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社区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经验、成长体系及启示

2019-10-16吴显嵘郭庚麒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双师型教师

吴显嵘 郭庚麒

[摘要]美国社区学院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制定了完善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灵活的教师聘用和薪酬福利制度,建立了严格的教师考核和“双路径”晋升机制,同时还针对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搭建了完善的教师成长体系。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双师型”师资建设经验,我国应加快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构建专兼平等的培训制度,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健全“双师型”教师聘任标准和聘任制度,加快制定“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等级递进制度。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  “双师型”教师  成长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吴显嵘(1979- ),男,江西赣州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广东  东莞  523808)郭庚麒(1966- ),男,广东汕头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广东  广州  51065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教师队伍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170204)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7-0078-08

社区学院作为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类型,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双师型”师资培养和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力支撑了美国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面向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2022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的师资建设目标;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基于此,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经验,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一、美国社区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经验

美国的社区学院作为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内容的教育类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办学定位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来看,美国的社区学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

1.开展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注重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提升。美国社区学院在培养“双师型”教师时,主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专业发展活动,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首先,社区学院设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满足教师个体需求,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帕洛玛社区学院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为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在职培训,以帮助其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①

其次,采用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洛杉矶社区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佩珀代因大学、东洛杉矶学院等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②,通过组织和整合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定期召开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教学素养。与此同时,“洛杉矶社区学院还与南加州大学达成协议,联合培养计算机、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教师,接纳现有的教师在职进修,着重培养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学历水平、科研能力等”③。“堪萨斯社区学院每年举行涉及文理科学、卫生事务、人文通识科学、管理、商学及市场营销等六个学术专题研讨会,促进教师群体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④爱尔琴社区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学术交流制度,为教师搭建多样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每年为教师提供为期1~3个月的学术假,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短期和长期的学术交流活动,以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再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进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迪安萨社区学院为了使教师获取更多实践经验,规定教师每年到企业当中参加实践挂职的时间不少于5个月。”⑤“布里瓦德社区学院自2017年开启了一项为期9年的‘重返企业项目,与当地40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⑥,本校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和需要均可以提出申请重返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布里瓦德社区学院还为每个申请人提供2250美元的资助,企业无须向参与合作项目的教师提供任何报酬,只需要在项目结束时对教师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如实报送到学校,学校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薪酬待遇确定的重要依据。到目前为止,参与该项目的教师超过50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对产业前沿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深化了教师对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认知。

最后,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元的在线学习机会。密歇根三角洲学院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在线网络课程,“通过在线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学分被纳入教师工作量,并在课程结束后,根据课程学习和选择情况,评选出‘教与学最佳实践课程,在教师群体中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推广”⑦。圣伯纳迪诺谷学院十分重视对教师进行在线的教学培训,“在线课程数量由2002年的2门增加到2017年的110门,覆盖了超过20个学科”⑧,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在线教育,畅通了教师的课外学习渠道。

2.实行严格的教师考核和“双路径”晋升机制,建立了完备的薪酬福利制度。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分为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根据教师类别的不同设置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和晋升渠道。为了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美国社区学院普遍采取了“双路径”的晋升机制。“圣路易斯社区学院的全职教师想要获得晋升,必须满足在本级别的工作时间超过3年,并达到下一级别的最低要求。”⑨针对全职教师的考核,圣路易斯社区学院更加看重教師的教学能力而非学术水平,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实践技能、社区服务经历。

为了吸引更多的兼职教师到社区学院任教,美国弗吉尼亚州社区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兼职教师考核晋升机制,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等级的兼职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弗吉尼亚州社区学院将兼职教师专业评价划分为普通专业学历领域、职业领域、技术技能领域等。例如,“针对‘职业领域,由助理教授升为副教授需要在原有等级的基础上满足‘教育专业学士学位和‘六年的从教经验两个条件”⑩。与此同时,美国弗吉尼亚州社区学院针对兼职教师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替代路径,“对具有教育专业副学士学位的兼职教师,满足具有5年的职业岗位经历、社区学院任职满3年和总共6年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晋升副教授”11。这种“双路径”的晋升机制保障兼职教师与全职教师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教师可以将精力用于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而并不影响考核与晋升。

