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行核心稳定性运动的多指标疗效评价

2019-10-17孙良彬

颈腰痛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屈曲腰部腰椎

孙良彬

(青海省交通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1)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病因复杂,治疗方式涵盖中医、西医,物理、药物治疗,如何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治疗疗程已成为骨科领域长期探讨的课题。核心稳定性运动(core stabilization exercises,CSE)属于主动运动的一种,以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基础为四肢肌肉发力提供支点,创造上下肢传递力量的条件,为身体移动以及稳定重心提供力量。郭湄等[1]报道称,CSE对缓解骶部、后背腰疼痛较常规推拿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对照分析,探讨NLBP患者行CSE的临床疗效,为其物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NL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5~48岁,平均(33.55±4.55)岁;病程5~21个月,平均(13.54±2.87)个月。对照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6~46岁,平均(34.87±4.58)岁;病程5~20个月,平均(13.76±2.8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推拿治疗,口服右旋布洛芬(苏州第四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75),每次1粒(0.15 g),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推拿手法包括:(1)循经揉按法,沿膀胱经施以揉、滚、按等手法3~5 min,随后沿脊椎上到下使用一指禅推法,反复3~5次;(2)点穴颤压法,按肾俞、阳关、环跳、大肠俞等穴位,找出腰部压痛点,采用颤压法约1 min;(3)舒筋整复法,采用后伸扳法及斜扳法;(4)揉按拍击法,腰部揉按2~3 min后拍击;每日1次,疗程为2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CSE治疗:(1)双桥运动,取仰卧位,双手平放两侧,小腿放置瑞士球上;臀部抬起保证球体处于小腿下,平衡状态下肩、骨盆、双足为直线,维持30 s,共10次;(2)单桥运动,在步骤(1)基础上缓慢将一侧下肢抬起,维持15 s,再换另一侧,共10次;(3)双膝屈曲双桥运动,步骤(1)基础上将瑞士球拉向臀部,膝关节逐渐屈曲,使膝关节、肩部、臀部保持直线,维持15 s,共10次;(4)反桥运动,于瑞士球上保持仰卧姿势,双足与肩同宽,屈曲膝关节90°,维持60 s,共10次;(5)髋膝关节屈曲反桥运动,在步骤(4)的基础上将一侧髋关节屈曲90°,维持10 s,转换另一侧,共10次;(6)单腿伸直反桥运动,在步骤(4)的基础上将单侧膝关节伸直,维持10 s,转换另一侧,共10次,每日1次,疗程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疼痛采用VAS评分评价,腰部功能障碍情况采用ODI指数评价,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分评价。疗效评价[2]:显效:疼痛完全消失,腰椎功能恢复,睡眠、工作不受影响;有效:疼痛、腰椎功能障碍缓解,基本能正常活动,睡眠、工作不受或影响较小;无效:不及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记录显效者恢复正常活动、腰痛消失时间。此外,采用治疗前后的X线片测量其总腰椎前凸角(TLL)、腰骶角(LSA)、骶骨倾斜角(STA)、骨盆倾斜角(PT)等腰骶结构指标,测量方法见图1(a)~(c)。

图1 TLL、LSA、STA、PT测量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SF-36评分显著升高,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两组LSA、ST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TLL显著高于对照组,P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恢复正常活动、腰痛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观察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腰骶结构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观察组相比,#P<0.05

表3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3 讨论

NLBP无明确病因,但对人体腰椎的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对人体肌肉对动作控制造成障碍,即便经治疗恢复正常生活能力,下腰疼痛消失,但腰部整体与局部肌肉群的保护机制却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机体脊椎稳定性的控制能力变差,这也是NLBP治疗难度大、易复发的主因[3]。因此,采用运动干预进行脊椎椎旁核心肌群的控制能力提升,对腰椎稳定性的提升以及症状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推拿是NLBP推荐疗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对于腰部疼痛,配合穴位推拿能缓解肌张力痉挛,改善腰骶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为恢复正常活动创造条件[4]。右旋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药物类,能够降低引起局部疼的炎性因子等痛致痛物质而发挥镇痛作用。两者结合是临床治疗NLBP的常用方案,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50%,与Macedo等[5]研究结果一致,但较观察组80.00%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主要得益于CSE对腰椎稳定性的提升。

椎旁肌群被认为是基准功能运动链的中心,是完成相关肢体活动的引擎或基础。CSE在不同国家地区均存在一定的改良,本研究CSE参照Sribastav等[6]瑞士球辅助法,操作步骤相对简单,患者接受度也较高[7]。CSE运动与传统肌力训练有所差异,而是双桥运动、单桥运动、双膝屈曲双桥运动、反桥运动、单腿伸直反桥运动,囊括了抗干扰性、稳定性、协调性的训练。在瑞士球的辅助下完成CST训练,运动全程始终保持高度稳定状态,腰部本体感觉输入明显增加,初始机体募集、激活更多椎旁肌群的核心运动单位,在不断调整的神经肌肉功能下达到增加脊柱稳定性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运动肌力量[8]。同时在稳定性训练全程需要进行身体稳定性维持,能有效促进椎旁肌群的血液循环,使肌肉感觉运动刺激强化,在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方面起到对推拿及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作用,缩短治疗时间。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Davin等[9]报道一致。刘芳等[10]研究显示,NLBP具有腰曲减小、腰椎变直的特点,而LSA、STA无明显变化,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具有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NLBP患者PT有所升高,TLL降低,提示腰骶稳定性降低,而观察组采用CSE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CSE有助于腰骶稳定性的提高,与Hu等[11]观点相符。

综上所述,CSE能进一步提升常规药物及推拿治疗NLBP的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腰部疼痛、腰椎功能以及腰骶部稳定性,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屈曲腰部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有限减压配合Sino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加筋板屈曲和极限强度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