的现实要求,也是培养办学特色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应用型大学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优化家政课程体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家政专业教师。

二、对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的关注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就标志着该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这一标准,2018年,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见表2)。到2030年,全球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6个在亚洲(1)《2030年全球每十个老年人六个在亚洲》,2017-10-09,http://datanews.caixin.com/2017-10-09/101153815.html。,可见,亚洲是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区域。基于此,人口老龄化及其衍生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

表2 亚洲部分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该组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s://data.worldbank.org.cn/)。其中,中国的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21_645752.html),不含港澳台。

(一)亚洲部分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日本女子大学饭田文子(Fumiko Lida)教授指出,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从2010年的20%将上升到2035年的28%,成为超级老龄化国家。韩国圆光大学李永恩(Young-Eun Lee)教授指出,到2025年,韩国老年人口占比达20.8%,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超老年社会。南洋理工大学苏丽梅博士指出,新加坡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2005年的9%左右上升至2015年的12%,预计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增加一倍。马来西亚教育部贾马鲁丁·拉希玛(Rahimah Jamaluddin)博士指出,马来西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从2018年的6.5%上升至2030年的15.3%。对于多数亚洲国家而言,人口老龄化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事实,关键在于出台有效的应对之策。

(二)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李永恩针对韩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提出以下四条建议:第一,实施第19个五年政府运营计划,为老年社会做好准备,确保老年人健康和体面的退休;利用大数据与信息通信技术,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日常困难。第二,推行第四个科技基础规划,加强健康老龄化、福利型医疗、痴呆(预测、预防、早期发现、治疗)领域的研究,作好未来人口的变化预测。第三,实施政府公共卫生研发中的长期实施计划。第四,做好低出生率老龄化社会的第三个基本规划。

饭田文子指出,为应对超老龄化社会,日本社会正在推广以下措施:第一,支持老年人独立生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第二,确保老年人生活在他们习惯的小镇上;第三,构建综合保障组织,比如节省护理人员时间等。

工藤由贵子认为,人口老龄化对长期护理、医疗、福利、经济和产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挑战,从根本上重新检查一国的基础设施,包括硬基础设施(建筑物、房屋、交通)、软基础设施(教育系统、就业系统、养老金系统)、医疗和福利。在社区层面,应强化社会参与,构建社区关怀系统等。

贾马鲁丁·拉希玛指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马来西亚政府将采取以下四个举措:第一,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建立养老中心;第二,扩大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第三,扩展家庭支持计划(家庭帮助);第四,与大学、社区学院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合作建立老年大学。

浙江树人大学叶雪威博士认为,中国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逐步从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必然要求政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给予独生子女家庭优惠政策和相应的补贴制度。例如,提高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金;独生子女获得带薪假期来照顾父母;提高独生子女的就业支持。医疗保险要全面覆盖,对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优惠。

还有学者提出,除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外,高校也应作出努力。菲律宾科技大学依苏若·玛利亚·纳林雅(Maria Narlyn)教授提出,菲律宾一些高校增加家政学相关专业及相应的选修课程,在老年人的挑战、作用发挥、生活质量的自我评估和福利政策方面展开了研究。

(三)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的生活改善体现在多方面,在老年人防止疾病发生、获得身心健康之余,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提高审美能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苏丽梅博士指出,新加坡37%的60岁以上人群有3种以上的慢性疾病,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定期检查,甚至更高的住院率,需要得到门诊护理、残疾援助和医疗救助。新加坡政府有意增加疗养院床位(目前约为2%,2030年目标为5%),但是公共政策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在提供个性化的照顾方面,应发挥公共部门和社区的作用。

叶雪威博士认为,应丰富老年活动中心的内容,组织体育锻炼、广场舞、舞厅舞、象棋和唱歌等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上门服务,特别是面向空巢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帮助。建设社区养老院、医疗护理中心和老年大学,使老年人在家中实现身心健康和自我价值。

浙江树人大学杜来玲博士认为,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对此,提供有效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缓解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必要条件,比如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等。

台湾应用生命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张承晋教授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对老年人照顾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饮食方面。老年人食品应具有易咀嚼、易消化吸收和适应其生理的特点。可借鉴欧美和日本的做法:欧美国家企业给老年人提供适当的冷冻餐和热餐递送服务;自1972年以来,日本机构医院向老年人传播正确的饮食习惯。日本移动食品协会及饮食护理协会分别于1992年、2002年成立,后者制定了面向老年人的四个级别的食品柔软度和粘度标准。

浙江树人大学王颖博士认为,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主要动机是丰富退休生活。为促进老年人再就业,政府、市场和个人应同时发力:第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与规范老年人再就业政策;第二,利用市场调节作用扩大市场需求,搭建“互联网+”老年人再就业平台;第三,转变社会观念,激发老年人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现阶段,可率先提高老年人再就业的待遇,支持企业聘用退休人员。

浙江树人大学朱红缨教授指出,2018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39 538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 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相较2010年的总人口增加了5 566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4 735万人,占了85%。“银发潮”扑面而来的社会事实,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建立增龄性身体力、社会力、文化力三个维度的“全生命历程个体—社会发展ABC-H模型”,认知老年社会的新常态,确立以主体感知、自主意志为评价的完满老龄化;家政学致力于日常生活审美力的发现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培育,让老年人有准备地优雅老去。