除了完备的晋升发展机制以外,美国社区学院还建立了完备的薪酬福利制度。整体来看,社区学院师资的薪资水平与美国普通大学基本持平,甚至有的社区学院薪资高于普通大学。除了基本的薪酬以外,社区学院还为教师提供了完备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以及带薪休假制度,有效稳定了社区学院的教师团队。调查显示,“超过70%的社区学院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有乐趣而且有意义,对薪酬福利方面的满意度很高”12。良好的薪酬福利制度使教师能够安心于本职工作,并有助于从外部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社区教育工作。

3.实行灵活的教师聘用制度,建立了多主体参与的教师培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美国社区学院建立了灵活完善的教师聘用制度,并严格遵守招聘程序。从社区学院教师招聘的流程来看,首先,由社区学院系主任和副主任确定需要招聘的岗位需求,上交到人力资源办公室。其次,由人力资源办公室汇总招聘需求,发布招聘公告,除了对教师招聘资格有明确的要求标准以外,一般对于教师的性别、种族等因素不做过多要求。再次,由学院审查委员会通过电话面试和资料审查,确定来校参加面试的人员名单。最后,进入面试环节的人选来校进行面试,并做学术报告,与学校领导面谈,进行校园参观,最终由学院审查委员会决定聘用教师的人选。一旦确定聘用名单,不能随意进行单方面的解聘,只有在教师通过进修和培训仍然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情况下,经过学校和受聘者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才能解除聘用关系。在聘用教师时,考察的标准不仅包括教师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紧缺人才和特殊人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采用灵活的聘用制度,而不需要死板地按照既定的标准选拔人才。这为那些学历不高但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有效扩充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来源范围。

美国社区学院不仅严把教师聘用的关口,还十分重视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美国建立了由联邦政府、州政府、教师培养认证委员会、全国教师质量委员会等多主体参与的教师培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师培养工作实施质量监控。”13从各个主体的分工来看,联邦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财政拨款的手段进行质量监控,州政府通过项目审批、年度报告和教师资格证书许可制度对教师培养质量进行保障,教师培养认证委员会通过项目认证对教师实施专业问责,全国教师质量委员会通过项目等级评定对教师实施市场问责。通过搭建多主体参与的教师培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有效促进了社区学院教师培养质量的提升。

4.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拓宽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来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社区学院扩大了对兼职教师的选任力度,兼职教师队伍规模日益扩大,成为社区学院师资的重要补充。对于社区学院来说,聘任兼职教师具有诸多优势。首先,聘任兼职教师可以节约资金,兼职教师的薪资水平只有专职教师的1/3,是社区学院应对财政紧缺状况的有效手段。其次,聘任兼职教师增强了社区学院管理的灵活性,能够通过对兼职教师合同的管理调整兼职教师的数量。最后,兼职教师大多数来自产业界,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将社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与当地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根据产业界的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保障教学质量。

随着兼职教师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国社区学院从加快完善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入手,实现对兼职教师的规范化管理。“美国社区学院一般按照‘拟定招聘需求—发出招聘广告—进行资格审查—面试—做出聘用决定的流程招聘兼职教师。”14与全职教师的聘任制度相比,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较为简单,院系的其他教师不用参与该过程,招聘工作全部由系主任负责,招聘的标准也比全职教师宽松,尤其是在进行紧急招聘时,只要满足最低要求就能入选。同时,美国社区学院对于兼职教师的考核评价往往采用多主体评价的机制,从而避免教师评价受到过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考核合格的兼职教师,社区学院会选择续聘;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兼职教师,社区学院会对其进行警告处分,情节严重者还会被解聘。此外,美国社区学院还针对兼职教师建立了完备的激励机制,对教学任务完成较好的教师予以表扬,并用提高年终奖、课时费等方式对兼职教师进行激励,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例如,“圣莫妮卡社区学院要求学术会议成员构成中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15,鼓励兼职教师协助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和調整专业课程,增强兼职教师的事业归属感。

