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工资政策走向

2019-10-16孙河川潘晶陈娉婷

人民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师工资教龄法定

孙河川 潘晶 陈娉婷

工资收入是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的工资收入关系到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在社会的吸引力和受尊重程度。薪酬待遇不仅仅影响教师行业能否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同时也会影响到已入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稳定性、效能感,以及对学生培养、教学工作、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工资是各国政府都极为关注的问题。

那么,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政策是什么情况,近10年各国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增幅或降幅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和走向?本文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的法定工资为例进行解读。

《教育概览:2016OECD指标》中教师工资的分类

根据调查,教师工资是各国在教育经费拨款中最大的一笔投入。在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关于全球中小学教师法定工资完整而统一的数据。相对而言,比较权威的数据是OECD所发布的数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OECD大多数成员属于发达国家。

在最新的《教育概览:2016OECD指标》中,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工资包括法定工资和额外工资两部分。教师法定工资细分为法定起点工资、10年教龄工资、15年教龄工资和最高工资4部分。法定工资指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对于教师从事教学、制订培养计划、备课、批改学生作业、管理协调、与家长交流、监督管理学生、与同事合作等主要工作任务进行考量后教师应得的工资。法定工资只是教师全年所有收入的一部分,是一种税前工资,它包括用人单位给教师缴纳的社保、医保和养老保险金等。在OECD国家中,法定工资与教师的教龄、资历、学历相关,与教师的工作小时、教学课时数密切相关。OECD各国教育投入存在差异,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数存在差异,法定工资也存在差异。

起点工资指教师职业生涯刚起步时成为初任教师的工资,是法定教师工资中的下限;最高工资是教师法定工资的上限;10年教龄工资和15年教龄工资则分别位于起点工资和最高工资之间,随着教龄的增加,工资随之增加。法定工资是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工资的最基本构成成分。除法定工资之外还有额外工资,是对教师的各種奖励和补贴,如在边远地方任教的地区补贴、家庭补贴、公共交通费补贴、教“特教生”补贴、购买教学材料后的补贴、承担特派任务以及培养学生小老师,等等。在大部分国家,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肩负一些其他任务,如当班主任、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教导主任等,因此需要付给他们相应的额外津贴或者减少课时量。捷克、爱沙尼亚、以色列、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家是采用额外工资补贴的方式,而智利、丹麦、荷兰、卢森堡等国家则是采用减少课时量的方式。究竟采用何种奖励方式,各国因阶段而异、因国情而异。另外,在一些OECD国家,学校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也给予额外奖励,这些都属于额外工资范畴。

OECD国家近10年中小学教师法定平均工资的升降幅度和趋势

芬兰的教育以教师的素质高而闻名,但数据显示,芬兰中小学教师的法定工资并不是最高的。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虽然都位于发达国家的前列,但这4个国家的中小学教师法定工资却远低于卢森堡、丹麦、德国、澳大利亚和芬兰。

《教育概览:20160ECD指标》中关于教师工资的统计数据,不但向我们展现了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法定工资的现状、各国同类教师之间起点工资的差异、各国15年教龄教师之间法定工资的差异,还向我们展示了OECD国家近10年中小学教师法定平均工资的升降幅度和趋势。

根据OECD国家10年问中小学教师法定工资的增减幅度,在工资增长阶段,各国小学教师法定工资的增长是最快的,2010年之前高中教师法定工资比初中教师法定工资增长速度快,可是到2010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高中教师法定工资的增速明显落后于小学和初中教师。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这些国家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和工资]E都比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高,折线图(如上图)反映的只是基于2005年至2014年OECD各国中小学教师法定工资平均数的变化趋势。在此之前,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的工资本来就有较大的差距,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对工资现状不满,政府为了补平差距,将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提升较多,导致相对而言高中教师法定工资的不增反降。

第二,半数以上OECD国家的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质量(小学和初中)越来越重视,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该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高低。除了德国、荷兰、英国、瑞典、挪威等少数北欧国家的义务教育持续到高中阶段之外,大部分OECD国家的义务教育都是到学生初中毕业就结束了,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升幅比高中教师大。

第三,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和成长期,世界观、价值观、行为管控能力都没有定型,教师责任重大,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与家长沟通、进行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防止学生辍学等。在工资的升降幅度上,也反映了OECD半数以上国家的政府更加重视和关注义务教育。

大多数OECD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加大

通过对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法定工资的研究和探析,可以得到以下4点启示:

第一,废除单一的工资模式,教师工资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形成捆绑联动。在OECD国家中,中小学教师的法定工资有升有降,这种升降与所在国家的经济状况紧密相连。2010年以前,当OECD各国的经济状况相对稳定向好时,这些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工资都有明显增加,法定工资的增幅达到了顶峰。当全球股灾、银行破产潮、希腊债务危机等后果显现,从2010年开始到2013年,OECD国家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平均法定工资比2010年分别下降3,4个百分点,高中教师的法定工资比2010年下降了5个多百分点,到达谷底,但是从2013年之后又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由此看来,各国中小学教师的法定工资都需要视国家财力而定,不能永远采用单一的工资模式,教师工资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成果应当形成捆绑联动。

第二,改变现有的教师工资范式,将必要地方补贴(边远穷农村任教补贴)纳入中小学教师法定工资的范畴,用提升法定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比重、减少绩效工资和非必要地方补贴比重的做法,缩小不同地域间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差距。

第三,注重中小学教师起点工资的吸引作用。当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时,在职业的选择上,起点工资的高低成为他们选择职业的一个重要标准。高薪酬的职业相对能吸引到更多优秀人才,同时能够使行业内员工的稳定性更高。本研究发现,美国、芬兰、德国、丹麦、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都采用了教师高起点工资的做法,换言之,这些国家具有15年教龄中小学教师的法定工资比他们的起点工资只多1/4左右。例如,Mary是小学教师,她的起点法定工资月薪是8000元,15年后她的法定工资月薪为10000元,只比起点工资增加了2000元,即增加了1/4。另外,教师起点工资与教师队伍的性別组成密切相关,在教师起点工资高的国家,教师队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男性教师,而在教师起点工资低的国家,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女性教师。

第四,提升教师的法定工资,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法定工资,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自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间,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法定工资在总趋势上形成了“两升一降”的格局。“两升”指的是OECD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法定工资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一降”指的是这些国家高中教师法定工资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甚至比10年前还低。总体来看,将2014年OECD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法定工资与10年前相比,小学教师的平均法定工资上升了1.5个百分点,初中教师的平均法定工资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高中教师的平均法定工资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这种“两升一降”的格局和趋势,反映了OECD国家近10年的政策取向: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的法定工资,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进而更陕地提升一个国家整体的国民素质。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编号:BDA120028)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孙河川系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潘晶、陈娉婷系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原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董筱婷

猜你喜欢

教师工资教龄法定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智取红领巾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河间教体局回应“拖欠教师工资”
柏林喜迎三八妇女节
公立初中生均工资成本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大学本科院校教师薪酬绩效管理研究
回顾与探索: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