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查出的常规问题分析

2019-10-16帅晓娟

新财经 2019年15期
关键词:审计专项资金内部控制

帅晓娟

[摘 要]多年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工作的推行和深化,暴露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内审工作经验,参考相关内部控制审计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出的诸多问题,并在对重大共性问题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更好地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提高。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

[中图分类号]F239.4

1 内控审计查出的问题项点

1.1 “三重一大”管控有待加强

①多数单位对“三重一大”制度内容只做了原则性、概括性的界定,細化、量化不够,对具体事项的界定不清晰。②部分单位领导对于哪些具体事项属于“三重一大”范畴还未能准确区分,未能明确和清楚需要集体决策的内容、范围、权限、项目安排、资金性质和数量及其重要岗位的界定。③部分单位的“三重一大”议题仅停留在决策环节,而决策是否执行、执行状况和效果等情况很少反馈和通报。④部分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在执行阶段可能会发生变更,但调整变更的集体决策过程很容易被忽略。

1.2 存在以拨作支、虚列支出等情况

①部分单位出于逃避监督检查的目的,采用虚假列支拨款的明目在专项项目中列支支出,这部分支出实际未真正予以拨付,而是直接被单位自己消耗,且主要用于不好处理的各类开支。②部分主管部分直接将款项下拨给下属二级单位或所属的协会、工会、食堂等,待资金下拨后,下属单位要么将资金再原路予以返回,要么在所属单位或所属下拨账户中直接列支各类的支出项目,比如各类招待费、公务车辆运行费用、职工各类补助津贴等开支。

1.3 财政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存在违规挪用专项资金

①部分单位专项资金支出未按照指定的用途使用,存在改变用途挪作他用的情况。②部分单位专项资金支出未按实际支出数列表支出,存在拨出单位以拨作支、用款单位以领代报的情况。③部分单位未根据拨款单位的要求,及时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和事业成果报表。④项目结算后,部分单位未及时专项办理报销手续,将余款交回或由用款单位按拨款单位的规定处理。

1.4 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混乱,造成账实不符

①部分单位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计划性,存在一定随意性,不能做到物尽其用。②部分单位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法规不严格,固定资产调拨不按规定办理调拨手续。③部分单位对新购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转固处理,特别是在专项项目中列支新购固定资产未及时转固的情况较为普遍,影响了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性。④部分单位固定资产长期被内部职工个人占用,未发挥其公用的使用效果。

1.5 往来科目较为混乱

①部分单位将非常规明目的收入直接计入往来核算贷方项目中,而直接在往来核算借方项目中列支各类支出,这样就避开了预算收支管控系统。②部分单位将应通过“拨入经费”“上级补助收入”科目列支的上级主管单位的专项资金,直接挂在往来科目。③部分单位以采购设备和材料或者建设项目等各类名义,以预付或者其他应收账款的方式将资金长期转出账外使用。④部分单位未及时对出借备用金进行催缴,致使单位部分出借资金形成坏账。具体而言,有的单位内部职工或干部,以“因公出差”或“学习”等各类明目借支了单位备用金,待借支明目结束后未及时进行账务结算处理,单位财务人员也未定期对外借资金进行清理,一旦单位人员发生变动后,借出的备用金就自然形成了坏账。有的单位关联部门之间相互借支款项,主要显示在上下级单位借支款项,下级各部门之间相互借支资金,这部分资金一旦借支后归还可能性较小,极易形成坏账、呆账。

2 重大共性问题的剖析

2.1 内部控制制度设立不完善

(1)问题描述。在内控审计中发现多数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的初衷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有的是从网上誊抄下来的,有的是从其他单位部门照搬的,稍用心点的加以增改删减,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未曾考虑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其无法用以规范内部运作,避免权利行使不当带来的执业风险。

(2)建议改善措施。一是单位应科学运用内控原理,参考单位自身的执业性质、执业范围、内部管理框架,科学地明晰各岗位的职责、内部各执业流程和责权运行情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制度体系,将约束内部权力运行的风险管控嵌入内部控制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二是针对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科学分配权责利,明确权力运行流程及管控程序,确定关键控制节点和风险评估要求,更好地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工作。

2.2 内部控制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

(1)问题描述。随着内控体系推进工作深入,各种版本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层出不穷,这些模板式的出现似乎解决了内控体系如何建立问题,但随之开展的内控体系专项检查中,都爆出多数单位的内控制度未执行或未有效全面执行的问题,部分单位把制度建设和执行制度当成两回事,即制度归制度,执行归执行,导致把制度当成摆设而执行不力的现象频频被查出。

(2)建议改善措施。一是对内部执行的各办法和制度进行梳理,对缺乏实操性的办法或制度加以修订;具有操作意义的办法或条例予以保留,并强化办法或条例的日常执行。二是组织制度执行的专项或定期自查和检查工作,督促和规范各部门对其主管项目过程痕迹资料的保管活动。三是制度建立完善后,各级管理人员要率先垂范。高管在制度上要以身作则、敢当表率,形成无声号召力;中层队伍,应强化对中层的管理、教育、激励和约束,有效提升中层人员的综合素质,能使其真正成为制度执行的中坚、骨干力量;基础队伍,需要加强对其培训,强化基层人员执行意识。