5.制定了完善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美国于2015年3月颁布了新的职业技术教师专业标准,即《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生涯与技术教育专业标准:面向11~18岁学生的教师》,主要从“学生知识、应对多样化、内容知识、学习环境和教学实践、评价、为中等后教育做准备、课程设计与管理、伙伴关系与合作、专业领导能力、反思性实践十个方面对‘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进行更新”16,尤其是进一步强化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例如,在标准3“内容知识”当中,要求教师侧重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教师要具备两大类知识体系,即跨学科知识和与行业相关的知识;在标准6“为中等后教育做准备”当中,要求教师能够合理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帮助他们做出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职业决策;在标准7“课程设计与管理”当中,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及时对接行业需求,教授学生行业最前沿的知识。

为了加强教师培养,美国社区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教师可以通过传统路径和替代路径两种渠道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其中,传统路径是指通过在学院或者大学进行学习获得学分和学位,通过考核后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替代路径是指通过工作经验积累,在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和技能水平后,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一方面,各州可以聘用有工作经验的教师,通过替代路径为他们颁发临时的证书,再通过在职培训和考核,为其提供正式的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不论通过传统路径还是替代路径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都要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测试。由此可见,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突出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要求,为实践型人才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发展壮大了社区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美国社区学院“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体系

根据纽曼、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可以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划分为求生存阶段、调整阶段以及成熟发展阶段。与此相对应,美国社区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成长体系。

1.入职培训教育体系——求生存阶段,引领新任“双师型”教师尽快适应职业角色。美国社区学院入职培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刚步入教师行业的新任教师。一般来讲,这个阶段的教师还无法完全适应职业角色,缺乏教学经验,有明显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职业稳定性较差,明显处于求生存阶段。入职培训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教师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转变身份认知,尽快适应新角色。据此,美国社区学院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通过专业发展中心为新任教师提供服务,帮助新任教师尽快融入学校生活;二是为新任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包括课件、教材以及教师手册;三是为新任教师提供与老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和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四是举办一系列适应新任教师需求的讲座和论坛;五是鼓励新任教师尽快获得教师资格证,为其提供学习资料;六是引导新任教师进行反思和实践,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逐步改进新任教师的教学方式;七是帮助新任教师建立系统的教学目标;八是帮助新任教师逐步履行自己的教学承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美国社区学院大部分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并设立专业发展协调员,专门负责协调、组织和实施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计划”17。同时,由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牵头成立指导教师工作组,聘任富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帮助新任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此外,还为新任教师提供教育资源包和企业实践机会,促进新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2.在职教育提升体系——调整阶段,强化“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在职教育提升体系的目标是帮助入职2~5年的教师调整职业心态,树立职业目标,强化职业技能。这一阶段的教师已经基本上适应了自身的职业角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始进行教学创新,并注重维持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为了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美国社区学院鼓励全职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工作实践,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对于从企业到学校任教的兼职教师,鼓励他们参与更多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社区学院还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教师激励项目和职业生涯再发展项目,增强教师自我提升的能动性。教师奖励项目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着手进行,物质方面主要是通过设立相关的奖项、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精神方面主要是通过宣传教师取得的成绩、建立“奖励长廊”、授予表现突出的教师荣誉称号等方式。职业生涯再发展项目主要帮助处于职业生涯发展中期的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鼓励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教师发展中心会帮助该阶段的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解决晋升道路上所遇到的难题。例如,普利斯顿大学麦克劳教学和学习中心发起的职业生涯中期团队项目、布里瓦德社区学院开展的“重返企业”教师培训项目等,为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教师提供了生涯发展提升平台。