三、对家政产业发展的关注

“家政产业发展”是此次双年会的重要议题,吸引了学者、政界和产业界人士的关注。家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资本、技术、市场环境、品牌树立和人才等客观因素,与会者从家政产业发展的不同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浙江省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徐绪卿教授认为,一直以来,中国的家政服务业是典型的传统服务业,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可供创业的空间较大。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创新工具应用的刺激下,通过资本与消费市场的培育、行业发展优良环境的营造、行业特色品牌的培育建设等内容,利用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分类指导和结构调整等手段,家政服务业态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面临三大挑战:特色化需求持续增长、行业转型升级急迫和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针对第三个挑战,民办高校应积极发挥作用,本着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家政产业所需人才相契合的特点,积极响应政府“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的号召,积极投身、深度参与家政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南京师范大学周薇博士认为,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大龄化、文化程度及技能水平不高、流动性大、职业过渡性强、就业稳定性低、服务质量难监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吸引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加入,以提高从业者的素质,这需要政府、企业、家庭雇主及家庭服务从业者多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实现政府层面的法制化、社会层面的市场化、行业层面的规范化和教育层面的体系化,方能推动家政服务业及从业人员走上“规范化、职业化”发展之路。

家政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发展家政产业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尤其是在吸引农村及山区妇女就业、带动农村增收和农民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政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政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基层政府及相关组织在产业发展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衢州市常山县委书记叶美峰介绍了家政服务品牌建设的样本“常山阿姨”,政府为该品牌背书,成立“常山阿姨”事业发展中心、出台鼓励政策、到杭州推介、找高校合作、向媒体宣传,近年来该品牌在家政服务市场上赢得了好口碑。

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副校长张武萍认为,浙江省各级妇联组织根据“配合有关部门,把家政这项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的职责定位,将推进男女平等进程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实践中,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素养、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提高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入手,努力让家政服务业成为妇女愿意来、留得住、不想走的行业。

巾帼西丽服务集团总经理郭昱辰认为,目前家政产业存在四个普遍问题:一是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二是大规模的“中介制”服务形式制约了行业的诚信发展;三是家政行业进入“用工荒”时代;四是家政行业诚信体系亟待完善。对此,巾帼西丽实施员工制,成立培训学校进行岗前、岗中和回炉培训,稳定从业人员队伍,保证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平台、诚信平台,对服务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企业的诚信经营;导入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企业标准,确保服务质量;与用工来源地合作,既能解决用工荒问题,又能参与精准扶贫。

理论界提出的关于家政产业的问题,得到了实业界的有效回应,促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目的在于促进产业的发展,最终服务家庭生活、提高人民福祉,此次双年会的目标也实现了。

四、对家政教育的关注

浙江树人大学陶芳铭博士认为,在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实施家政教育,对青少年生活技能的习得、社会化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中小学家政教育应该以儿童和家庭的日常生活知识为切入点,强化学生自我保健、自学、自律、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的“五自教育”,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上融合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内容,全面推进和实施家政教育,从而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家政教育体系。

日本千叶大学中山節子(Nakayama Setsuko)认为,素质教育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被确定为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而生活教育注重学生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绘本进行生活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在日本小学到高中的多学科中,都以各种方式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以借鉴日本的绘本教学实践,实现中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

南京师范大学朱运致教授认为,大量涌入的英语原版绘本,为中国儿童早期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很多家长给孩子阅读英文绘本时存在困难,大学生可以在社区提供英语绘本讲读服务,社区儿童因此受益,大学生也可通过体验式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一举两得。大部分国内英语系学生希望毕业后能成为教师,这一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求职率并进一步明确职业规划。

广岛大学魏晓敏博士通过中日缝纽扣课程的对比分析,解释双方在课程组织教学、结构和方法上的差异和特征。差异在于以下三方面:中国教师通过单独的备课、教学、评估来实现学习目标,日本教师准备10个单元的手工缝制课程,缝纽扣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双方的课堂中,教师都试图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但是观察中发现,双方因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同,在实践阶段的时间分配上存在差异;第三,在双方课堂中,教师都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就教学方法而言,日本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而中国教师把个人的问题与其他学生分享。

贾马鲁丁·拉希玛比较了马来西亚2003年家政课程与2017年家庭科学课程的不同,虽然学习成果和学习时间减少了,但是通过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家庭科学课程相对家政课程更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不管运用哪种课程,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中融入家庭价值观的养成,以便培养未来合格的父母;鼓励学生多参与社区学习和社会实践,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

此次双年会探讨的议题涉及家政学的方方面面,重点在于人口老龄化与家政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的家政学学科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破解与家政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从与会者的发言来看,各国家政学学科发展程度不同、国情不同,学者们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在本次论坛中都得到充分展现。家政学具有政治学意义,这一点获得与会学者们的共识,并一致认为,本次论坛着力于家政学面向家政产业的发展,这是开启学科新时代的重要转折点。

猜你喜欢

家政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坚守与创新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