2.3 重大经济决策事前报批有待强化

(1)问题描述。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部分重大事项内部报审报批机制或流程不明细,致使某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重大业务事项未按规定执行内部报审报批程序就予以执行。部分实权人员在缺乏有效监督管控机制的约束下,容易心存侥幸,特别是在初尝“甜头”而未被揭发的侥幸心理趋势下会进而大肆以权谋私,进而走向犯罪深渊。

(2)建议改善措施。一是按照单位内部执业规律和业务活动情况,高效地整理内部现有的各项业务流程,定义各流程的控制关键点,分析各流程潜在的风险隐患,针对诊断出的问题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工作。二是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内部或外部内部控制检查审计工作,通过内外部有效监督评价机制,强化内部权力制衡,规范权责利有效运行。三是健全完善单位经济责任考核制度,各单位应该按照“责、权、利”和“事权和财权”统一原则,明晰单位各部门和各层级人员的责权利情况,根据各层级人员责权利重大程度,分类签订经济责任书。同时,针对签订经济责任书内容执行情况,定期组织力量进行经济责任制审查工作,将审查出的结果进行整理纳入到年度考核和相关人员任免的参考依据。

2.4 建设项目预算管理管控有待加强

(1)问题描述。部分单位存在超额列支预算支出;部分单位未按要求完成预算支出;部分单位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追加;部分单位实际支出类别与预算核定差异较大。

(2)建议改善措施。一是强化预算编制宣传培训工作,单位应固定预算主要编制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预算编制培训班,对预算主要编制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强化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人员的编制工作。二是建立健全预算内部执行调整程序,单位预算主管人员应主动管控预算执行进度与开支金额;单位主动规范预算执行,将预算执行偏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明确预算支出按核定的用途和标准执行。三是完善预算支出日常管控。单位应强化对支出预算的管控,每笔支出应该按照核定预算要求进行合理列支,严禁无预算或超预算列支问题出现,确保预算调整按规定和程序予以报批后执行。四是强化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工作。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预算执行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按照“谁申请,谁负责使用,谁承担相应责任”和“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对大额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对不达标预算支出的主管责任人或部门进行考核,以使得预算管理真正达到闭环管控的目标。

2.5 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问题

(1)问题描述。在对物资采购活动进行检查过程中,发现物资采购存在问题:一是个别大额物资采购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标;二是部分采购项目存在拆分购置避免履行招投标采购程序的情况;三是一定金额以上的物资采购未按规定履行购置计划审批手续;四是部分物资采购未按规定执行内部的自行验收程序;五是部分采購项目明显实施在前而验收在后,验收相关资料只是形式上的补审批或补验收。

(2)建议改善措施。一是完善物资采购审计管控,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审计组织体系,单位应明确一定金额以上的单件或批量物资的采购需报批后才执行采购。二是强化物资采购报销工作,财务部分对每笔采购业务,应该检查物资采购项目审批表、验收报告、招投标采购表和合同书等证明相关报销附件是否齐备,如若不齐备,财务部门一律不能予以报销。三是定义单位采购部门的权责利,单位应定义内部物资采购部门的责权利,一旦采购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较为明确追溯到各责任部门及人员。

2.6 发票合规性管控有待加强

(1)问题描述。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过程中,目前查出虚假开具发票的情况有:一是改变发票品名,把不符合报销规定的支出“灵活”改变成符合报销规定的支出。如将购买礼品变更为“办公用品”,致使无销售清单或者附有假明细清单的大额“办公用品”发票比比皆是,有的单位甚至一年中“购买”的打印纸和墨盒好几年也用不完。二是高开发票套现,为小团体谋利。如多开“会议费”“办公设备”等,将多开的金额套现变换成货币资金存入账外。三是虚构经济业务,购买发票取代不能取得正式发票的支出。如过年礼金、利益输送,或为完成本级政府指定的拆迁任务发生的支出等,这些费用就不能取得正式发票并在账上列支。为了弥补这个漏洞,只好虚构其他经费支出。

(2)建议改善措施。一是加强发票管理。财务会计应严格审批报销单据,审查各报销单据的经办人、报销实现背景情况、报销审批签章、发票真实性、发票支出内容及附件的明细流程,对不符合报销要求或报销各要素不齐备的票据,一律不准报销入账。二是大额资金的发票需要财务人员在公共平台上验证其真伪,如若公共平台无法查询到此发票,或查询的发票显示的开票单位、开票内容、领票单位与纸质发票存在差异,那发票真实性就存在问题,就不能纳入报销范围。三是对实物或合同进行校对,根据发票数据核对是否有实物存在,包括核对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单价、金额及商铺状况,根据购买约定各参数与实际购置验收参数进行必要对比分析,判断发票的真伪。

参考文献:

[1]余维平.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J].会计师,2014(1): 45-46.

[2]潘云霞.高校往来款管理探讨[J].会计师,2012(10): 62-63.

[3]鲍圣婴. 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协作[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6):12-19.

猜你喜欢

审计专项资金内部控制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