3.职后优化疏导教育体系——成熟发展阶段,克服职业倦怠,强化“双师型”教师的经验传承。教师在社区学院任教时间满6~8年,就进入了成熟发展的职业生涯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已经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但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教学新方法和行业新动态的接受能力较弱。基于此,美国社区学院构建了职后优化疏导教育体系,激励资深教师保持工作热情,融入并培育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强化经验传承,化解职业倦怠。具体来看,职后优化疏导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模块:(1)设立优秀教学项目,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鼓励资深教师与同事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并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2)鼓励资深教师深入教学一线,为新生开设课程,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3)聘任资深教师作为新任教师的职业导师,将其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传授给新任教师,为新任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三、美国社区学院“双师型”教师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制定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开展新一期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动高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双师型”教师發展的经验,我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1.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首先,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2019年4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应尽快完善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任教师,应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的环境,并引导新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对于已经工作一段时间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教师,要鼓励他们进行教学创新,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要帮助他们度过职业倦怠期,强化老教师的经验传承,鼓励他们指导年轻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活动。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对于教学能力强且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的全职教师,在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时,要着重提升其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同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及时更新,并不断将理论融入教学实践,从而达成“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对于实践经验丰富但教学能力稍弱的兼职教师,在进行教师培训时要注重提升其教学能力,丰富兼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最后,针对教师在职研修培训项目,要注重激发教师的参与意识,推动教师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变。当前教师在职培训活动更多的是政府和学校对教师的强制性要求,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活动不够重视,导致其在培训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强,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在设计教师在职培训活动时,要多考虑和听取教师的意愿,从教师自身的需求出发设计专业发展活动。同时,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选择,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让教师在参与培训活动时排除后顾之忧,提高主动性。

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方式和标准过于单一和僵化,大部分职业院校往往将教师发表论文数量和层次、课题主持情况作为评判教师的主要标准,教师评价体系未能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办学方向,评价结果自然无法科學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借鉴美国社区学院教师考评经验,我国高职院校应加快师资评价改革,逐步建立起系统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要体现出对教师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基于此,职业院校在教师评价体系建设上,应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要重视对教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鼓励多主体参与教师评价,综合考虑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的结果,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与美国社区学院完备的薪酬福利制度相比,我国教师的薪资待遇还有待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提升教师待遇和地位的发展主线。基于此,应加大对教师的资源投入,努力改善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一方面,要逐步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充分发挥薪酬杠杆的作用,构建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增加对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各地区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加快职业院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保障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增强社会对教师群体的认知,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吸引力。

3.鼓励聘用兼职教师,建设专兼平等的培训制度,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兼职教师在美国社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高达60%。与美国社区学院相比,我国职业院校当中兼职教师数量较少、参与度低。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出“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流动岗位的形式,面向社会产业界聘请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行业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提出“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支持高端技能人才和行业大师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为了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应鼓励职业院校聘用更多的兼职教师,吸引产业界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来。

首先,要完善兼职教师的聘任标准,针对不同专业和课程的特点确定灵活多变的兼职教师招聘条件。招聘理论课兼职教师时,可以适当提高对兼职教师学历的要求;招聘实践课兼职教师时,应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更加重视实践工作经验。其次,要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流程。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兼职教师聘任方面,尚未形成制度化的流程,大多通过熟人介绍、领导推荐等非正式手段,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职业院校应设立专门的兼职教师招聘小组,统计各个院系对兼职教师的需求,发布招聘公告,由学校人事部门组织专家对兼职教师人员进行筛选及面试,并与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签订正式的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最后,建设“专兼平等”的培训制度。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主要面向全职教师,很少涉及兼职教师。为了保障兼职教师的成长发展,应加快构建“专兼平等”的师资培训制度,实现专兼教师的同步提升。对于兼职教师的培训,应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模块,结合专业岗位选择培训内容,如对于理论课兼职教师应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技能型兼职教师应增加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可以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4.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聘任标准和聘任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师资活力。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聘任标准较为固定,学术成果作为教师聘任的重要参考依据,未能充分考虑不同专业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自身才能的发挥。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聘任标准和聘任制度,建议遵循以下原则开展教师聘任工作:首先,按照各个院系的实际需求设置教师岗位,每个岗位的聘任标准要充分考虑该专业教师的特殊性,而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招聘所有岗位的教师。其次,招聘过程中秉承“能力本位”“道德为根”的原则,以能力和道德标准为核心选拔人才,而不是过多地考虑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再次,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学校内外的优秀教师均可参加竞聘,符合招聘条件的就能上岗。不论是兼职教师还是全职教师,在入职后都要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最后,在“双师型”教师聘用管理过程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师资活力。续聘教师时采用“非升即走”的筛选机制,能够胜任教师工作的可以进行续聘,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则被劝退,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聘任标准,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聘任管理,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职教教师队伍。

5.加快制定“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构建教师资格等级递进制度。首先,国家应成立“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负责制定“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由行业企业的杰出人才、资深教师、学校管理者、技术专家等利益相关者组成,通过广泛听取学校、企业、社会等相关主体的意见,共同研究制定“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其次,在“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特殊情况,保障标准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某些紧缺的教师岗位,在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时应适当降低要求,增强专业标准对教师的包容性。同时,还要逐渐细化“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标准,保障专业标准的可操作性。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教师制定具体的专业标准,进一步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也方便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与监督。在“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完成后,鼓励各个地方结合国家的统一标准,制定适应地方实际情况的教师专业标准,保障标准的落地实施。最后,改革现有的教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构建“双师型”教师资格登记递进制度,打破资格的终身性,破解“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倦怠。根据“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建立起相对应的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可以将“双师型”教师资格由低到高划分为“初级、中级、副高、正高”等层次,并建立与各等级相对应的资格认证标准。通过构建“双师型”教师的等级递进制度,最大限度地消解“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的模糊性,为职业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工作提供支撑,同时也为“双师型”教师搭建专业化的晋升通道。

[注释]

①SANDOVAL C,Mcnamara H.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ite and Community College Course:Experience Learned from Paloma Community College[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7,66(5):626.

②BELKNAP M C.Community College Teacher Education Pathways:A Michigan Study[J].Dissertations & Theses Gradworks,2009(4):169.

③PLAISIR J Y,HACHEY A C.Their Portfolios, Our Role:Examining a Community College Teacher Education Digital Portfolio Program From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2011,32(2):172.

④RIDDE V.Academic Exchange Symposium:Elgin Community College Teacher Development Path[J].Promotion & Education,2016,15(1):5.

⑤TOWNSEND B K.Community College Roles in Teacher Education:Analysis based on De Anza College[J].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2013(121):8.

⑥CUNNIFF P A,BELKNAP M C.The Impact of a Grant-Funded Project on Selected Community Colleg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a Case Study of Brevard Community College[J].Community College Review,2017,35(1):40.

⑦PLAISIR J Y,HACHEY A C,THEILHEIMER R.Their Portfolios,Our Role:Examining a Community College Teacher Education Digital Portfolio Program From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2011,32(2):170.

⑧CROWE E.The Role of State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Policy in Supporting Teacher Education at the San Bernardino Valley College[J].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2018(121):78.

⑨CURTIS S M.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System of Teachers at St. Louis Community College[J].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2010(42):52.

⑩11FLOYD D,WALKER A.Community College Teacher Education:a Typology, Challenging Issues, and State Views[J].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 Practice,2017(8):646,646.

12FLOYD D L,ARNAULD C 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ommunity College Baccalaureat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Lessons Learned[J].Community College Review,2016,35(1):68.

13馮慧,饶从满.美国教师培养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7(12):9.

14涂三广,王雨帆.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发展特征对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7(11):95.

15ROUECHE J E.Identifying the Strangers:Exploring Part-Time Faculty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s[J].Community College Review,2016, 23(23):37.

16NBPT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Standards:The Teacher of for 11-18 Years Old Students[EB/OL].(2015-12-15)[2019-04-15].https://docplayer.net/6504902-Nbpts-standards-career-and-technical-education-for-teachers-of-students-ages-11-18.html.

17EDWARDS A R,SANDOVAL C,MCNAMARA H.Designing for Improvement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Community College Developmental Mathematics Faculty[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5,66(5):629.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双师型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美育教师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